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编导的帝位禅让剧情是什么样的 竟然能让后世接二连三参照使用

曹丕编导的帝位禅让剧情是什么样的 竟然能让后世接二连三参照使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92 更新时间:2023/12/16 5:11:28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协禅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就是一个圈,曹丕代汉,开辟了封建王朝之间禅让的先河。他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编导的帝位禅让剧情,会被奉为经典,会被后来人接二连三地参照借用。

一、刘协禅让

220年3月,曹操病逝!同年十月,四十余位文武大臣,“特来奏请”汉献帝禅位。

1、第一天,文官出面

华歆说:“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

看看,华歆,多体贴汉献帝!他逼人家禅位,还满口仁义道德,说是为了人家能“安享清闲之福”。

王朗见汉献帝不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马上劝说:“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及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

王朗来得直接,直言:自古以来,有兴有废,没有不亡之国,没有不败之家。还不忘加上赤裸裸的恐吓之言:迟则生变!

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的王朗,在权利与高官厚禄面前,人品与斯文一钱不值!也难怪推崇刘汉江山的罗贯中,希望诸葛亮能把他骂死!

2、第二天,武将登场

曹洪曹休带剑直闯皇宫,对曹皇后(曹操之女曹节)义正言辞的斥责痛骂不理不睬,逼迫战战兢兢不敢上朝的汉献帝退位。

汉献帝被迫无奈,只得写下退位诏书:“今其追踪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

3、几天后,曹丕露面

曹丕继位魏王半年内,紧锣密鼓地部署禅汉自代,尽管篡位的心情强烈无比,但还要假假惺惺地接诏辞让,往复三次,才肯登坛受禅。

曹丕

220年11月1日,汉献帝请魏王曹丕受禅,在四百余名大小官员,及三十万御林军的面前,汉献帝在受禅坛上,亲自手捧玉玺,呈递曹丕。

正式宣告四百年大汉退出历史的舞台!

4.山阳公

曹丕受禅登基同日,汉献帝降为山阳公,受河内郡山阳邑一万户封地。在他的封地之内,仍使用汉朝历法与年号,沿用天子之礼祭天,虽“非宣召不许入朝!”但面对曹魏皇帝不称臣,称“宾”。朝廷每举行太庙祭祀大典,可分享祭品;另汉献帝刘协四个儿子封为列侯。

第一代山阳公刘协,于234年3月去世,参加过曹丕的葬礼;

第二代山阳公,是刘协的长孙刘康,在位52年,亲眼目睹了魏禅西晋,于285年去逝。

第三任山阳公刘瑾,于290年病故。这一年司马炎也离世,标志着西晋政治混乱的开始。

第四代山阳公刘秋,不像父亲那样浑浑噩噩,只可惜时运不济,于309年战死于五胡之乱。

山阳公国因战乱而灭亡,共89年的历史,见证了曹魏的结束,与西晋的惨状。

二、“二王三恪”宾礼制

曹丕先礼后兵,最终没有加害刘协,是仁慈吗?与前面项羽比,与后来的刘裕比,的确是仁慈。曹丕封汉献帝为公,也是遵循古老传统的政治礼仪制度。

“二王三恪”宾礼制,或分开单称“三恪”或“二王后”。

封前两个朝代的后裔,叫“二王后”,封前三个朝代的后裔,则称“三恪”,

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描述,“三恪二王后”,就是刚刚诞生的王朝,对前两个朝代或三个朝代的王室(皇室)后裔子孙,进行封王封侯,赏赐赠封邑,准予祭宗庙,以示对前面朝代的尊敬,借以彰显本朝继承的合法性、地位的正统性,与执政的仁德。

当然,一次和平而不流血的改朝换代大事件,本身也的确蕴含着继任皇权者的“德、恩、威、功”四方面。没有这四点,也不可能做到和平“禅让”。

2、尧舜禹时代

“二王三恪”宾礼制,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

①虞舜在位,尧的儿子丹朱,为宾,称为虞宾,他不被看作是臣子。这里封了一代;

②夏禹在位,尧的后代,封地为“唐”;舜的儿子商均,封地是“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夏禹封了两代,叫“二王后”

