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五子”有一对是兄弟,“洛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北宋五子”有一对是兄弟,“洛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4/1/1 2:46:12

“二程”才高,却伤害了无数女性,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二程”指的是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同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其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都是以“理”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万事皆出于理”。哥俩曾先后在洛阳的嵩阳书院长期讲学,所以其学术思想被称为“洛学”,与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朱熹的“闵学”号称宋代理学四大派系,五个人也被称为“北宋五子”。

周敦颐给哥俩当老师。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年龄相差一岁。他俩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程珦正在南安军做官,结识了郴州县令周敦颐。周敦颐气度非凡,学问深厚,程珦对其非常钦佩,就再三恳求他,让两个儿子拜在了他的门下。“二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学习继承周敦颐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使衰败近千年之久的儒学以理学形式再度振兴,取得了比周敦颐更大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二程”的老师周敦颐

“背冰抱玉”的程颐。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凌晨时分,程颐的父亲程珦按惯例来到祖楼前上香,却发现南阳玉制作的香炉不见了,这可是程家家传的宝贝,程珦赶紧发动全家到处找,等找到程颐书房的时候,只见屋内烛光闪闪,程颐正在伏案苦读。他听父亲说正在找香炉,不禁莞尔一笑,赶紧把捂在怀中的香炉拿了出来,对父亲解释说“我拿来用它冰冰,省得打瞌睡。”程珦苦笑不得,再仔细一瞧,儿子坐的椅子后边,还竖着一块大冰凌呢!不用说,也是用来“冰冰”身子、驱赶瞌睡的。靠着这样的苦学,程颐终成闻名天下的一代儒学大师。

下跪劝学的程颢。程颢性情温和,在学堂里不讲究那么多的师道尊严,强调以德育人。他每天清晨都早早到学堂,把学生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等着学生来上课。有一次,一个学生贪玩,写的文章不着调,程颢看了又着急又生气,就对他说,你不成材,都是我的过失,说着就把写着作文题目的一张纸顶在头上,一下子跪在了那个学生面前,劝他好生写作。这个学生惭愧感动得不行,也赶紧跪下发誓好好读书。程颢说:“你能好好读书,我跪下讲学也高兴。”程颢一生桃李满天下,人们感于他以德治学的风尚,就在他教学的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春风和煦。”

程门立雪

史书里的“程门立雪”故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很多人知道,但成语中蕴含的故事却说法不一,笔者感到还是《宋史》中的记载比较靠谱,说的是杨时、游酢二人早先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们又到嵩阳书院找程颐问学。有一天,正值数九寒天,天降大雪,两人到程颐住处请教,发现程颐正瞑目休息,两个人赶紧退到门外等候,避免打扰到老师。程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程颐见他俩求学心诚志坚,很是感动,就把自己的学问倾囊而授。

反对变法的“二程”。程颢反对王安石变法,有一回,宰相王安石刚刚对不同政见者发了一通火,程颢就略带讥讽地对他说:“商讨国家大事,不是谈论家长里短,您得心平气和地来听”,几句话说得王安石羞愧不已。因为政见不合,程颢一直未得重用。程颐的政治立场和哥哥一样,也反对新法,主张一切遵循古礼。他被召进宫讲学时总以师道自居,经常训诫皇帝,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满,遭到弹劾打压,被流放到了四川,直到67岁才被赦免还乡。“二程”反对变法,他们的老师周敦颐却支持变法,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二程”与老师周敦颐的后期关系相当淡漠,看不到任何师生情分。

“二程”的一些伦理学说伤害了很多妇女。二程在周敦颐道德伦理学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妇女的道德约束,强调“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严厉批判妇女的改嫁行为,这是他们学说中极为糟粕的部分。在他们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后世很多女性为了维护所谓的贞洁,不敢或不能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过着极为压抑屈辱的生活,这确实有“二程”之过。让人想不到的是,“二程”老师周敦颐的母亲就是改嫁妇女,这简直就是打老师的脸啊!

标签: 宋朝程颢程颐

更多文章

  • 揭秘: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与青楼女子张彩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晏几道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宋宰相晏殊一生富贵,被誉为贤相,意外的是,却跟儿子晏几道因一个青楼女子张彩萍,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晏殊初见张彩萍,就被她的蕙质兰心吸引,此时,他年逾五十,日暮西山。而晏几道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也和张彩萍有过一面之

  • 宋朝诗人晏几道的《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原文及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宋朝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李商隐有一首七夕的诗堪

  • 晏殊与晏几道之间是什么关系?晏殊死后晏几道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殊,晏几道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

  • 宋朝诗人晏几道的《更漏子·柳丝长》原文、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宋朝

    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更漏子·柳丝长》宋代: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译文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

  • 北宋著名词人,赏析晏几道的《六幺令·绿阴春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晏几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南昌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第七子。晏几道一生仕途不顺,缘其个性耿直,不肯依附权贵,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晏几道

  • 晏几道最出名的一首词,把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晏几道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词经过了唐朝的发展,到了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宋代的词人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仅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了过半江山。所以要想在宋词中站稳脚跟,也是当真不容易。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词人,作品不算特别多,但是却在

  • 史上最无耻的驸马——北宋词人王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词人,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这阙《蝶恋花》,出自北宋词人王诜。面对如此美景,流落归来后的王诜没有心情去欣赏,内心只有苦闷和凄凉。其实,王诜还有一个身份,即宋英宗的女婿、宋神宗的妹夫。原本在

  • 王诜借走了苏东坡画给米芾的画,再也没还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诜,苏东坡,米芾,宋朝

    苏东坡画墨竹,文同是他的老师。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字与可,曾任湖州知州,因此世称文湖州。文同是苏东坡的兄长,是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李公麟《孝经图》卷上有一个场面,描绘两个文人在花园里相遇,彼此间行礼如仪,很符合苏东坡与文同彼此间的恭敬与揖让,尤其背景中的山石与竹子,更是对二人品格的暗喻。文同开创了

  • 北宋大文豪王诜:苏轼是他好哥们,还娶了公主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诜,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诜,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真正的历史人物也不会像书中所描写的那般扁平,一个人一定拥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也肯定会有所不同。不过,在谈今天的故事主角之前说这些,并不是为

  •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为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日前,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新书《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是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他长期在中国走访,对“中国第一画”、“中国版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十分着迷。写这本书,他想一探《清明上河图》背后的谜团,但又因谜团太多,很多时候只能“呈现”谜面,而无法解谜。围绕这幅旷世画作,谜题有:《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