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强调不杀士大夫,背后什么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强调不杀士大夫,背后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52 更新时间:2024/1/17 19:43:3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太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太祖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词在正史中无记载,出自陆游所撰写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无从辨别,不过,宋朝历代皇帝的行为和这段誓词要达成的目标非常接近,就姑且当是真吧,至于宋太祖为什么强调不让后世皇帝杀害士大夫,小编以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皇族需要一个庞大的、且不会造反的群体当盟友,皇族是没有办法单独治理天下的,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群体来帮助皇族,宋以前是皇帝和门阀共治天下,到宋朝时,门阀已经消失,皇帝需要重新找一个群体做帮手,五代以来的经验告诉赵匡胤,武将集团太危险,于是他选择了士大夫。

这个士大夫群体是以寒门出身为主的读书人,赵匡胤防范武将,但也不希望回到隋唐时皇族与门阀共治天下的局面。士大夫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读书人在古代向来受人爱戴和钦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无数百姓,得到士大夫的拥护就相当于收获了民心。

读书人明理,明什么理?他们讲究忠、孝、节、义,这是古代士大夫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因此,士大夫或许会争权,但绝对不会造反,而且古语有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以士大夫群体为执政主体,赵匡胤不用担心他创建的皇朝从内部生乱。

宋时的士大夫集团是团结的,但也是松散的,他们不像隋唐时的门阀和世家,几个门阀互相一联姻,联合起来就是一股能威胁到皇权的集团,宋时的宗族力量已经大大减小,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大夫无法聚合成造反的力量,皇族可以放心使用。

第二:给后代君的权力以制衡,防止出现无道昏君,皇权需要一定的限制,士大夫们明白,皇帝赵匡胤也明白,否则出现一个无人压制的荒淫无道的皇帝,大宋就有可能陷入绝境,赵匡胤本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但他并不能保证后代子孙都能像自己一样,为此,他树立起士大夫这个群体来制衡后代皇帝。

终宋一朝,士大夫集团基本上达到了赵匡胤的要求,万众一心的对皇权进行制衡,宋朝的皇帝远没有其他朝代的皇帝过得舒心,就是因为他们的日常被士大夫们牢牢的盯着,稍微有一点出轨行为,士大夫们就会一拥而上的帮助皇帝纠正错误。

整个两宋期间,只有北宋末期的宋徽宗因受不了士大夫集团的监督,而使用了宦官这个群体来抗衡士大夫,用宦官帮助他掌政,掌军,北宋著名的奸臣“六贼”中就有三人是宦官,结果宋徽宗玩脱了,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和自己悲惨的结局。

总结:太祖赵匡胤在给后代子孙的遗嘱中,强调不得杀害士大夫,首先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皇族不势孤力薄,于是拉拢士大夫集团,即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们全是精英分子,完全能够成为皇族在政治上的盟友。其次则是利用士大夫集团来遏制后代子孙的荒唐想法和行为,希望后代子孙能成为好皇帝。

赵匡胤的想法很好,有了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两宋三百多年也几乎没有什么内乱,虽然两宋的结局都很悲惨,但宋朝的皇帝们在士大夫集团的拥护下,也创建了一个文治最辉煌的封建王朝时期,宋太祖遗言或许真,或许假,都已经不重要了。

标签: 宋太祖北宋

更多文章

  • 赵构为什么会把皇位传位赵匡胤一脉?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构,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构的故事。宋高宗赵构在父亲宋徽宗赵佶、哥哥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后,称帝重建宋朝,成为南宋第一任皇帝。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给皇太子赵昚,宋孝宗赵昚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养

  • 赵匡胤:一生只杀过一位大臣,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窃带钩东西的人被抓到要处死,谋朝篡位的人反倒成享乐一世的诸侯。历代王朝里面,秦朝是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建立,汉朝是刘邦经过多次生死建立,唐朝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征战四方建立,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崛起于微末奋发

  • 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传位给儿子不是更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传位。赵匡胤是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史料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赵匡胤也没有这样想过,他并没有选择传位人,所以说,流言赵匡胤将皇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古代能活到五十岁已经非常年迈了。此刻就该有个

  • 柴荣连忠于后周的大臣都没有留下吗 赵匡胤称帝为什么那么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后周

    还不知道:赵匡胤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企图收复被契丹吞并的燕云十六州,但是在准备攻克重镇幽州之时却不幸患病,北伐大军不得不班师回国。不久之后,柴荣驾崩,临终将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托付给范质、王溥、魏仁浦

  • 赵光义射杀赵匡胤的花蕊夫人,赵匡胤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花蕊夫人,五代

    说到花蕊夫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分别出现了两位花蕊夫人。所谓花蕊夫人自然是天姿国色,“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这两位花蕊夫人不但容颜倾国倾城,而且善作诗赋,多才多艺。她们分别为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和后蜀主孟昶

  • 赵匡胤投奔王彦超吃闭门羹,王彦超后来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军官世家,他的曾祖赵珽曾任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是唐朝的刺史,父亲赵弘殷骁勇善战,因救援唐庄宗李存勖有功,成为后唐的禁军将领。可是父辈的辉煌并没有给赵匡胤的人生带来格外的恩遇。由于时值乱世,唐庄宗李存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关于烛光斧影的说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历史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宋太祖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过于少见。其实无数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表示过

  • 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谷,北宋

    陶谷,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

  • 赵匡胤登基后,他是如何论功行赏的?功赏之间为何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