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揭秘: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1/22 6:36:37

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像南唐国主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当然,对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太宗还是能区别对待的。

网络配图

极少数人留在身边,大多数人给份优厚的工资,发到馆阁,去编修史料。想太宗年间有两部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很多就是这些人编的。虽然没有机会再进入政权中心,也总算能安度晚年,太宗做的还不算太差。

不过太宗的仁慈,是有限度的。大到是否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小到是否影响自己的心情。

网络配图

像有位尚,早年就认识太宗,在太宗即位之后就请求给点钱让他去修缮天台山的国清寺,并且扬言,一旦寺庙建成,自己会焚身以报太宗。太宗答应了。不过太宗命令太监卫绍钦去去督建寺庙,并且交代:“一定要完事了再回来。”在一段时间之后,寺庙终于建好了,和尚很高兴。可是卫绍钦在寺庙园中堆下很多柴草,命人把和尚驱赶到柴草堆上。和尚拼命哀求,希望能够让自己亲自到京城面见太宗,太宗表示感谢之后再死。

卫绍钦很生气,就说了太宗当时的命令,让人把和尚叉入火中。和尚在大火中不停的哀号,很久才死去。回到京城,卫绍钦说:“我的事情已经办完了。”太宗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网络配图

太宗对大臣训斥,但是未必治罪,只要他们感恩就可以;对降王绝对留情,对降臣可以容忍,因为可以为自己粉饰太平,彰显宽大;对和尚建庙支持,弘扬佛法也有利于自己统治,对和尚背信弃义不能容忍,童子尚不欺,况欺天子!这和尚是死定了。太宗外宽内忌,正是帝王本色。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中抱憾终身的事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以职业军人而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创者,职业的敏感令他对国家首都选址上的致命危机看得十分透彻。他也曾试图以迁都洛阳来化解危机,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种种不可预知因素的羁縻下,赵匡胤的努力付与东流,没能化解国家的致命危机,留下了终生憾事。1、为何迁都?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留大臣沈义

  • 趣谈:宋太祖赵匡胤夜半偷菜现场被捉的尴尬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后汉乾佑元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

  •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疑点 原来早有暗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黄袍加身执政16年,在这期间他开创了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深受大家推崇,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位期间作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开启了以文治国的政策,扭转了当时的黑暗局面,开始空前的盛世。采取了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将军权,行政等

  • 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之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大宋,定都开封,年号为建隆。当他基本肃清了南方诸国及其他地方割据之后,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不适合作为首都为由,提出了先西迁洛阳,再迁长安的构想。为什么赵匡胤会提出迁都呢?网络配图 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

  • 只因杯酒释兵权时算漏了他,赵匡胤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周世宗安排了三方势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后周天下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他死后仅仅半年,三方辅政的格局就此彻底打破,老柴家的天下改姓了赵。赵匡胤是

  • 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吗?这是一场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早有预谋吗?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缔造了两个历史谜案:生前,他演绎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死后,又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悬案。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际,忽然传来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事报告,大

  •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烛影斧声是不是赵光义弑兄的掩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