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温曾经去过夷州,为何孙权最后要降罪于他?

卫温曾经去过夷州,为何孙权最后要降罪于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25 更新时间:2023/12/7 15:48:15

早在三国时代,坐拥江南和各大出海口的东吴就尝试过进行远洋航行,只不过当时的战况紧急,无法指派更多资源,再加上出海的收效甚微,也就不了了之了。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操是行文的宗旨。不过,对于罗贯中这位老人家,不仅将曹操刻画为“乱世之奸雄”,也在有意无意间抹黑了东吴的孙权。当然,为了尽量神化诸葛亮等蜀国人员,孙权这样的对手只能充当下背景帝了。

提到孙权,自然不能忽略他那勇猛的父亲和哥哥。在东汉末年那个靠钱靠土地争霸的年代,孙坚孙策的江山真的是硬靠着双拳打下来的。公元200年,对于十八岁的孙权来说,可能是人生最艰难的一年。因为他那勇猛的哥哥,再也不能照顾他的,而整个江东政权的担子,也落在了孙权一个人身上。

不久之后,还没有稳定内部统治的孙权,又遇到了整个东吴历史上的最大危机——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打过来了。更为关键的是,东吴内部的主降派已经占据了上峰。而正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孙权重用周瑜等主战派,联合刘备集团,从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进而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13年,孙权率兵和曹操在濡须口相持,在看到纪律严明的东吴军队后,曹操显得有些自愧不如,不禁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在几天之后,孙权回复曹操“春水方至,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一番对话下,孙权的霸主之气展露无遗。

此后,拿下关羽、攻占荆州的孙权,自然迎来了刘备的报复。不过,一场夷陵之战的大胜,几乎让东吴的势力走向了顶峰。与之相对应的蜀汉集团,即便在诸葛亮的苦心操劳下,也只能日薄西山。公元229年,在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一向隐忍的孙权终于在晚年登基九五。

尽管在后期的吴国接班人问题上,孙权的杀戮实在太多。当然,其目的还是为了平衡东吴内部各大家族的实力,维持孙氏皇族的统治。

最后,相对于蜀国和魏国,吴国无疑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公元230年,有感于国内人口不足的问题,孙权指派卫温等人领着上万军队,去寻找夷州、亶州,从而弄点人过来进行农业生产。其中,亶州是不是现在的日本地区,笔者不敢确定。至于夷州,应该就是现在的台湾地区。

在吴国军队进入夷州后,两地兵民建立了友善的关系。不过,可能是气候和地理上的差异,吴国士兵中病死的人越来越多。眼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卫温只能带着余下的士兵乘船回到吴国。当然,还有上千名夷州的高山族人民也来到了吴国。

但是,当时派出了一万多人,现在总共才回来几千人,卫温这事情办得一点投资回报率都没有,也让孙权感到脸上十分无光。于是,一气之下,孙权就将卫温等将领悉数斩首。而尽管这次出访不算成功,没有引来多少人口,但这依然可以称得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最早联系。

标签: 三国卫温

更多文章

  • 东吴大将卫温的生平事迹,卫温的一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国,卫温

    孙权寻夷洲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正式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吴国领地处长江以南,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沿海渔盐丰富,江海之上水运发达,商业兴旺,经济繁荣,但是它的土地面积要比蜀、魏小,本土又是湖泊纵横,陆路交通不便,吴主孙权久有继承父兄之业,重振兴室的宿愿,但是如何扩大领土,向

  • 为什么中国首艘航母要用卫温来命名?此人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吴国,卫温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元茂荣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首艘国产航母以“卫温”命名,提案还受到了多名代表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海军发展的关心也上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对于航母这一国之重器更是舆论的热点,而为航母起名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地名外,网络上

  • “建安七子”之陈琳生平简介 陈琳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琳,东汉,汉朝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

  • 曹操轶事:华佗治不好的头疼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陈琳,三国,

    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七子”陈琳,作为汉末枭雄袁绍的幕僚,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

  • 曹操立太子崔琰却为何不力挺侄女婿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曹操,曹植

    在曹操晚年,一直在为立太子的问题苦恼。在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曹丕和曹植是两大热门人选。在曹操称魏公的时候,已经立自己的次子曹丕为世子(长子曹昂早已死去),但是立世子不同于立太子,曹操还有更多的考虑。曹操喜欢曹植,不喜欢曹丕。曹植和年轻的曹操非常相像。曹操是政治家,但是身上却有着浓浓的诗人气质,他的《

  • 曹操为何杀崔琰?曹操诛杀崔琰背后的夺嫡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崔琰

    曹操为什么诛杀崔琰?曹操攻下汉中之后,率军回到邺城,自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多年的征战杀戮,让曹操多少有些疲惫。本年没有大的战事。可是,朝中却出现一桩影响很大的冤案,为曹操服务多年,选拔了无数官吏的名臣崔琰,因为些许小事,竟然被杀。之后求情的曹魏另一名臣毛玠也获罪被贬。曹魏士林阶

  • 曹操手下大将崔琰简介 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曹操手下大将

    导读: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个人资料容貌: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

  • 三国时蜀汉大将王平:征战三十年经历上百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大将,王平

    导读: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脉西麓,有一个古称宕渠今名渠县的地方,渠江汇集巴河、州河等无数支流穿越县境而过,因名渠县。在县城西北方向上有一个古乡镇,名叫和乐,其名包含有既和且乐的寓意,意味深长。乡境内山峦起伏、江水环绕、景致独特。在其西南面,有一个地势雄奇的小山沟名叫将军沟。沟四周山脉绵亘、林木葱郁

  • 九殿阎王平等王:揭秘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十殿阎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等王,十殿阎罗,地府

    导读: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阿鼻大地狱又称无间地狱、阿毗脂大地狱、阿鼻焦热地狱、阿鼻大城。阿鼻大地狱广、深两万由旬,也就是九百亿平方公里(即九千个中国领土范围)。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敲骨灼身小地狱;二、抽筋擂骨小地狱;三、鸦食心肝小地狱;四、狗食肠肺小地狱;

  • 建安七子——应玚的生平简介,应玚的一些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应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