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兵变之后是怎么收复后周诸侯的

赵匡胤兵变之后是怎么收复后周诸侯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1/21 6:23:08

虽然有一部分将领追随赵匡胤兵变,但还有很多官员和将领忠于后周。那么对待这些人,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呢?对于李重进等顽固派,赵匡胤在即位之后立即出兵,在当年的六月、九月,赵匡胤亲自带兵,两次出征,武力平定。当赵匡胤陈桥驿站兵变之后,即刻向都城进发,可以从陈桥门和封丘门两个关口进入,一开始赵军选择陈桥门,但是陈桥守军拒绝开城门,于是转而从封丘门进入,守关官员闻风开门。等到赵匡胤即位之后却重赏陈桥官员,而杀掉封丘官员。

网络配图

作为一个君王,赵匡胤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在兵变之后几天,想必天下汹汹,尤其是都城中那些没有参与兵变的后周官员,当人人自危。当人们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采取行动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赵匡胤重赏封丘官员而杀掉陈桥官员,那么无疑就是把都城当中无数后周官员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在此时,在淮南,在潞州,李重进等节度使手握重兵,而原后周的各路节度使也都在徘徊观望。是追随赵匡胤还是追随李重进?赵匡胤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用小小的封丘官员的生命,换来了都城乃至整个后周王朝的官员的欢迎和接受。

这让刘邦,刘邦虽然是流氓出身,却同样颇有政治智慧。在平定天下之后封赏功臣,先加封了亲信故旧萧何等人,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功臣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刘邦问,他们在一起说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议谋反。一些人和刘邦关系一般,甚至曾经是刘邦的敌人,都担心刘邦封赏不公,甚至是找机会给他们穿小鞋。刘邦很担心,就问怎么办。张良问,有没有一个人,是大家都知道大王最讨厌的?刘邦说,有啊,我最讨厌雍齿了。张良说,那好,请大王先重赏雍齿,以定人心。刘邦随即答应,于是一场政变消灭于无形。赵匡胤此举异曲同工。

网络配图

在兵变之时,也有一些后周大臣起来反抗,比如韩通。在陈桥兵变之时,韩通担任检校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同平章事(等同丞相),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地位很高,而且在后周军队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当赵匡胤兵变之时,情况突然(陈桥距离京城仅20里),韩通立即飞马出皇宫,到京城抓捕赵匡胤母亲杜夫人,同时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但天不佑周,在杜夫人藏身之处并没有搜到人,而在组织人马的途中,被赵匡胤的先锋王彦升发现,王彦升立刻追杀韩通,直追到韩通家中杀死韩通。韩通死后,赵匡胤重赏韩通家人,追封为中书令,厚葬之。而赵匡胤的急先锋,立下汗马功劳的王彦升,反受到赵匡胤冷落,终身没有担任节度使。赵匡胤此举和杀封丘官员相同,只是王彦升为兵变大将,不能妄杀。对于终于后周的人员,或者无名小辈,或者已死官员,赵匡胤都重加封赏,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位,且掌握朝中大权的原后周官员,赵匡胤手腕又是不同。

原后周官员中,地位最高的是两位丞相,范质王溥,兵变之日,赵匡胤紧急召见二人,二人到了惶惑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赵匡胤面对昔日的上司,一时之间也拉不下脸,随行副将罗彦环,上前一步,大喝一声,见了陛下为何不跪!范质、王溥无奈只得下跪。赵匡胤当然是好言安慰,表示官职依旧,并且会另有封赏。

网络配图

两人都是明白人,自然表示感恩。随即,范质、王溥率百官朝拜新君,在可是随即赵匡胤免去王溥参知枢密院事职务,削夺其兵权,一年之后范质罢相,升太子太傅,三年之后王溥罢相,拜太子太保。很明显,范质、王溥都是前朝旧人,在稳定人心之后,赵匡胤就弃之不用。赵匡胤对忠于后周臣子,死的重赏,活的明升暗降,挂起来。而一般的官员对于后周并没有特别的感情,皇帝轮流做,今年到赵家,只要官照当,钱照拿,大家不会有什么意见,赵匡胤对于这种官员也一律接纳,并不排斥。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揭秘: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当然,对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太宗还是能区别对待的。网络配图 极少数人留在身边,大多数人给份优厚的工资,发到馆阁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中抱憾终身的事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以职业军人而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创者,职业的敏感令他对国家首都选址上的致命危机看得十分透彻。他也曾试图以迁都洛阳来化解危机,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种种不可预知因素的羁縻下,赵匡胤的努力付与东流,没能化解国家的致命危机,留下了终生憾事。1、为何迁都?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留大臣沈义

  • 趣谈:宋太祖赵匡胤夜半偷菜现场被捉的尴尬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后汉乾佑元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

  •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疑点 原来早有暗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黄袍加身执政16年,在这期间他开创了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深受大家推崇,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位期间作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开启了以文治国的政策,扭转了当时的黑暗局面,开始空前的盛世。采取了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将军权,行政等

  • 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之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大宋,定都开封,年号为建隆。当他基本肃清了南方诸国及其他地方割据之后,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不适合作为首都为由,提出了先西迁洛阳,再迁长安的构想。为什么赵匡胤会提出迁都呢?网络配图 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

  • 只因杯酒释兵权时算漏了他,赵匡胤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周世宗安排了三方势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后周天下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他死后仅仅半年,三方辅政的格局就此彻底打破,老柴家的天下改姓了赵。赵匡胤是

  • 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吗?这是一场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早有预谋吗?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缔造了两个历史谜案:生前,他演绎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死后,又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悬案。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际,忽然传来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事报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