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后为什么会饿死宫中?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后为什么会饿死宫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1/8 21:33:27

赵武灵王因为一个浪漫的梦而结识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将梦中的少女娶为王后,并将少女所生的儿子赵何立为太子。然而,赵武灵王最终的结局,却是被这个赵何活活饿死在深宫……

超年轻时,曾写过一篇名为《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的文章,在结尾,他用充满痛惜的语调写道:“亢龙有悔,遗恨于沙丘,呜呼!使赵武灵得永其年,则一统之业,其将不在秦而在赵欤?”意思是说,如果赵武灵王没有在沙丘死于非命,而是能够多活几十年,或许完成统一大业的将是赵国。

赵武灵王晚年究竟出了什么事?為什么这位强人会“遗恨于沙丘”?梁启超的文章只字不提。现在,请跟随历史的步伐,回到230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

改革强人的浪漫春梦

赵武灵王赵雍即位于公元前325年。当时,赵国西边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东边是国力蒸蒸日上的齐国,北边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山国,以及在大草原上游牧的胡人。这其中,对赵国威胁最大的,是性情彪悍、善于骑射的胡人。

赵武灵王把赵军历次对胡人作战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认为赵军之所以屡屡失利,主要原因是乘坐马车作战时,机动性太差,如果遇上骑马奔驰、来去如风的胡人,简直就像拄杖的老人遇到健壮的年轻人一般。于是,赵武灵王力排众议,下令赵国军队从此废弃传统的车战和宽袍大袖的军服,所有军人一律改穿窄袖紧身的胡人服装,学习一边骑马一边射箭的新战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意义重大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

改行胡服骑射的赵军,战斗力大增,不仅成功扭转了抗胡战争屡屡失利的局面,并在与魏国、秦国等中原诸侯国的战斗中多次获胜。很快,赵武灵王这位改革强人的名声传遍了各诸侯国。各国也纷纷开始学习赵国,淘汰车战。改行骑射。

就在这时。以强悍勇武著称的赵武灵王邂逅了温柔的爱情。

一天夜里,熟睡的赵武灵王正在梦境中徘徊,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飘进耳中,循着琴声,赵武灵王来到了一位唱着歌的美少女跟前。看着少女娇美的容颜,听着优美的歌声和琴声,赵武灵王陶醉在梦境里,久久不愿离去。

不久之后的一次宫廷宴会上,赵武灵王借着酒劲,把那个令他难以忘怀的春梦讲给了大臣们听。一个叫吴广的大臣听了赵武灵王对少女容貌的描述后,立即在散席后邀请赵武灵王到自己家做客。赵武灵王看见吴广的女儿孟姚跟梦中的少女长得一模一样,大吃一惊,当即纳了孟姚为妃子。

在这之前,赵武灵王已经迎娶了韩国国君的女儿为王后,虽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政治婚姻,但两人还是育有一子赵章。纳孟姚为妃之后,赵武灵王又与孟姚生了第二个儿子赵何。赵何出生后,他做出了继推行胡服骑射之后,人生的第二个重大决定:废掉韩氏的王后之位和赵章的太子之位,改立孟姚为王后,赵何为太子。

壮年退位,专心做鹰爸

和当年的胡服骑射一样,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的决定同样招来许多大臣的反对和劝谏。不过。这依然阻止不了作风强硬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任性没有到此为止。公元前299年,四十多岁的赵武灵王作出了另一个令朝野震惊的重大决定——提前退位,让年少的赵何早早继承王位。他要求大臣们从此不要再称自己为国君,而要叫自己“主父”,即君主的父亲。

好好的国君不当,为什么要当“主父”?原因有两点,其一,赵武灵王不想让宠爱的幼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早早尝试执掌权力,锻炼他的政治能力;其二,赵武灵王不想再被内政上的各种琐事所困扰,他要腾出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外交和军事上。

就这样,还未成年的赵何早早登上了王位。是为赵惠文王。而赵武灵王,退位之后果然不再过问赵国内政。身为“主父”的他,做了两件名留青史的壮举:

一是打扮成普通外交官的模样,随同赵国外交使团出访秦国。他这么做,一来是要借出访之机,对沿途经过的秦国领土进行观察,对每处地方的战略意义暗中进行记录和评估;二是要亲眼看看秦国君臣的精神面貌如何。在秦国的王宫,赵武灵王面对庄重威仪的秦昭襄王和森严肃杀的宫廷气氛,毫无紧张神色,不卑不亢,对答如流,令秦昭襄王对他产生了怀疑。等使团走后,秦王派人潜入赵国打探,才得知那个“状貌甚伟,非人臣之度”的使者就是赫赫有名的“主父”。

二是亲自挂帅出征,打响了消灭北方强邻中山国的战争。赵武灵王在面对中山国最强的特种战士、超级大力士“吾丘鸠”时,毫无惧色,沉着指挥,让战争终以赵军大获全胜、中山国宣告灭亡而结束,在赵武灵王的授意下,赵惠文王下令将中山国改设为代郡,设官镇守,赵国的版图由此大为扩展..

