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杨家将杨文广是什么样的人?杨文广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杨文广是什么样的人?杨文广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4/1/19 9:45:43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已久,无论是戏剧,还是评书,多以杨宗保为杨延昭子,杨文广为杨宗保子。但是,史书中却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明确记载杨文广为杨延昭的小儿子。那么,真实的杨文广又是怎么一个人呢?

杨文广,字仲容,早年以将门子弟得以进入禁军服役。关于杨文广的出生时间现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出生于公元999年,有人认为是1012年。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陕西地区有以张海为首的乱匪四处劫掠,地方迟迟不能剿平,宋仁宗赵祯决定调发禁军往讨,杨文广也在出征之列。整个出兵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张海不久就被消灭,杨文广因战功升任殿直。范仲淹出镇陕西的时候,曾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很欣赏杨文广的才能。

皇祐四年(公元1051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攻宋,连陷数州,枢密副使狄青奉旨率大军南征,杨文广再次随军出征。战事结束后,杨文广返回陕西,担任德顺军(在今宁夏隆德县)知军。此后再次南下,出任广西兵马钤辖,历任宜(今广西宜州市)、邕(今广西南宁市)二州知州,升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治平年间,朝廷讨论宿卫京城的人选,宋英宗赵曙看中了杨文广,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于是杨文广被提拔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遥领成州团练使。后再次外放陕西,担任秦凤路马步军副都总管,遥领兴州防御使,成为一方大将。

当时西夏屡屡侵犯宋境,天章阁待制、秦州知州马仲甫就建议在边境要害地方新筑一座城池,名筚篥城,得到主持西北边防的陕西经略使韩琦的支持,韩琦就将这件事交给杨文广来办。杨文广接到命令后,担心筑城的时候西夏人过来袭击,就对外诈称在喷珠筑城,而率军飞奔筚篥,与傍晚时分抵达,连夜部署防御。第二天天亮,西夏人闻讯而来,发现宋军已做好准备,难以取胜,就撤退了。可能是觉得就这样走了很没面子,西夏军将领还给杨文广送了一封信,说你给我等着,我让我们国主发大军来驱赶你们。(“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杨文广岂会被几句大话吓到,立即派部将追击西夏人,大获全胜。

获胜后,有人请教杨文广为什么要去追击敌人,杨文广解释道:“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捷报传至开封,宋英宗下诏对其褒扬,赏赐衣服、衣带、马匹等物。

杨文广又相继担任泾州知州、镇戎军知军。再调往河北,担任定州路马步军副总管、侍卫亲军步军都候。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辽国派人来争代州地界,杨文广对辽人的作为很愤怒,将自己所画的阵图和收复燕云的计策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兵。但是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回信,杨文广就去世了。朝廷追赠其为同州观察使。

杨业到杨延昭,再到杨文广,三代为国戍边,忠勇闻于当时,美名传于后世,可敬可叹。然自杨文广之后,杨家不复有良将闻于世,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惜哉。

标签: 宋朝杨家将杨文广

更多文章

  • 杨文广的儿子是谁?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文广,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文广的儿子是谁,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杨文广作为北宋时期著名人物,爷爷杨业,父亲是杨延昭,曾经在朝廷中做过侍卫亲军龙卫和防御使等官职。宋神宗统治时期曾和西夏作战过且立下了众大的功劳,升到步军都虞候,最终因生病不治而亡。历史上关于杨文广的儿子记载却并不是很明确,那么杨文

  • 张舜民《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舜民,《村居》

    村居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

  • 宋诗之村居鉴赏,张舜民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诗,村居

    村居,宋代张舜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

  • 谢良佐拜师程颢,为什么背书背的好被批“玩物丧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谢良佐

    程颢是宋代的博学之士,一生著述颇多,且时常讲学,他与其弟程颐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彼时很多青年才俊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或不远万里,或不顾严寒地专程跑到二程门前去虚心请教,聆听教诲,心诚意坚。关于当时学子们求学二程的故事,有不少都留下了文字记载。二程像。其中就有我们小时候学过“程门立雪”的故事,说的是北

  • 上蔡书院和宋朝谢良佐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蔡书院,谢良佐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唐中叶到清末,历代名贤杰士以书院为桥梁,传道济世、兼容并蓄、传播思想、自由讲学,经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

  • 古代读书人谢良佐高贵气格折服宰相,现代人比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谢良佐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记录这样一件事,给人印象颇深,亦颇耐今人寻味:“谢良佐,字显道。韩师朴在相位,闻其贤欲招之而不敢。乃遣其子以大状先往见之,因具道所以愿见之意。”贵在相位,听说谢良佐是位贤士,欲招之而不敢。从“不敢”二字可知,这位谢良佐应有几分严正孤傲,至少是不能轻易“招之”的。大状,繁于名纸,也

  • 谢良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谢良佐,汉朝

    程门四先生之一的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程门四先生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称号,其中的很多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如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就是其中之一,谢良佐。谢良佐,人称为上蔡先生或者是谢上蔡,他是北宋的官员,同时还是一名学者,谢良佐自己创立

  • “谈虎色变”,程颐眼中什么才叫“真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程颐

    我们每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会有些看法。有些认识是较为肤浅、流于表象的,如和某人有一面之交,认得名字而已;有些经过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比如你喜欢哪只球队,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赢得比赛;有些是自己非常熟知的,如自己从事的某种职业或朝夕相处的人。不同的认识层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也习惯性认为自己熟悉的知识

  • “北宋五子”有一对是兄弟,“洛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程颢,程颐

    “二程”才高,却伤害了无数女性,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二程”指的是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同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其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都是以“理”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万事皆出于理”。哥俩曾先后在洛阳的嵩阳书院长期讲学,所以其学术思想被称为“洛学”,与周敦颐

  • 揭秘: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与青楼女子张彩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晏几道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宋宰相晏殊一生富贵,被誉为贤相,意外的是,却跟儿子晏几道因一个青楼女子张彩萍,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晏殊初见张彩萍,就被她的蕙质兰心吸引,此时,他年逾五十,日暮西山。而晏几道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也和张彩萍有过一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