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连忠于后周的大臣都没有留下吗 赵匡胤称帝为什么那么容易

柴荣连忠于后周的大臣都没有留下吗 赵匡胤称帝为什么那么容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3/12/10 4:09:25

还不知道:赵匡胤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企图收复被契丹吞并的燕云十六州,但是在准备攻克重镇幽州之时却不幸患病,北伐大军不得不班师回国。不久之后,柴荣驾崩,临终将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托付给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柴荣驾崩半年之后的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北边传来契丹大军入寇的消息,赵匡胤奉命率兵抵御,但仅仅三天之后,赵匡胤便被部下推举为新的皇帝,他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都是五代时期难得一见的明君,他们虽然都已经逝世,但就没有留下忠于后周的大臣吗?为何赵匡胤称帝显得这么容易呢?

柴荣自然是有一些忠臣的,他们也都在赵匡胤刚刚称帝之时有过一些抵抗的表现。但是赵匡胤在称帝之前,也有一帮自己的势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义社十兄弟”。这些人之中势力最大的有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韩重赟、刘廷让等人,他们在柴荣在世之时,就已经身居高位,掌握实权。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周世宗柴荣在驾崩之前就已经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他死后武将篡位。其主要措施就是将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调离京城(他之前的职位正是殿前都点检),同时又将赵匡胤提拔,用以制约郭威的外甥李重进

很明显,柴荣重点防范的是后周的外戚兼权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得以跻身高层。

即便是如此,赵匡胤的“敌人”也不少,他们可能是忠于后周的,最起码和赵匡胤不是一路的。其中就包括刚才说到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此人后来也的确“谋反”了),还有副都指挥使韩通(此人成为赵匡胤登基的过程中唯一被杀的人)。在地方上,还有潞州节度使李筠(此人后来与李重进联络,共同起兵反抗赵匡胤,最终被镇压)。

除此之外,曹彬(后来成为宋朝第一梯队的大将)、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此三人为柴荣临终托孤的大臣)等人都和赵匡胤没有明显的特殊关系。

在这些人中,只有李重进和李筠顺利起兵抵抗赵匡胤,但最终都被平定,身败名裂。韩通在京城没来得及组织队伍就被杀了,最终被赵匡胤追认为后周的忠臣。而曹彬以及三位宰相,后来都顺从时势,成了宋朝的大臣。

可以说,赵匡胤登基之前虽然是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如果不是学习周太祖郭威的“率兵外出抵御契丹入寇”这一招,他不论通过和平还是暴力手段建立新政权的胜算都不是很大。而起兵反抗赵匡胤的李重进和李筠,很难说得上是真的忠于后周,还是因为个人的利益受损。所以,史学家王夫之就说,只有韩通才算是后周唯一的忠臣。而范质、王溥等人更说不上是忠臣了。

当然,这种“缺乏忠臣”的现象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皇帝尚且犹如走马观花,大臣们又怎么能忠于一人一朝呢?

标签: 赵匡胤后周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射杀赵匡胤的花蕊夫人,赵匡胤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花蕊夫人,五代

    说到花蕊夫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分别出现了两位花蕊夫人。所谓花蕊夫人自然是天姿国色,“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这两位花蕊夫人不但容颜倾国倾城,而且善作诗赋,多才多艺。她们分别为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和后蜀主孟昶

  • 赵匡胤投奔王彦超吃闭门羹,王彦超后来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军官世家,他的曾祖赵珽曾任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是唐朝的刺史,父亲赵弘殷骁勇善战,因救援唐庄宗李存勖有功,成为后唐的禁军将领。可是父辈的辉煌并没有给赵匡胤的人生带来格外的恩遇。由于时值乱世,唐庄宗李存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关于烛光斧影的说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历史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宋太祖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过于少见。其实无数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表示过

  • 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谷,北宋

    陶谷,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

  • 赵匡胤登基后,他是如何论功行赏的?功赏之间为何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

  •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