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是怎么对待王彦超的?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是怎么对待王彦超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14 10:39:36

赵匡胤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人不能只看眼前,彦超虽在这方面是个失败的例子,但他最终能得以自保全身而退,令人佩服。

赵匡胤年轻时候也曾困惑迷茫过、他曾四处流浪彷徨无措,在孤苦无助时期曾遭到父亲好友的冷落,深感世态炎凉。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赵朓当过幽都(今北京)的县令;曾祖赵珽,曾当过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厉害人物,作战勇敢,擅长骑射,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能经历四朝不倒。刚开始他在赵王王镕手下办事,后唐时期因救主有功,负责管理禁军。后汉时期,出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期,拜检校司徒,册封天水县开国男,与儿子赵匡胤掌管禁军。综上可看出赵匡胤是个不折不扣的官N代。

但他是个有志青年,一直想寻找机会干出一番大事。他看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天下频繁易主,社会动荡百姓遭殃,后汉时期他的父亲的官路进入寒冬,只看不到升迁的希望,一家人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赵匡胤开始四处漂泊,走过许多地方,甚至到过陕西、甘肃等地,但赵匡胤依然是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走投无路的赵匡胤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老爹的好朋友王彦超,当时王彦超在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北)任防御使。之前王彦超曾和自己爹爹共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二人关系很铁。

赵匡胤心想,王彦超和父亲交好,又位高权重,随便动动小手指,就能给自己个好差事做做,以后定会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想到这里他心里美滋滋的,以为找到了靠山。

可是当他见到王彦超时,却似被浇了一头冷水,王彦超并没有收留他。王彦超升到这个职位上,全凭自己战场厮杀过来的,他看不起赵匡胤这样的投机取巧的官N代。

对于远道而来的赵匡胤,王彦超摆了一桌子丰富的宴席,让赵匡胤吃饱喝足后,他令人端出十贯铜钱送给赵匡胤。赵匡胤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明摆着要打发自己走人。虽然赵匡胤倍感羞辱,但他也深知“一贯钱难死英雄汉”的道理,前方的路还很长,他只好忍屈受辱,拿起这十贯钱走了。

赵匡胤离开复州后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了随州刺史董京本。

王彦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乞丐一般的毛头小子,在短短10来年的时间,混成了大宋第一官人。

建隆二年,赵匡胤宣召各地节度使进京赴宴,准备大加封赏,当然,邀请名单上也有凤翔节度使王彦超的名字。

宴席期间,赵匡胤喝得微醉,但他仍频频举杯。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在酒桌上,出事的可不少,一些节度使心里开始惶惶不安,特别是王彦超,他预知将有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果然,几杯酒下肚,赵匡胤盯着王彦超一字一句地说:“朕落魄时去复州投靠你,你何不接纳?”

赵匡胤虽然面带笑容,但话语里的寒气,让诸位节度使不寒而栗,他们知道赵匡胤这是在敲山震虎。

王彦超连忙出列叩头如捣蒜。他早知道会有今日,早想好了神回复。

只见他故意战兢兢地说:

“浅水怎能藏住神龙?当日陛下没有留滞在小郡,此乃天意啊!”

意思是:当初我若是接纳了您,您怎能创此伟业,成为大宋官人?

语言是个好东西,运用的好了,一切可化险为夷。一言可让人怒从中来,一言亦可让人喜笑颜开。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这件事大概算是已经翻篇了。

但王彦超心知肚明,不管是赵匡胤真原谅自己还是假原谅自己,不管他有没有真正放下那些恩怨情仇,自己的小命都在他手里攥着。这次也许是赵匡胤表面宽容吧,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想在众人面树立一个仁慈、宽容的形象呢?

那晚,王彦超思索了一夜。

第二天,他写了一封罪己书,书里深刻认罪,字字诚恳,他让儿子献上去,自己则等待赵匡胤的处罚。

赵匡胤看后,让宦官传话:

“一个人若过度饮酒,就容易犯错。朕那天高兴,喝醉了,酒醒后很后悔。”

赵匡胤字里行间已经向王彦超表明那天的宴席上自己并非追酒,而是喝醉了,酒后乱语,现很后悔。不管怎么说他的意思就是让王彦超尽管放心,这件事不再追究了。

话说回来,小姐姐讲史认为赵匡胤能原谅王彦超,其实一是赵匡胤的政治策略,二是,他也向诸位节度使表明自己是个大度的官人。再者,王彦超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温和恭谨,气度不凡,有忠心(危难时刻众人皆逃,只有他对自己的主帅李继岌忠心耿耿),能够礼贤下士,大宋刚刚建立正需要拉拢人心,赵匡胤不会为了一点小事报复王彦超,最多吓唬吓唬就够了。

这件事发生在建隆二年,大宋国才刚刚建立,各地藩镇手中控制着不少的兵马,赵匡胤深深了解到唐末到五代十国时局分裂动荡,主要原因是由于藩王割据势力过大,所以要想使大宋长治久安,必须削藩。他这次邀请各地节度使前来,主要目的就是稳定人心,为下一步削藩做准备,他用王彦超和自己的过节一事,向节度使们表态: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忠心孝忠朝廷,

定保尔等平安富贵!

