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

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4/1/9 3:40:39

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在穆罕默德的伊斯兰帝国兴起前,中原就与同代的阿拉伯人发生了联系。在唐朝高宗朝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帝国消灭了萨珊朝(今伊朗)同年大食就派使者来到长安。此后,随着大食势力继续东进,整个帕米儿高原基本成为大食的势力范围。唐与大食的接触日益频繁。因为当时世界的大国只有唐与大食,所以两强的交流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摩维亚继位,建立了乌梅雅王朝,因其服饰崇尚白色,我们称他为白色大食。在天宝八年阿拉伯另立阿拔斯为王,都城在底格里斯河边(今伊拉克巴格达)因其服饰崇尚黑色,我们又称其为黑衣大食。现有史料中与唐朝争斗的就是黑衣大食。在其灭掉波斯王朝后,继续东,不可避免地与唐朝发生冲突。

网络配图

大食的东进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大变动,在中亚地区被黑衣大食(下称大食)灭掉,或、受到威胁的国家纷纷向唐朝请求庇护。八世纪初,唐与大食已经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这两次事件还与吐蕃有关。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同唐朝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十分有趣的是:另一次所谓“渡泸之役"也是吐蕃与大食联军为一方同唐军对阵的。所不同的只是后一次战役以吐蕃为主力而已。

其中开元三年之战,其导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傀儡发兵攻略该国。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拔汗那是唐的属国,唐理应出师。

这两次战争,大食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两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兴兵犯境。第二次战争唐廷好像没有派遣本部人马,胜负不明。但四镇未入大食手中,是元疑问的。对于大食,第一次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谋取唐的属国,而第二次战争其目的就更进了一步,是为了侵夺唐朝本土了。唐、吐蕃、大食三种势力在中亚一带的角逐天宝年间渐趋严重,以至酿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就是怛罗斯战役。历史上有个论断,恒罗斯之战是大唐军队在军力上不敌大食军队。实际是如何的呢?怛罗斯之战败于轻敌

网络配图

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我们现在介绍一下高仙芝,此君是高句丽人士,从高宗朝开始,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后,很多朝鲜贵族来到中原,高仙芝家族也来到长安,投身军门。从一般军士开时,用累累战功获得信赖,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将领。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这次战争相持五日。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高仙芝败绩,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势危之时,副将嗣业劝高仙芝弃军逃跑,别将段秀实责备李嗣业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李嗣业甚感惭愧,与段秀实一起,集拢散卒向安西退守。恰值此时,拔汗那兵也退了下来,辎饷塞道。李嗣业怕敌人追及,手持大棒击毙拔汗那兵马百余号,道路始开。高仙芝等遂率残兵还至安西。

网络配图

这场战争唐军失败了。这与唐朝联军方面的总指挥高仙芝的轻敌,进而孤军深入,有很大关系。造成这一战术性失误也可能同三年前的一次战斗有关。那次战斗,高仙芝比较轻易地取胜了。

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兵步骑一万余,出讨勃律,擒其王及吐蕃公主,以兵戍守。于是大食等七十二国“皆震恐,威归附"。这一“皆"一“威"的看法显然是错误地估计了当时中亚力量的对比。其时,阿巴斯人正在帝国东部领地一一波斯呼罗珊掀起反抗伍麦叶人统治的斗争,国内战事频仍,无暇东顾,高仙芝遂得以顺利地征服勃律国。这一经验肯定影响了他以后指挥的怛罗斯战役。

标签: 命运之战

更多文章

  • 如果高仙芝没有死的话 唐朝至少还能再活50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唐玄宗

    想必在现在大家一说起唐朝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都觉得唐朝是繁荣并且强大的。其实在历史王朝的时候,不但为中国开拓了很多的疆土,还有着很好的经济发展情况,所以作为后人,也就会经常将两个朝代进行比较了。其实,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一个国家,中原的皇帝是汉天子也是少数民族的天可汗,当时在他手下为他卖力

  • 边令诚对高仙芝的不满与日俱增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仙芝,唐朝

    监军,尤其是太监监军,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恐怕不会太好,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这两类身份的往往不是什么好人。边令诚是玄宗派来随高仙芝一起东征的监军太监。这不是高仙芝与边令诚的第一次合作,他两也是老熟人,而且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并且是边令诚给高仙芝帮过大忙。影视作品中的监军形象天宝六年,时任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

  • 边令诚为什么要陷害高仙芝 陷害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高仙芝

    高仙芝,高句丽人,唐著名的军事将领。公元747年,高仙芝以副节度使的身份率军征讨和吐蕃争夺的重点区域:葱岭以南,现在的帕米尔高原。葱岭的小勃律国,原是唐的附属国,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后来吐蕃和小勃律结为姻亲,继而控制了小勃律和西北各国,中断了对唐的朝贡。大唐曾派出数次大军讨伐,由于该地地势

  •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高仙芝

    话说唐军进驻潼关之后,向来与高仙芝关系不睦的边令诚终于找着了打小报告的机会。他向玄宗告状,说封常清扰乱军心,故意夸大叛军实力,使士兵产生恐慌情绪,应予严惩;关于高仙芝就讲得更多了,说他不战自退,弃地数百里,还诬陷他克扣粮饷,贪污钱财。高仙芝边令诚的汇报让唐玄宗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将二人就地处决。封常清

  • 大唐双子座!高仙芝和封常青被斩杀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高仙芝,封常青

    大唐双子座!高仙芝和封常青被斩杀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在国难的时候,两位大将却被被莫须有罪名斩杀,堪称是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唐朝建立初始,皇帝贤明仁善,臣子敢于直谏,是他们的共同发展使得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说是万国朝见并

  • 高仙芝外战无敌 高仙芝为什么打不过安史之乱的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安史之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高仙芝和安史叛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是我国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至今外国还都把中国人的街道称为唐人街。而唐朝初期,兵强马壮的帝国铁骑平定了很多边境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天的主人公高仙芝正是出生在高句丽,观其一生,立下战功无数,多次平定外乱

  • 唐朝将领高仙芝的知名度高不高?为什么他的存在感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唐朝

    高仙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高仙芝的不是知名度不高,而是算比较高的,相信很多对唐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这里说的唐史,指的通史,偏向政治史方面,如果是搞专门史的可能不太了解。当然,专门史还要看哪个方向,搞唐代军事史的更应该知道,要是搞文学史的,也应该知

  • 率2万人翻高原,高仙芝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仙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的西域已经

  • 五福老人郭子仪的墓地究竟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郭子仪简介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

  •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一生未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