③周武王在位,虞舜后裔,封地为陈国;夏朝后裔,封地是杞国;商代后裔,封地在宋国。周武王封了三代,则称“三恪”。唐代颜师古说:“周以舜后并夏后、宋为三恪也。”

故而,颇具有文学修养的曹丕代汉,参照了上古时代的文献,封刘协为山阳公,介于王侯之间。

三、曹奂禅位

265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位晋王后,“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轻车熟路,逼迫魏元帝曹奂写禅位诏书,

曹丕怎么也不会想到,逼刘协禅位46年之后,有人学着自己的样子,拿着自己辛辛苦苦熬夜翻阅古籍,编写出来的剧本,把自己的后代逼成了“刘协”,让出了帝位。

真可谓: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曹与司马两个家族,虽然对前朝皇帝,都遵循“二王三恪”宾礼制,但曹氏父子没有废帝、弑帝。司马氏只是照猫画虎,学了外表与皮毛,而没有学到内在的为人与性格,远比曹氏父子飞扬跋扈,行为更为恶劣。例如:废除曹芳、弑杀曹髦。

巧合的是:晋代灭亡,也举行了禅位,但先祖不同的性格与行为,直接导致子孙的结局有天壤之别!

四、曹氏陈留王的传奇

司马炎逼曹奂禅位后,也遵循“二王三恪”宾礼制。

降封曹奂为陈留王,即行宫在邺城,邑万户。授予天子旌旗,备五十副车,行曹魏历法,祭祀天地遵循曹魏礼乐旧制,上书不称臣,受诏不参拜。

第1代陈留王曹奂,265年—302年,在位38年,谥号:元皇帝。

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5年,在位24年;

因永嘉之乱,陈留王国随晋王朝南渡。

第3代陈留王曹劢(mài),326 年—358年,在位33年;

326年,东晋仍沿二王三恪的古代政治礼制,封曹操后代为陈留王。曹劢是东晋封的第一个陈留王。

第4代陈留王曹恢363年— 378年),在位16年;

第5代陈留王曹灵诞,383年—408年,在位26年;

到东晋,三代陈留王曹劢、曹恢、曹灵诞之间都5年空缺,而历史记载了每一位陈留王的立与薨,至于为什么会有两个5年的空窗期,具体原因无从查阅。

但曹氏九代陈留王的“立”与“薨”,都记载在当时皇帝的本纪之中,说明朝廷对陈留王的重视程度。

不过,“重视”不一定是完全对他好,或信任他,也含有监督其一举一动的成分在内。

第五,历史轮回

曹氏后代虽然世袭陈留王,可是此王非彼王,远不及先祖曹操能够威风八面的魏王。但第6代陈留王——曹操的八代孙曹虔嗣,干了一件使曹氏家族扬眉吐气的历史事件,足以告慰被司马氏欺辱的三位先祖(曹芳、曹髦、曹奂)的在天之灵。

420年,也就是距司马炎逼曹奂禅位156年之后,陈留王曹虔嗣引领两百多名文臣武将,逼晋恭帝禅位,但这次的受禅主角是宋王刘裕。

《南史·宋武帝本纪》记载: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一如唐虞、汉魏故事”,几次“禅位於王”,而“王奉表陈让,晋帝已逊琅邪王第,表不获通。於是陈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群臣,并上表劝进,上犹不许。太史令骆达陈天文符瑞数十条,群臣又固请,王乃从之。”

(意思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德文,如同尧舜、曹丕刘协一样,禅位于宋王刘裕,而刘裕不肯接受帝位。司马德文也主动将自己降为琅邪王,刘裕仍不批准。没有办法之下,曹操的八代孙陈留王曹虔嗣率领二百七十多位文武官员,及跟随刘裕出生入死的的亲信部属一起上表劝进,刘裕还是坚持不同意。在太史令骆达,上奏了一堆什么顺天意、看天象、征兆吉祥之类的条陈之后,曹虔嗣再一次率领近三百位文武百官,恳请刘裕登基,刘裕才勉勉强强、无可奈何地同意。)

哎,请他当皇帝怎么这么费劲呢!

