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双子座!高仙芝和封常青被斩杀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

大唐双子座!高仙芝和封常青被斩杀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3/12/13 6:21:20

大唐双子座!高仙芝和封常青被斩杀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在国难的时候,两位大将却被被莫须有罪名斩杀,堪称是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

唐朝建立初始,皇帝贤明仁善,臣子敢于直谏,是他们的共同发展使得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说是万国朝见并不夸张,可处于安稳的环境中,当权者们渐渐忘记了警惕,只顾着自己享乐。

处于乱世的时候,只想着天下太平,可一旦在盛世安逸太久了,便有人起了心思,竟然是想着主动发起战争,这样自己才能在战争中捞得功绩或者油水。镇守边防的许多节度使和藩镇大将不甘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所以就挑衅边境敌人,向皇帝谎报军情,好大喜功的李隆基自然不能忍受权威被挑衅,于是下令发动战争,打破了和平的局面。

多次的边境战争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这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战争象征着唐朝开始走向衰落,但这其中也出现了忠臣名将,一直在为唐朝的国势奋斗着,为了政局安稳,大将军们带兵征战四方,可也防不住有大臣在背后向皇帝说尽谗言坏话,大将高仙芝与封常青就是这样被害死的。

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中国东北,不是朝鲜)一个职业军人家庭。姿容俊美,器宇轩昂,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

封常青出生在今天的山西临猗,父母早亡,随外公生活。生活清苦不说,自身条件还差,体瘦眼斜,短腿跛足。雪上加霜的是,外公又触犯唐律,按律充军。

高仙芝少年时跟随父亲到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戍边,听命于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chá)。高仙芝20岁时,父亲高舍鸡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而高仙芝已经因军功封游击将军,与父亲的军衔平级。果然是后生可畏,前途无可限量。

封常青却是以罪犯家属的身份来到安西的,工作是看守城门。好在外公到底是个文化人,工作之余,可以辅导封常青读书写字,幻想知识改变命运。封常青30岁时,外公去世。和城墙外的萧索景致一样,封常青的生活并没有一点点改变的迹象。

封常青大脑中经常闪现也最难磨灭的画面是这样的:30多名衣着华丽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一名容貌英武的将军,呼啸而来,绝尘而去。没错,这就是安西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

是安于现状做一个只管开门关门的城门小兵,还是像他们那样风风光光过上人模狗样的生活,老大不小的封常青似乎有了自己的选择。

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

在高仙芝的职位还只是个都知兵马使的时候,已经让许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声,所以有个叫封常清的人来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辅佐高仙芝。高仙芝认为有这么个人仰慕自己,也觉得他有几分才能,便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后来封常清果然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多次的决定性建议也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而此时的唐朝正处于最为鼎盛的时期,吐蕃多次挑衅,唐朝派出军队多次打压,最终彻底剿灭,而后又是将军事战略改为镇压安西地区,即使是吐蕃和东突厥等国联手,也仍然敌不过唐朝军队。

可连年征战多年,没有好好的休养生息,即使是大国也显得有些疲乏了,原先归属唐朝的国家小勃律国竟然也想着趁机作乱,与吐蕃联手占据了安西地区的交通要道,强迫其他臣服唐朝的小国停止朝贡,唐朝统治者虽然无法忍受这样的挑衅,可天高地远,实在无法彻底处置他们。

天宝年间,高仙芝带领军队去攻打小勃律国,作为有着多年征战经验的大将军,高仙芝自然是做好了准备,虽然路途遥远,地势艰险,但仍旧阻止不了大军的步伐,到达目的地后,高仙芝让部队分成三路行进,最终在连云堡会和。

可连云堡的吐蕃守军高达数千,援军也可及时到达,所以高仙芝打算速战速决,一击必胜,让士兵都准备了三天的干粮,马上就会发动攻击,这让吐蕃军队根本没有预料到,所以唐军成功打了个突击,顺利进入城内,收缴战马和军粮,可仍旧是有许多吐蕃士兵逃走了。

此时监军边令诚认为占领连云堡足够了,不需要再追击了,但高仙芝想着是乘胜追击,所以继续带领着军队去追击,再攻一城,等到唐军主力到达后又处死了许多忠心的吐蕃将领。等到吐蕃军队想要来支援的时候,山崖间唯一的藤桥也被切断了,一时不能抵达对岸,他们只能是放弃了盟友小勃律。

这次出征,高仙芝成功地收回了小勃律,也威慑了许多的小国。国势更加稳定后,唐玄宗更是沉溺于声色之中,听信奸臣的话,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安禄山率领十万军队攻打长安,边防部队一时难以调回,天子脚下竟是没有军队可守,许多地区选择了投降。

这次战乱彻底让李隆基慌了神,只是让高仙芝带着招募的五万士兵便去镇压叛军,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人商议着放弃此地的守卫,先去潼关与叛军决战,这样才能制止攻势。这样一来他们只能先烧了多余的物资,赶往潼关镇压叛军,果然计划成功了,可唐玄宗却觉得他们放弃了都城,是逃走的行为,又下令让边令诚监督他们。

可边令诚与两人并不交好,他不是想着一同抗敌,而是向皇帝谎报军情,污蔑高仙芝将几百里地让人,又说高仙芝克士兵的军饷,这让玄宗大怒,不查实情,直接下令处死高仙芝,可怜高仙芝根本来不及为自己辩解。

他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便听到了皇上的圣旨,要将封常清斩首,而他自己也被上百名的刀斧手埋伏抓捕,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弃城虽然只是情势所逼,可也同样是有错的,但克扣军饷是他们万万没有做过的,但边令诚只想着杀掉他们,不会让他们解释的,就这样两位大将都被处死。

此时的唐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都具备了,这也为之后唐朝的覆灭打下了根基,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唐朝高仙芝封常青

更多文章

  • 高仙芝外战无敌 高仙芝为什么打不过安史之乱的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安史之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高仙芝和安史叛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是我国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至今外国还都把中国人的街道称为唐人街。而唐朝初期,兵强马壮的帝国铁骑平定了很多边境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天的主人公高仙芝正是出生在高句丽,观其一生,立下战功无数,多次平定外乱

  • 唐朝将领高仙芝的知名度高不高?为什么他的存在感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唐朝

    高仙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高仙芝的不是知名度不高,而是算比较高的,相信很多对唐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这里说的唐史,指的通史,偏向政治史方面,如果是搞专门史的可能不太了解。当然,专门史还要看哪个方向,搞唐代军事史的更应该知道,要是搞文学史的,也应该知

  • 率2万人翻高原,高仙芝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仙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的西域已经

  • 五福老人郭子仪的墓地究竟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郭子仪简介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

  •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一生未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

  • 看到郭子仪后 回纥叛军竟扔下兵器跪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叛军,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

  • 霍光与郭子仪同为几朝元老权倾天下 为何结局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光,郭子仪

    霍光与郭子仪,一文一武,堪称汉、唐两朝的中兴之臣,不过如果两人PK,只怕郭子仪会更胜一筹。无论古今,对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几个层次,霍光的失败之处恐怕就在于——齐家。网络配图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

  • 郭子仪历经三朝每次都逢凶化吉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网络配图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

  • 唐朝名将郭子仪与诗仙李白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有人说郭子仪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仪在军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参与反叛,郭子仪听闻后愿用自己的官爵来买李白的罪行,后李白逃过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后人称赞两人的友情说李白能识人,郭子仪能报恩。这段生死交情一时成为美谈,但是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实际上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唐朝文化风气很盛,不少官

  •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与人结仇不设围墙的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