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为魏征墓碑撰文 为何又推倒墓碑

唐太宗为魏征墓碑撰文 为何又推倒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2/17 17:14:53

“君臣协契”的典范

魏征的事迹,仅就两《唐书》其传中所列,不下三十来件。不可能一一列举,就说几件魏征管皇帝家事或小事的事吧。管嫁女。长乐公主将出嫁,太宗因其为皇后所生,嫁妆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说:不行。“天子的姊妹是长公主,天子的女儿是公主,既然加‘长’字,就有它的尊荣显贵。感情可以有深有浅,但不能超越礼仪制度。”唐太宗听了。

管纳妾。郑仁基的女儿又美又有才,皇后做主娶进宫,典册都已具办。魏征说:不行,她已经许配给士人陆爽。太宗听了,命停册使。后来陆爽本人上表称与郑氏无婚约。太宗说:你看看,人家自己都说了没这回事嘛!魏征说:人家怕你,所以这么说,你还当真?太宗遂放弃。

网络配图

管挑拣饭菜。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所谴责。魏征说:“隋朝因为责备郡县不进食物,或是供物不够精美,为此事而无节制,以致灭亡。所以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正应谨慎戒惧,约束自己,怎能让人因供应不奢侈而悔恨呢!如认为充足,如今就很充足了;如认为不足,比这多一万倍也会不知足!”太宗吃惊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能管的管,不方便管的时候就用别的办法,比如装。

装眼花。文德皇后安葬后,太宗在禁苑中建层楼以望昭陵(其为自己身后建的皇陵,记者注),有次带魏征同登,魏征孰视无睹:“臣眼昏花,看不见什么。”太宗指给他看,魏征说:“这不是昭陵吗?”太宗说是啊。魏征说:“我以为陛下您在望献陵(高祖陵,记者注),若是昭陵,我也看得见。”——我以为你缅怀你父亲呢。“帝泣,为毁观。”

装耳聋。太宗以武力定天下,虽已大治,仍不忘经略四夷。魏征向来认为,武力征服四夷劳民伤财,若中原安定,远人必来朝。因此魏征每逢侍宴,听到演奏《破阵武德舞》,就低下头来不看,演奏《庆善乐》,则欣赏回味不倦,其“举有所讽”,到了这样的地步。

魏征够累。但得遇明君,就像棋逢对手,曲遇知音。就算犯言直谏,惹你生气,我也“神色不移”。我敢对你说:你刚上台时表现如何好,现在如何不好。而唐太宗就吃这一套,他把魏征的《十克不渐疏》列为屏障,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并赐魏征黄金十斤,马二匹。

两人之间曾有一段问答。太宗说:我说什么,你只管当时答应,下来有机会再另外陈述意见,难道不行吗?魏征答:“从前舜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退下后又有话说。’如果臣当面顺从又另找机会陈述意见,这就是‘退下后又有话说’,难道是稷、契事奉、舜的办法吗?”太宗听了大笑:“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

猛一看这段话,感觉魏征也真会说话啊,将太宗比为尧、舜,谁听了不高兴呢?但读接下来这段话,魏征对太宗绝不是虚夸,“征拜谢曰:‘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啊,如果赶上万历皇帝,就算魏征说破嘴皮子,对方听吗?在陕西昭陵博物馆西南方向,有一个魏陵村,魏征的墓就在半山腰,一通无字墓碑,与太宗安息的九嵕山遥遥相望。

怎么无字?

