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乃一介武夫 为何能以仁治天下?

宋太祖赵匡胤乃一介武夫 为何能以仁治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41 更新时间:2024/3/16 23:51:38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举不胜举。然而,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而且治国有方的皇帝,却少之又少。宋太祖赵匡胤算其中一个。宋朝的经济和文化能达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高峰,与他的治国之道不无关系。

公元960

年,周世宗突然病故,幼子柴宗训匆匆继位,后周的江山社稷此刻全在一对孤儿寡母手中。赵匡胤奉皇帝命去讨伐契丹,在离京城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他当晚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身上突然“多”了一件黄袍,众将领跪倒面前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赵匡胤到底是被迫还是自编自演了这出戏?专家们各有各的看法。不过,赵匡胤此后的表现,倒是当得起“一代明君”的称呼。

网络配图

回程时,赵匡胤告诫将士:勿扰民,勿对后周大臣轻杀戮,否则不容宽赦。事实上,后周文武百官也并未做过多反抗,诸多大臣接受了江山易主的事实,除了后周将领韩通。他听闻赵匡胤率兵回京时,连忙回家准备组织兵马抵抗。赵匡胤部将王彦升闻讯赶来,将韩通斩杀。韩通也成为这次政变中惟一丧命的后周大臣。

之后,赵匡胤将周恭帝柴宗训废为郑王,迁居西京洛阳供养,并厚葬死难的韩通,嘉奖他“临难不苟”。对于违命杀人的王彦升,赵匡胤怒不可遏,起初要将他砍头以明法令,后念及旧情而释放,但终身对其不授予节钺(即符节和斧钺,是将帅权力的重要象征)。

为了不让有人再步自己黄袍加身的后尘,也为了结束军人割据地方的局面,赵匡胤再次出演男一号,主演了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他请石守信等潘镇大将来喝酒,酒酣耳热之际,便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各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好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于是,大家心知肚明,把权交了。没有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的老伎俩,没有屠杀功臣,没有流血,一个稳定的国家在赵匡胤手里熠熠生起。

网络配图

赵匡胤宅心仁厚,宽恕了过往的对手。他曾在殿中为继位者勒石为戒:保全柴氏子孙。他和他的子孙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吴越王战败,臣子将他密谋策乱的证据交给赵匡胤的时候,赵匡胤却仍对吴越王礼遇有加,并交给他一封信,嘱咐在返国途中打开。回去路上,吴越王打开信封,发现里面记载的全是他谋反的文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这都是赵匡胤相当不简单的地方。

赵匡胤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出身,他父亲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而他自己是从底层一点点上来,直到投靠郭威,后来又成为周世宗柴荣的部属,赢得他的信任和重用。

赵匡胤相信的是仁者无敌,有军士曾经为赵匡胤献上一条手挝,平常可当手杖使用,但里面藏有利刃,以备紧急情况使用。赵匡胤大笑,将手挝扔在地上,说:“我用这个东西,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你以为那种危急时刻真要来临,凭借这个东西就能改变局面吗?”

但赵匡胤对惩治腐败官员却毫不姑息。从《宋史·本祖本纪》和《续资治通鉴·宋纪》等史书上可以看出,赵匡胤在位17

年,几乎年年反贪污,年年杀贪官,直到死前两个月,他还杀掉了太子洗马郭思齐。赵匡胤起自行伍之中,目睹五代纲纪之乱,贪吏恣肆之暴,他说,“烦民奉已之事,朕必不为”,“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等等。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只能让官员们都忌惮着了。

为了杜绝腐败,赵匡胤一方面施以酷刑,一方面从制度上删减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并且高薪养廉。他规定,基层公务员到京城或到相邻的州县办公事,不用自带路费,由中央政府出资在各地设立国家旅馆,按照一定标准供应这些出差的公务员吃、住、行,节省下来的钱物归自己所有。

网络配图

对一些俭朴的公务员,赵匡胤奖赏有加。四川的公务员沈义伦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一些人来贿赂他,他慨然拒绝。沈义伦到京城开封时,只带了一竹筐的书,别无他物,赵匡胤为此十分看重沈义伦,特意提拔他为财政部副部长兼国家军队副总司令。

赵匡胤还着力改变重武轻文的旧风气。在他之前,没有一个统治者真正想到要用读书人做事情,要不用将军当宰相,要不重用自己的亲信、宦官。赵匡胤却在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用耆学名儒,以劝告励教化。随着文教的振兴,对文臣的重用,大批文人进入赵匡胤的统治集团,以往那种畸形的文武关系得到了调整。原来那些骄横跋扈,视文臣为无用,甚至一言不合就要“砍杀”宰相的武将们,开始学着士大夫的样读起书来。

