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背景有多强大刘备为什么要请他出山

诸葛亮的背景有多强大刘备为什么要请他出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92 更新时间:2024/4/6 20:49:21

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挟制,不得不辞别刘备,投入曹操账下。临行前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三国演义将这件事进行了艺术加工,为诸葛亮的出场进行了很多铺垫。尽管如此,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还是真实存在的。但问题就在于,刘备为什么那么相信徐庶的话,坚信诸葛亮是个奇才?

网络配图

要知道诸葛亮当时已经26岁了,且没有工作经验,每天的日常就是读书聊天,偶尔再出去旅个游。这样的条件即使放在当下社会,也是非常不受用人单位所待见的。但是刘备却甘愿三次亲身拜访,把这个“宅男”请了出来。分析刘备的想法,就要从二人的正式见面说起。那一年,刘备46岁,之前已经跟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虽然走到哪里都有风险投资,但股份永远是别人捏大头,他自己也不太顺利。而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下决心一定要请出诸葛亮。

而他们的碰面是这样开始的:诸葛亮先是睡午觉,几个小时睡醒之后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刘备有点蒙,赶紧表明来意: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大概意思就是:世道很难,我看不懂,求您教我。

网络配图

这时诸葛亮站起身拿出一份中华地图说:曹操拥兵百万,不可争强。孙权历经三世,可为外援但不能图之。而荆州地势优良,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当据之而后入西川,如此天下三分。待天下有变,就命一上将出荆州,将军自引兵出益州,则汉室可兴矣...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刘备当时面对一个26岁,没有工作经验,刚睡醒,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大帅哥(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给自己讲了这么一堂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肯定就跟做梦一样啊!再看看刘备身边的谋士:糜竺简雍孙乾这些不是苦难合伙人就是天使投资人。要说起战略规划,这些人都是差着很多的。所以,在刘备听了诸葛亮的隆重决策时,内心是非常震撼的。

然而,这只是刘备看重诸葛亮的一方面原因,另一个要说的则是诸葛亮的背景关系了。刘备很清楚,如果想在荆州立足,就必须要与荆州大族搞好关系,而诸葛亮则是一个最佳入口。要知道,刘表能够控制荆州,主要就是依靠了荆州的两大家族——蔡家和蒯家,这两大家族也是荆州最主要的政治势力。而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正是蒯家的子弟,二姐夫则出于荆州六大家族之一的庞家(庞统就是出于这个家族)。这还不够呢,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荆州地区名士,同时也是六大豪族——黄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网络配图

黄承彦的妻子姓蔡,其父为蔡讽。大家可能对这个人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儿子大家一定知道,就是刘表手下的重臣蔡瑁。蔡讽的幼女又嫁给了刘表,生子刘琮,深受刘表喜爱。这样算下来,黄承彦则是蔡瑁的姐夫,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诸葛亮娶黄氏后,刘表也就成了诸葛亮的姨夫,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则与诸葛亮是表兄弟...

荆州六大豪族,竟有蔡,蒯,庞,黄四家都和诸葛亮建有姻亲关系,且荆州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还是诸葛亮的姨夫,兼之诸葛亮名声不错,与之相交的都是当代名士,而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孙权手下混的也很开...综合这些再看,别说刘备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就算是三十次,想必刘备也是不带犹豫的。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身世之谜!诸葛亮随身携带的羽扇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实在是潇洒至极!羽诸葛亮的羽扇,可谓是与他形影不离。那么,大家还知道他手里的这把羽扇的来历吗?不知道的话,让小编讲给你听。网络配图无论春夏秋冬,诸葛亮是手不离扇,扇不离手。由此,几千年来诸葛亮手摇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

  • 法正: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法正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法正是谁?网络配图法正(176

  • 为何说一个选择注定了诸葛亮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

    审势,这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判断能力。所以,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这部书时,在孔明知其不久人世,禳星祷告,以求不死时,评曰:“谁云孔明胸中有定见哉?不惟国事不识天时,亦且身事不知天命,祷星祈命,岂有识者之所为哉?”网络配图当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途遇司马徽,水

  • 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是考验还是故意刁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出山前,刘备就曾三顾茅庐,诸葛亮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名声却因此大造。小说、影视剧对于诸葛亮的神化,加上诸葛亮的出场如此有亮点,所以诸葛亮是三国的主角,风头胜过刘备、曹操、孙权一众君王也不过分。但是随着大家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更加的客观,诸葛亮的很多让人觉得十分厉害的事迹,都让人觉得掺杂着

  • 李世民四顾茅庐,为了这个不如诸葛亮的狂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诸葛亮躬耕南亩,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是因 诸葛亮是卧龙,得之可安天下。虽然安天下最后只是空想,但那是因为诸葛亮死得早,刘备死得也早 而且没留下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李世民也曾经留下过三顾茅庐的佳话,连续四次极力邀请一个人出山,可以说是四顾茅庐。李世民能力超过刘备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让李世民四顾茅庐的

  • 诸葛亮的接班人 并不是姜维而是这个强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多如那天空中浩瀚的星河,蒋琬比起那些星光四射的豪杰们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位确实,诸葛孔明经典的接班人,在三国后期的蜀国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诸葛亮死后官至大司马的蒋琬总揽军政大权,这是蜀汉无可争议的枢纽人物。网络配图公元243年蒋琬屯兵,伺机北伐凉州,死于此。如今绵阳的西山之

  • 聪明一世的诸葛亮 为什么始终都斗不过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的聪明才智不仅仅是在三国甚至在历史上都是公认的。至今对一个聪明人的形容还是习惯用“赛诸葛”的形容词。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最终还是输在了司马懿的手上,可是从以往的经历来看,诸葛亮曾经上演空城计还有死诸葛等等把戏,一次次的战胜了司马懿,可见诸葛亮在某些程度比司马懿更胜一筹,但是关键还是输了,这到底

  • 名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竟然是抢刘备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根本就不曾火烧博望坡。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载:火烧博望坡一事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却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火烧博望坡之时,孔明尚在隆中高卧,岂能去新野指挥军队火烧博望坡呢?网络配图那么,真正火烧博望坡的指挥官是谁呢?是刘

  • 诸葛亮临终拿出一枚钉子为蜀汉续了29年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遇,实在是太精彩了,二人一旦彼此错过,那么三国就少了一大亮点。司马懿能够算准诸葛亮时日不多,耐心耗他至死;诸葛亮能够算准司马懿一旦知道他死,蜀军撤退时,会趁机发动进攻,就精心做好了一切,让自己死了还能对付司马懿。蜀汉部队秘不发丧,悄然拔营撤退。司马懿得报,本该趁乱追击,可是贼汉会看家

  • 诸葛亮死后为何设计杀死魏延?魏延真的反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延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