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义社十兄弟”中最核心的成员是谁?他们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

“义社十兄弟”中最核心的成员是谁?他们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27 更新时间:2024/1/20 1:34:24

“义社十兄弟”中最核心的成员,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韩通虽然有“在京巡检”的头衔,但他们绝对不会听从韩通的指挥,韩通事实上就是孤家寡人一个。最重要的是,殿前都点检公署就在皇宫大内的左掖门边上,赵匡胤把石、王两员心腹大将和殿前军的精锐放在这里,既可以保护殿前军的大本营,保护殿前军将士家属们的安全,又可以用武力控制住皇宫,只待赵匡胤一声令下,二人起而响应,皇宫内外的联系就会被切断,皇宫中的皇帝、皇太后和宰相等大臣都会成为俘虏。

确实,这是一招里应外合、一石数鸟的好棋,奠定了陈桥兵变成功的基础。除了部队将士之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宋州节度使掌书记赵普、都押衙李处耘组成了赵匡胤个人的幕僚班子,出谋划策,赵匡胤的亲信潘美、楚昭辅等也随军出征。个一大兵变的地点,定在了陈桥驿。为什么要选择陈桥驿,而不是其他地方,来做兵变的地点呢?主要的理由有两个:首先,是必须把部队拉出城去。道理很简单,开封城毕竟是都城所在,城内有皇帝、皇太后、宰相、枢密使、韩通等一大批显赫的大人物,他们对禁军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城里直接发动兵变风险太大。

出城之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匡胤作为北面行营都部署,握有全军的生杀大权,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控制全军,谁敢抗命不遵,赵匡胤当即就可以军法从事。其次,是不能离开封城过远。任何兵变,最讲究的都是要迅速。夜长则梦多,迟则生变,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若部队离开封城过远,回师途中难免会走漏风声,开封城内的后周君臣就有可能有所准备,有所行动。赵匡胤虽然有内应,但也存在着无法迅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只要无法迅速拿下开封,各地的节度使都有可能打着“勤王”的旗号杀将过来,兵变军队的内部也会起变化,见风使舵都有可能。最起码,后周也会有条件像当年后汉隐帝对付郭威那样,把赵匡胤的家人杀得一干二净。所以,兵变的地点绝对不能离开封城太远。陈桥驿恰恰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要求。陈桥,唐朝的时候叫“板桥”,设在当地的驿站名叫“上元驿”,也写作“上源驿”。拉开五代序幕的“上元驿事件”,朱温突然袭击李克用,就发生在这里。陈桥驿在开封城外四十里,不远也不近,是北上渡过黄河进入河北的必经之地,开封城里去河北方向旅行的人,往往要在这里同送行的亲人分别。

在诗人的笔下,陈桥驿是一个杏花缤纷,杨柳依依的好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板桥路》诗: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地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宋代的王安石也写过一首《陈桥》诗: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杨柳初回陌上尘,胭脂洗出杏花匀。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标签: 义社十兄弟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与“义社十兄弟”的真实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义社十兄弟,宋朝

    在历史现实中,赵匡胤之所以能由一个普通将领最终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主要在于他完全掌握了后周最精锐的军事力量-禁军,这一点我在《兵变也得讲学问-陈桥兵变的台前幕后》中已有详细叙述。其实在赵匡胤早年从军时,有一群与他有着相似的背景的“热血青年”先后参军,赵匡胤与他们结为兄弟,荣辱与共,而他们这群人先后成

  • 揭秘:赵匡胤为什么要督建引水工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开宝九年(976年)的十月,赵匡胤暴毙。此前的数月,赵匡胤依然忙于处理各项政务,根本没有患病的迹象那这短短几个月间,朝堂内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大变发生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金陵城虽然拿下,李煜虽然投降,可是南唐的许多州郡依然有一些死忠分子在坚持抵抗。宋军一部在先锋官曹翰的带领下奉命攻取江州城。

  • 赵匡胤的法定继承人是谁?为什么会传位于自己的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立嫡立长”,这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位传承的一个不二法则。但规矩总是拿来破坏的,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就没有立自己的嫡长子为继承人,而是立了庶子、弟弟、或者叔叔之类的。结果也没见得是一边倒的呈危亡之兆,有的似乎还更加兴盛。比如——宋太宗赵光义。但赵光义有个问题,就是他并不是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钦定的继承人

  • 从几件小事看赵匡胤为何能成就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嗜酒,没有当皇帝以前,他是后周世宗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想喝酒,周世宗的一位亲吏曹彬掌管御酒,曹彬跟赵匡胤关系也不错,但是,说什么也不给赵匡胤酒喝。赵匡胤有点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那么矫情?咱俩这关系,你给我点好酒应该不是问题吧?曹彬说:这是官酒,我不能随便送人。赵匡胤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官家的

  •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 他是怎么对待柴荣的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柴荣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君王柴荣的臣子,而且是当时权力非常大的一位将军。后来柴荣过世,只是留下了一个才7岁的小太子,还有一个新娶进门的皇后,小符氏。之后这位小太子成为了君王,小符氏也成为了符太后。幼主上位,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是虎视眈眈,契丹和北汉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后周,于是年轻的符太后就把所有的兵力调动权交给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疏忽了一人,15年后此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功臣们都会受到皇帝的忌惮,特别是通过掌握兵权来夺取政权的皇帝,对武将们的信任几乎为零,他们生怕自武将会效法自己,夺了他的天下。因此等政局稳定后,皇帝都会逐渐从武将那里收回兵权。西汉刘邦和明朝朱元璋,都是通过“诛杀功臣”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江山,这种方法看似极端残忍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真是给弟弟弄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一生留给世人诸多谜案,黄袍加身和斧声烛影更是扑朔迷离。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辉煌人生的开始,斧声烛影是赵匡胤璀璨人生的谢幕。黄袍加身可基本断定是他的杰作,而他谢幕的斧声烛影则至今无人参透。他在杯酒释兵权的宴会上说,自己无法安然入眠,因此,所有的威胁都退居二线。而在斧声烛影的落幕中,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

  • 赵匡胤登基后,为什么不杀后周皇帝柴氏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后周,五代十国

    唐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唐朝灭亡之后,唐朝的影响力就逐渐变弱。我们现在常说唐朝之后就是宋朝,其实不然,唐朝被朱温灭亡之后进入了一段混乱的时期,这段时期有五十多年,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结束是因为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因为赵匡胤在陈桥的时候黄袍加身最后取代了后周柴氏天

  • 赵匡胤给钱弘俶的黄包袱是什么意思?最终导致“纳土归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纳土归宋,宋朝

    钱弘俶(chù),字文德,吴越王钱元瓘的第九子。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三月,钱弘俶被六哥钱弘佐封为台州刺史。六月十三日,七兄钱弘倧即位后,令钱弘俶入京同参相府事。钱弘俶九月中旬从台州出发,十月到达杭州,十二月三十日,胡进思发动政变,软禁钱弘倧,迎钱弘俶于南邸,催他即位。钱弘俶谦让再三,说:“

  • 赵匡胤雪夜拜访赵普是为何?一心想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北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长河中,由篡位而来的政权大都短命,唯有宋朝例外,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被今人评为最想生活在其中的十大历史王朝之一。大宋的开创者正是赵匡胤。他的传奇经历和雄才大略,向来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赵匡胤的历史。当时,赵匡胤29岁,任职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