赵匡胤还承诺:不杀士大夫,并让子孙铭记并效法他。果然,他的誓约在北宋历代执行得相当严格。在北宋后期激烈的党争中,大批反变法派尽管被流放,但却没有被置于死地者。

不杀士大夫,成了宋代治国的制度保障。宋代这个由武夫开创的王朝,因此而到达后人艳称的“文治巅峰”。宋朝,通过赵匡胤的改革,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中国的历史文化仍能持续发展,并能走向另一个高峰,并不是没有原因。

网络配图

宋代的疆土在中国历史版图上并不是最大的,它的四周还有辽、西夏等等,但经济、科技、文化却达到空前的高度。所以史学大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天水是赵氏郡望,所谓“天水一朝”,是“赵宋一朝”的另一说法而已)。”诚哉斯言也。

说到底,这里面有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肇始之功。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解密赵匡胤稀里糊涂的做了大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的夹马营,家境贫苦。在他幼年时,父亲赵弘殷曾经一度携带妻儿外出逃难,离家外出闯荡事业。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就开始受到冷落,家境也日益艰难。公元945年,赵匡胤结婚成家。成家之后,他毅然离家外出,决心闯荡出一番事业。赵匡胤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每次是如何化解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只是一个权术家,大家对于赵匡胤的建国,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有朋友也认为赵匡胤是一个权术家。那么我们该怎么分析这一说法呢,这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赵匡胤的一系列兵变和政变。下面就随奇趣探索小编来看看吧。节度使虽然被剥夺了权力,但军队还得由他们掌握,南征北战更少不了他们。为了进一步控制武将,太祖思来想

  • 赵匡胤陈桥兵变,揭秘“黄袍加身”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面对刚刚即位的七岁的小皇帝,后周大将赵匡胤终于按捺不住对“万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联合属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从此,自唐末以来五十余年的分裂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再度统一。发迹于后周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五代十国时期,他最早加入后周太祖的军队,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根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个家喻户晓、众人皆知的故事,它是这样演绎的:话说有一天(据说是建隆二年七月十五日),赵匡胤召集大将们喝酒。喝到高兴时,赵匡胤突然说道:“别看我现在这么高兴,实际上我天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一听这话,这些大将们就很奇怪,他们问道:“陛下富有四海,何出此言?”赵匡胤回答

  •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导读:自古皇帝为了把江山留在自己手中,都会将皇位传给自己心爱的儿子。但是赵匡胤却没有这么做,他非但没将皇位传给儿子,反而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这是为什么呢?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五代后期,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后周时,周世宗进行了改革,力量大为增强,他采取了先南征后北伐的统一方针,攻占了南唐

  • 赵匡胤曾鄙薄文人:只会玩弄文字 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是有文化的人。据说,赵匡胤没当皇帝时,他搬家装载货物的车上没有金银珠宝,只有数千本书。可是,就是这个爱读书学习的赵匡胤,却看不起文人,尽管有时候他也会说文人几句好话。网络配图后人都以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做法是赵匡胤定下的,其实赵匡胤在社会地位等方面贬抑部队将领的做法是出于防范

  • 赵匡胤落难发明羊肉泡馍:羊肉泡馍和赵匡胤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俗话说“不吃‘羊肉泡’,就等于没到过西安。”说起“羊肉泡”,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穷困潦倒,流落在长安街头。一日,他身无分文,讥肠辘辘,在一家饼铺前,向掌柜讨饼吃。那饼又干又硬,怎么都咬不动,实在没法吃。这时,他闻到一股肉香味。网络配图抬头看去,前面不远处正好有家牛羊肉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竟然是死于弟弟的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听从母命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有一种说法说宋太祖赵匡胤死的蹊跷,却也是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传言“斧声烛影”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网络配图《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地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

  •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最终的结局为何扑朔迷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大宋朝开创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与老百姓没有直接的关系,却与皇室的承继至关重要。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竟然独出心裁的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非常举动,给后人留下了永远都解不开的“谜”。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让赵匡胤违背天道常理,行此“大义之举”,历来是困扰后世史学家们

  •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 弟弟赵光义举斧砍杀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时,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神奇的场景:在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我们看见了赵匡胤举起了斧头,并且挥舞不止。因此,在探寻赵光义行凶工具时,这样一个带有杀戮色彩的斧头,自然成为了首选的作案工具。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把斧头,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第二,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