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唐朝宰相李揆,历史上他的评价如何?

他是唐朝宰相李揆,历史上他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3/12/12 5:56:00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揆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一个风姿优雅,举止温文,容貌出色的男子,一举一动之间都能吸引不少人。

旧唐书《李揆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揆美风仪,善奏对,每有敷陈,皆符献替。肃宗赏叹之,尝谓揆曰:“卿门地、人物、文章,皆当代所推。故近人称为三绝”。开元末进士,出身名门望族,是唐朝肃宗、代宗、德宗年间的礼部侍郎、尚书,世称唐第一人士。

虽说我们不知道李揆这个人,但是在民间,尤其是陇南地区,他就出名多了,武都汉王大平山尚爷庙碑记载:唐代名人、礼部尚书李揆在平定西番之乱后,退居陇南武都郡旧城里,去世后安葬在武都大平山,其母被诰封为九天圣母。荣誉很高,而且,李揆的祠堂现在于大平山村恢复,在陇西、敦煌、武威和陇南的许多地方有他的塑像,民间纪念活动形式接近于关公、岳飞。他在地区的声望可不比张说之类的低,在多个地区能有其塑像,这是在历史上的文官中很少见的。

李揆的奏对出名主要在对抗李辅国一事上,当时京城很多盗贼,很猖獗,甚至直接劫财之后将人杀了放在沟渠中,李辅国借此机会,上奏向皇帝要羽林骑士五百人来巡查京城,抑制猖獗的盗贼,实则是想渐渐蚕食控制羽林军。李揆知道后,直接上奏皇帝:”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皇帝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就把李辅国的建议给驳回了。

但是李揆的官路也走得不顺畅,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他本人虽然政治才能不错,但是非常喜爱于追求名利。当时他的兄长有威望有名声,滞留在一个闲散的位置上,作为弟弟的李揆竟不加以引荐,这让他的美名蒙上了一层污点。人长得虽好,却太在意名利了。当时与他同列宰相的人——吕諲,这个人虽然地位名望比不上李揆,但是处理政事的能力却比他高,之后吕諲被贬,但是在被贬之地声望渐起,李揆怕他再回来做宰相,就直接捏造吕諲的过失,可惜,这些东西是能随意捏造的吗?假证据比不上真证据啊,况且皇帝还没有真的宠爱他到闭目塞听的地步,于是喜闻乐见地被贬官了。

元载也恨他,当初有人给李揆推荐元载,但是李揆却以”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为由回绝了。李揆相位被贬,元载也就抓住了机会,让李揆做秘书监,去江淮养病,至此,李揆的俸禄也没了,家境贫乏,老少百余口,靠着乞讨维持生活,到处漂流,长达十五年。

德宗时期,宰相为卢杞,这个人长得很丑,但是口才好,经常能说动皇帝,陷害忠良,对于李揆这种自恃清高的人尤其讨厌。有一次,卢杞直接上奏德宗,让李揆去番邦签订盟约,李揆以”年老多病,怕路途遥远,恐难达成使命“为由拒绝,卢杞听到这么说,眼睛滴溜一转,说:”出使番邦一定要挑选熟悉政务、善于应对的大臣,此事非李尚书不可,如果以李尚书如此年纪还肯为明廷出使番邦,那么朝中这些比李尚书年轻的,谁敢不为朝廷效命呢?“一句话把德宗说得很是动心,既夸了李揆,又迫使他不得不出行。

李揆经历一番舟车劳顿之后,到达了番邦,番王问:”听说贵国有位人称大唐第一的李揆,可是阁下么?“李揆怕番王会借故强行挽留,就骗番王说:”那个李揆怎么肯来呢?“由此躲过了番王的刁难。所以说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李揆本人出色的确出色,但是没有一个强硬的靠山,就必须得低调做人,伴君如伴虎,官场复杂,李揆的情商完全不够。

标签: 李揆唐朝

更多文章

  • 唐肃宗时期第五琦有什么建议?他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第五琦

    唐肃宗李亨,他是唐玄宗和杨皇后的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于公元711年,在安史之乱期间,李隆基在四川的时候登基上位,为挽救唐朝的统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平定安史之乱,但是他的历史功绩依旧是存在的。第五琦是唐朝时期的官员,字禹珪,今陕西人,出生于公元729年,享年70岁,曾

  • 【旧唐书·第五琦传】原文及翻译,第五琦,京兆长安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旧唐书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

  • 第五琦是什么人?第五琦人物生平简介,是哪朝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第五琦

    第五琦,唐朝理财家。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以吏干进。天宝元年为陕郡太守韦坚从事,五载坚得罪,坐贬官。十三载为须江丞。十五载任北海录事参军,十月谒肃宗于彭原行在,请收江淮财赋,拜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乾元元年加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创榷盐法。迁户部侍郎,专判度支,领

  • 李岘与李世民有何关系?李岘与李辅国有何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辅国,李岘,李世民,唐朝

    说到李岘就不得不说起李恪——李世民的第三子,是李世民儿子中最像他的一个,据史料《新唐书》中记载:“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旧唐书》中,也有记载,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由此可见李恪很有才,当时李承乾和李泰为了争太子的名分而两败俱

  • 李岘人物生平简介,李岘是什么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岘

    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少年时就十分有政治才干。李岘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跟大智禅师学习佛法,志向远大、刻苦修行,禅师告诉他:“你应该为国家尽力,缘分不在此处。李岘父亲信安王李祎军功卓著,因此依靠祖上的功勋,李岘从左骁卫兵曹做起,后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直至多次担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

  • 牵马牵出的宰相,齐映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映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大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时候。端午节也叫“端五”、“重五”节,“端”在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而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五月初五

  • 齐映是什么人?齐映人物简介,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映

    齐映在大历四年(769年)参加科举,以状元及第,又参加吏部科目选,考中博学宏词科,被授为河南府参军。后被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辟为幕府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历幕三镇大历八年(773年),令狐彰病重,命齐映草拟遗表,与他共商后事。齐映趁机说服令狐彰,让他将儿子令狐建送入京城,并请朝廷另委节度使。是年二月,

  • 高郢助白居易进入仕途,白居易和高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郢

    高郢是白居易的座师,是帮助他进入仕途的第一位中央高级干部。高郢(740-811年),字公楚,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大臣”(能够取得此最简单四字历史评价的人也不多),累迁刑部郎中,改中书舍人,后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拜太常卿,贞元十九年,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顺宗即位

  • 【旧唐书•高郢传】原文及翻译,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郢传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天宝末,盗据京邑,父伯祥先为好畤尉,抵贼禁,将加极刑。郢时年十五,被发解衣,请代其父,贼党义之,乃俱释。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 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

  • 中国古代对诗人最好的宰相张镐,数次倾力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镐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母,单身游学京师。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平时独居一室读书写作,一般不与平常人交往,被人视作不达时务的书呆子。他生性豪爽豁达,每当酒酣耳热之际,便抚琴自乐。朝中有些公卿士大夫听到他的名声,有时也邀请他参加一些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