另一方面,赵武灵王虽然已经不管内政事务,但对赵惠文王的督促和管教,却一点也没有放松。为了保证胡服骑射在自己退位后依然能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赵武灵王在退位前夕,任命推行“胡服骑射”的大功臣肥义为相国,千叮万嘱他一定要辅佐赵惠文王当好一个富国强兵的强势君王。到了冬天。赵武灵王常常闲着没事就把赵惠文王从温暖的寝宫里揪出来,让他在自己面前穿上胡服,骑上马遛两圈,再射上两箭——国君他可以不当,但鹰爸这个角色,他可是一直要当到死的。

心疼前妻之子,最终送了性命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惠文王从楚国入手里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得知后,立即写信给赵惠文王,要求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赵惠文王收到信后,犹豫不决,和群臣讨论了半天也没个决断,直到蔺相如出使秦国,事隋才算得到解决。赵惠文王在此事件中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软弱表现深深地刺痛了赵武灵王的心,此时,赵武灵王宠爱的孟姚已经去世多年,他又想起了前妻所生的长子,那个当年曾经听话地穿上胡服练习骑射、却被他毫不留情地废掉太子之位的赵章。

特别是在一次朝会典礼上,赵武灵王看着身为大哥的赵章和别的大臣一起向赵惠文王这个软蛋跪拜行礼,心酸到了极点。于是,他作出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任性的决定——要求赵惠文王将代国分封给赵章,由赵章及其子孙世袭统治。

这等于从郡县制倒退回分封制,将赵国一分为二,这遭到了包括肥义在内的大臣们激烈反对,在这样的争吵中,赵武灵王一病不起,只能遵从御医的建议,去了沙丘的行宫疗养。

赵武灵王离开首都邯郸后,赵章听从亲信田不礼的教唆,竞假传赵武灵王旨意,叫赵惠文王去赵章府上当面进行谈判,本意是刺杀赵惠文王,没想到却误杀了替主前来谈判的肥义。事败的赵章马上带领亲兵和家丁们发动武装叛乱,此时,代替肥义执掌相国大权的是赵威和李兑,他们派出大将廉颇迎战赵章,结果可想而知,叛军一触即溃,叛乱被迅速粉碎。赵章带着少数几个残兵败将,向着沙丘——赵武灵王所在的地方拼命奔逃,却被李兑亲自带领的追兵所杀。

为了防止那个任性的“主父”秋后算账,李兑带领大军直接杀奔沙丘宫。到了沙丘宫,李兑命人向宫里喊话“宫里的人,晚出来都得死!”沙丘宫里的妃子、宫女、侍卫们,都乖乖地听从命令走了出来。很快,偌大的沙丘宫,就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个人,李兑围而不杀,让赵武灵王只能龟缩在无法补充粮食、饮水和药品的沙丘宫里,难以脱困。三个月后,李兑终于命令士兵打开宫门,进宫查看,毫无意外,他们看到了赵武灵王油尽灯枯的尸体,此时。就连树上的鸟蛋和幼鸟,都已被吃得干干净净。

一代改革雄主、“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一生。就这样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任性决断,画上了悲惨的句号。司马迁在《史记》中行文至此,也忍不住失声叹息“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惨死 结束了这场由自己发动的宗室内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武灵王,赵国,赵惠文王,公子章

    沙丘之乱是赵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惨死,结束了这场由赵武灵王自己发动的宗室内乱。在这场内乱之中,赵国的宗室家族和权臣们几乎全部牵扯其中,在整场事件中可分为三大派系,第一是以赵武灵王为首的主父派,第二是以赵惠文王为首的新君派,第三就是以公子章为首的叛乱派,其实三大力量明争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武灵王,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的第一任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之后被立为王后。后来,赵武灵王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对其十分迷恋,在将此事向大臣诉说之后,吴广认为这个梦中女子与自己女儿极为相似,于是便将女儿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赵人称之为吴娃。赵武灵王对孟姚极为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到头来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武灵王,春秋

    你们知道赵武灵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君王。他统治赵国时期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灭中山,北扩千里,赵国历史进入最辉煌时期。之后的赵惠文王伐齐抗秦,赵国成为东方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武灵王赵雍于公元前325年登上赵国国君宝座,他继位后重用老臣

  • 战国最具争议的雄主,赵武灵王到底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时代,因其乱局,是以雄才伟略之君主亦屡出。如秦之惠文王、楚之昭王、魏之文侯、燕之昭王,而其中于中国历史最具强大意义者,莫过于赵武灵王赵雍。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嬴姓,赵国人,赵氏,名雍

  •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有什么成就 如何评价周必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文学家周必大能够深得皇上敬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学家周必大,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周必大的成就有哪些 周必大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必大的成就,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葛邲怎么读 葛邲生平简介 葛邲怎么死的 葛邲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葛邲,南宋,宰相

    葛邲生平简介葛邲(1135 ~1200年),字楚辅,南宋左丞相,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生,江阴青阳人,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而授建康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高中进士,当上了国子博士。在一次论州官受纳及鬻爵之弊的对策中,得孝宗奖谕,授

  • 南宋枢密使赵汝愚为什么强迫皇帝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汝愚

    这人强迫皇帝退位,但大家都赞他;被权臣贬官,连学生也帮他叫屈,这个人名叫赵汝愚,是宋朝光宗时期的枢密使。宋朝皇室有两大特点,一是家族不昌,二是精神病人多。家族不昌盛表现在生育能力低。因为无子,皇位旁落的就有仁宗、哲宗、高宗、宁宗四位皇帝。皇室中有精神病的则有宋太祖弟弟赵廷美、长子赵德召,宋太宗长子赵

  • 赵汝愚在策划“绍熙内禅” 扶立宋宁宗继位方面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汝愚,宋朝,宋宁宗,宋孝宗

    赵汝愚 赵汝愚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尽管出身高贵,他却并非纨绔子弟,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有志向,说出了“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样的话。“明明可以靠出身,他却偏偏要靠才华。”赵汝贵不依靠家族,靠自身努力于宋孝宗乾道二年高中状元,这可以说是相当励志!之后他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