司马德文禅位,名义是被封为零陵王。结果一年后,司马德文被刘裕的派人杀了,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逊位被杀的皇帝。此前(419年),刘裕还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心毒手辣的刘裕从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也许真是因果关系,为了得到曹家江山,司马师废掉曹芳、司马昭弑杀曹髦、司马炎逼退曹奂。而曹操、曹丕在登基之前,既没有废帝,也没有杀帝。所以后代的结果也不一样!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祖宗积了阴德。

曹操、曹丕在天有灵,也许真该为自己的文学修养与遵循礼制的思想感到自豪!

五、曹氏陈留王的绝唱

1、曹操的八代孙曹虔嗣“早卒”

第6代陈留王,曹操的八代孙曹虔嗣在位12年,亲自举行仪式,为走向终结的晋代司马王朝送了最后一程,但他没有看到刘裕屠杀司马炎的后代。他在司马德文栖栖遑遑离开皇位一个月之后病逝。史书评价:“早卒”。

可以想到,即使有刘裕的指示,他曹虔嗣联络协商三百余人保持步调一致,需要多么大的精力。也可以想到,当年的曹虔嗣,憋着一肚子恶气,怀着满腔的仇怨,而忍着病痛,来往奔波与各大臣之间,从而消耗了最后的精力与体力。算是为先祖报仇,鞠躬尽瘁,耗尽了生命。

当然,也不排除曹虔嗣之死,是刘裕卸磨杀驴。毕竟联络、领导三百余名大臣整齐划一,足够使任何一位皇帝寝食难安。

曹虔嗣病逝后,弟弟曹虔秀被封为第7代陈留王,420年— 462年,在位43年。

第8代陈留王曹铣,462年— 473年,在位12年;

第9代陈留王曹粲(càn),473年— 479年,在位6年。

光阴飞逝,时间又流过了近60年,历史再一次轮回。第9代陈留王曹粲,上演了曹氏陈留王最后的绝唱。

2、南朝宋少帝禅让

479年,南朝宋少帝“敬禅神器”,历史再次上演“唐虞故事”。这一次的受禅者,是才高八斗的萧道成。

《南史·齐本纪高帝本纪》记载:高帝固让,宋朝王公以下陈留王粲等,诣门陈请,帝犹未许。齐世子卿士以下固请;然后,太史令文建再次“陈天符瑞”(即顺天意、看天象、征兆吉祥之类的话),还给精通经史的萧道成讲解了“汉禅魏,魏禅晋,晋禅宋”的历史知识,“高帝乃许焉”。

意思是:萧道成坚持推让,不坐帝位。刘宋的王公大臣,在陈留王曹粲的带领下,特地登门向萧道成陈奏说,如今该您为天下受累,为黎民谋福祉了,该您登基称帝了,萧道成还是不同意;萧道成的儿子带亲信也来劝说,萧道成仍然不同意当皇帝。太史令文建耐心详细地讲解了一番禅让的历史典故,萧道成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按历史规律与经验,如今该轮到自己当皇帝了。

3、陈留王国寿终正寝

479年,南朝·齐建立,萧道成受禅登基四个月后,因前面已经有西晋、东晋和刘宋三朝,如果继续封曹魏后人,就不符合传统的“二王三恪”宾礼制。

《南史·齐本纪高帝本纪》:“八月癸巳,省陈留国”。曹氏家族陈留王国圆满寿终正寝。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西东两晋算一朝,那么保留曹粲的陈留王爵位,属于“三恪”,也解释得通顺。但最终解释权不在曹粲手里。

也许,满腹经纶的萧道成,担心陈留王的在历代前朝大臣中的号召力;也许是觉得陈留王对皇帝来说,是不祥之兆,怎么两百多年来,四朝禅让更替,老有曹氏陈留王参和?如果历史再搞一次,就轮到我萧家退出了。

曹氏陈留王国,从265年—479年,共传国二百一十四年,熬过了西晋、东晋和刘宋。汉献帝刘协,登基之前就是陈留王。也许司马炎当初封曹氏后人为陈留王,就是为了侮辱曹家。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封的陈留王国,竟然比自己建立的王朝国祚还长近60年,而且自己的子孙,还几乎因为自己建立的王朝丧失殆尽。

六、曹丕剧本的历史影响力

曹丕参照上古时代的尧舜,开创了封建王朝的禅让制度,如果他知道自己当初的编写的禅让剧本如此流行,如此经久耐用,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曹丕发明的帝王禅让剧本,与他开创的九品中正中制一样有影响力,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是流行皇帝禅位的时代!