赵匡胤综合以前时局及和自己黄袍加身的弊端,怕有人再来个黄袍加身,他决定接受枢密使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确保大宋的统一稳定。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等大将在皇宫后苑赴宴。席间,赵匡胤对众人举杯说:

“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

王彦超首先审时度势领会了赵匡胤的意思,他连忙离席,跪地奏请赵匡胤恩准自己告老还乡,受到赵匡胤的赞许。

然,其他大将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一个劲儿地向赵匡胤表功。赵匡胤听后不耐烦地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

第二天,赵匡胤下诏,一一收了大将们的兵权。

王彦超退休后,吃穿用度一律从简。他解散了家中的仆人与姬妾,过着低调的生活。他后悔自己杀人太多,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勉力行善,以求自保。”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73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令,死后哀荣。

聪明的王彦超,会审时度势,力求自保,他的存在对赵匡胤构不成任何的威胁,最终寿终正寝。

今天的义乌市塔山乡石壁将军殿有王彦超的塑像,并有镌刻的碑文,供后人世代瞻仰纪念。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在战场上杀敌多少,而且在和平年代是否能审时度势寿终正寝

标签: 赵匡胤宋朝

更多文章

  • 曹翰是什么人?赵匡胤为什么不管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翰,宋朝

    每当一提起赵匡胤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宋太祖手下有个大将叫曹翰,做事蛮横霸道,常玩“先斩后奏”的把戏。其实,他在北国任职时就这么干。周世宗征淮南时,好不容易收降八百多个士卒,结果却被路过的曹翰假传圣旨杀了。事后,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到底是俘虏,我怕他们日后

  •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 赵匡胤的心腹为何不站出来拥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心腹和儿子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匡胤是开国皇帝里,最无奈的一个。因为他的皇位没法子传给自己儿子,只能传给自己的弟弟,显然这是被动的。有人问赵匡胤的亲信们为什么没有站出站支持赵匡胤的儿子呢?赵匡胤的确有亲信,第一波亲信就是杯酒释兵权的那帮老将,

  • 赵匡胤的一生有多传奇?看了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宋朝

    说到赵匡胤,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以及闻名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在宋朝那个昌盛的年代发生的。宋朝不管是经济、文明和科技都发明出了新的高度。宋朝建国三百多年,虽曾二度倾覆,但都是因为外患,是个没有大内争的朝代。提到宋朝就不得不说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爸爸为后唐军中

  • 赵匡胤之所以能黄袍加身做上皇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紧急将外甥李重进召进宫中,命令比柴荣还大两岁的李重进向柴荣行君臣大礼。郭威一直担心李重进不服柴荣,所以让李重进在他面前立誓。李重进知道柴荣现在的地位牢不可破,没来由和舅舅翻脸,乖乖的

  • 赵匡胤有哪些丰功伟绩?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为“千年顶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宋朝

    你真的了解赵匡胤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宋交际之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自从朱温废唐朝建立梁朝到宋太祖黄袍加身,短短的53年历经了五朝十几个皇帝。这一时期的中原大地刀兵相接,只杀得人头遍地,千里之地血迹斑斑。中原北方的屏障燕云十六州就是在此时丢失的,自此以后开始了长达

  • 宋太祖赵匡胤强调不杀士大夫,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太祖,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太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词在正史中无记载,出

  • 赵构为什么会把皇位传位赵匡胤一脉?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构,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构的故事。宋高宗赵构在父亲宋徽宗赵佶、哥哥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后,称帝重建宋朝,成为南宋第一任皇帝。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给皇太子赵昚,宋孝宗赵昚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养

  • 赵匡胤:一生只杀过一位大臣,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窃带钩东西的人被抓到要处死,谋朝篡位的人反倒成享乐一世的诸侯。历代王朝里面,秦朝是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建立,汉朝是刘邦经过多次生死建立,唐朝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征战四方建立,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崛起于微末奋发

  • 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传位给儿子不是更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传位。赵匡胤是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史料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赵匡胤也没有这样想过,他并没有选择传位人,所以说,流言赵匡胤将皇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古代能活到五十岁已经非常年迈了。此刻就该有个

  • 柴荣连忠于后周的大臣都没有留下吗 赵匡胤称帝为什么那么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后周

    还不知道:赵匡胤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企图收复被契丹吞并的燕云十六州,但是在准备攻克重镇幽州之时却不幸患病,北伐大军不得不班师回国。不久之后,柴荣驾崩,临终将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托付给范质、王溥、魏仁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