网络配图

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让他当太子的老师,就算魏征老病,仍然说:你就算躺着也能保全太子。魏征病危,太宗派人住在魏府,“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后来“亲问疾”,与太子一同探病,彼时魏征勉强穿上朝服,却无法系好腰带。“帝悲懑,拊之流涕,问所欲。对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寡妇不忧虑纬线的多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临别遗言如此,太宗能不感动?太宗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他拉着公主让魏征看一下未来的新娘,魏征已经说不出话。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正月,魏征薨。太宗亲临痛哭,罢朝五日。命九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魏征的葬礼,并“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如此高的待遇,魏家没全接受,因为厚葬不符合魏征生前之志,魏家拒绝了朝廷馈赠的一切仪仗物品,只用一辆布车载着棺柩送到墓地。那天,太宗登上高楼,向西眺望送葬的队伍,他哭了。赋诗痛悼魏征:“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魏征的墓地是太宗亲自定下的,大臣陪葬墓当中数魏征墓离昭陵最近,他知道将来有一天他会来这里和魏征相聚,离得近一些更方便。他亲自为魏征墓碑撰文书丹。做这样的事,在李世民一生中,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几个月以后,当年秋天,太宗就命人将魏征墓碑推倒。

事件导火索有二:一是魏征曾推荐杜正伦侯君集,说他们两人有才干,能任宰相。后来杜正伦因罪罢官,侯君集以谋反罪被杀,这时有人站出来指责魏征,说他阿附恶党。又说魏征曾记下前后谏争之言,悄悄拿给史官褚遂良。也就是说,魏征为让自己名垂千古,把什么都抖落给史官,不顾君王的面子。

太宗大怒。不但“仆倒”墓碑,将字磨去,而且答应魏家的婚事跟着作废。魏家眼看着衰落下来。两年以后,辽东会战,唐军尽力死战,方才破敌。回师途中,太宗怅然,想起魏征:“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觐见,“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网络配图

当初碑拉倒,字迹磨去,如今又立起来,官吏一定请示过:字还刻吗?太宗没有答应,就这样吧。一位媒体前辈这样写道:“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李世民真正读懂了魏征。有些东西是可以磨去的,比如字,有些东西是磨不去的,比如魏征。立在地上的碑石,再高大,都有倾倒的一天。魏征活在人的心中,有那些字,是座丰碑,没那些字,也是座丰碑。”

有人说,魏征不是太宗的“老人儿”,无战功无资历,只能以向皇帝“开炮”作生存武器。但多年开炮在帝王心中不可能没留下一点阴影,所以他死后,李世民借机一泄积怨。当然,事后找个机会重扶起碑,也不损自己明君的形象。这是我最初读到的文章。但读过正史,我依然愿意相信正史。正如《新唐书·魏征传》在最后所说:“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征之忠,而太宗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难全’……”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谋臣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魏征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皇帝,心胸广大,治国有方,开创了贞观之治。魏征是当时唐太宗最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别人的想法,只坚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意见时,他也是很大胆的把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一见。魏征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李世民,要以

  • 杨广弑父真相:可能是魏征恶意诋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隋文帝杨坚怎么死的?一直有种说法是杨广弑父。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

  •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

  • 魏征不是李世民亲信为何跟李世民对着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读过唐朝历史或者看过《贞观长歌》电视剧的朋友,一定都对魏征印象深刻吧?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以直言进谏著称。可以说,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魏征由于对唐朝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一代名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武将,忠臣或者奸臣都是少数,大部分是碌碌无为,不被史书所记载,历史

  • 魏征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兼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皇帝,心胸广大,治国有方,开创了贞观之治。魏征是当时唐太宗最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别人的想法,只坚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意见时,他也是很大胆的把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一见。魏征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李世民,要以

  • 揭秘一代名臣魏征做过的最不靠谱的是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苦孩子魏征这一辈子不容易,瞧瞧他都给多少人当过高级打工仔,先是给反动派大隋朝当过御用文人,再给李密当过文字秘书,后来又给太子李建成当过参谋长,最后总算是遇到了赏识并器重他的太宗李世民,这个魏征最大的贡献是他不经意间,在历史上成就了最早的领袖语录----“唐太宗语录”(《贞观政要》)。成为了古代谏臣里

  •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唐朝的谏臣魏征有多富?腰缠万贯良田几千公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对自己要求。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他没有妻妾成群而独善夫人,他没有花天酒地而独爱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公,可见魏征的日常生活是极为俭朴的。他这样做,是真没钱还是假装穷?翻开历史让人发现,作为朝廷

  • 为什么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征

    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房屋。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亲临魏府看他,给他送药,并将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不久,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