前面有曹操后代参入的四个禅让:汉禅魏;魏禅晋;晋禅宋;宋禅齐。

后面还有齐禅梁,梁禅陈的剧情。

不仅仅南朝宋、齐、梁、陈之间搞禅位活动。北朝皇帝禅位也风靡起来,例如东魏禅北齐、西魏禅北周、最后北周禅让于隋,

曹丕开创的帝王禅让剧情是学会了,但好多继任皇权的人,没有真正学会善待前朝皇室子孙的豁达胸怀,

曹丕也许会庆幸,自己凭借文学修养爱好,使从文献古籍里面翻出来的“二王三恪”宾礼制,保证了子孙后代二百一十四年的平安与荣华富贵。

历史,不会完完全全地重新上演,但总有惊人的相似一幕浮现在眼前,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标签: 刘协曹丕

更多文章

  • 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姬?真的是因为争风吃醋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姬,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史书上,甄皇后前期受宠时曾经也给自己的姐妹们加油打气,甚至主动提醒曹丕要雨露均沾。但是在甄皇后去世前的史料中,却出现了因曹丕宠爱献帝两个闺女,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甄姬吃醋且有怨恨的记载。如此前后史料是有重大矛盾的

  • 曹丕的得力谋臣是谁?是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质,三国

    还不知道曹丕的得力谋臣是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但是不是最爱的一个,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可以说废了不少精力,而协助曹丕成功上位的好友就有不少,其中一位不得不说,此人号称是曹丕的智囊,为曹丕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不是司马懿

  • 郭女王膝下“无子”,她是靠什么抓住曹丕的洗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女王,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女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曹操这个大家族里面故事非常多,人们对于曹操的子女和感情也是比较感兴趣。喜欢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和曹丕同时爱上一个女子就是甄宓,之后因为曹丕碍于父亲,最终没有喜得佳人。父亲曹操就把甄宓娶到了手,成为了曹操最喜

  • 揭秘: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植,三国

    说到曹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最后两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来比喻兄弟相残的行为。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诗的故事历史上到底有

  • 曹丕为什么会放弃停一天下的机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曹丕的故事。汉末三国时期有两次最好的统一机会,分别是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可惜都因为各种原因被一一错过,巧合的是错失这两次机会的是曹操和曹丕父子两人,其中赤壁之战只要曹操获胜,统一天下则是指日可待,夷陵之战如果曹丕在关键时刻出兵

  • 于禁深受曹操器重,为何曹丕却对他冷嘲热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就像是那副让人恨不得扇自己耳光的牌。刚抓两圈就听张了,打到最后却点了个大炮。他的事情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只是仔细琢磨时候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儿。于禁最早是鲍信招募来打黄巾的,后来鲍信投了曹操,于禁也就跟过来了,归王朗管。王朗跟他一聊,发现人才啊,就推荐给了曹操,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于禁。于禁这辈子最

  • 汉献帝提出要禅位给曹丕,有哪些大臣是积极赞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汉献帝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三让,指的是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在曹操被封为魏公的时候,曹操就进行过三让的环节。当然,曹丕在受禅前也不免要经历这个繁琐的环节。其实这有一个固有传统,如果分一下工,权臣曹丕就是导演兼主人公,天

  • 曹丕在三让之前,收到大批“劝进书”后如何应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东汉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标志着东汉王朝195年、大汉王朝407年的历史走向终点。在我们现代提及曹丕受禅的过程,经常就会一句话带过,如果历史知识丰富的朋友们,即使不看裴注《三国志》也会想到曹丕会进行“三让”。其实,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这整个过程,在《文帝纪》中占了很大篇幅。因为在天子四次禅让

  • 曹丕为何年仅40就去世了?贪杯又好色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却并不好当。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尚不足四十岁。如果以平均寿命来衡量曹丕,或许他也算不上特别短命。当然,平均寿命的得出,掺杂了不少被暗杀或废黜的君主,在正常死亡的帝王中,曹丕的寿命并不

  • 曹丕本有机会灭掉东吴,他为何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曹丕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自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历经六十年的战乱,直到280年,西晋灭掉东吴,三国时期才彻底结束。其实,在三国初期,曹丕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灭掉东吴,结束三国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