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映是什么人?齐映人物简介,有哪些成就?

齐映是什么人?齐映人物简介,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42 更新时间:2024/1/2 18:05:14

齐映在大历四年(769年)参加科举,以状元及第,又参加吏部科目选,考中博学宏词科,被授为河南府参军。后被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辟为幕府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

历幕三镇

大历八年(773年),令狐彰病重,命齐映草拟遗表,与他共商后事。齐映趁机说服令狐彰,让他将儿子令狐建送入京城,并请朝廷另委节度使。是年二月,令狐彰去世。滑亳镇因拥立令狐建不果,发生兵变。齐映逃归洛阳。

大历十年(775年),马燧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齐映被马燧征辟为幕府判官,加授殿中侍御史。

建中三年(782年),齐映得到宰相卢杞的举荐,被任命为刑部员外郎。是年四月,宰相张镒出任凤翔节度使。齐映又进入张镒幕府,担任节度判官。他能言善辩,通晓军事,不久便升任凤翔行军司马,兼领御史中丞。

升任宰相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唐德宗逃奔奉天(治今陕西乾县),史称泾原兵变。凤翔将领李楚琳欲趁机作乱。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有变,建议张镒早日诛除李楚琳。但张镒却不肯听从,还故示宽大,让李楚琳带兵驻守在外。李楚琳见阴谋败露,连夜发动兵变,杀死张镒,响应叛军。齐映得军士指路,逃出凤翔。他奔赴奉天,被授为御史中丞。

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转奔梁州(治今陕西汉中)。齐映被委任为沿路置顿使,负责沿途的食宿事务,抵达梁州后又被拜为给事中。是年七月,官军勘平叛乱。齐映扈驾回京,沿途常随侍于德宗左右,有时还充作御驾前导。每当抵达州镇城邑时,唐德宗都会让齐映入城宣读朝廷诏令。不久,齐映改任中书舍人。

贞元二年(786年),齐映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一同升任宰相,担任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不久,唐德宗命宰相分管六部事务,由齐映掌兵部。当时,左仆射张延赏常插手政务,又为亲属谋求官职,但都遭到齐映的拒绝。他怀恨在心,常对德宗表示齐映没有宰相之才。唐德宗遂有意免去齐映的宰相之职。

外放州郡

贞元三年(787年),齐映罢相,外放为夔州刺史,后改任衡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年),齐映升任桂管观察使,加授御史中丞。

贞元八年(792年),齐映又改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他大肆聚敛搜刮,向皇帝进献大批金银器物,希望能再次入朝为相,但始终未能如愿。

壮年病逝

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齐映病逝,时年四十八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唐会要》作恭懿)。

主要成就

齐映是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他忠于唐王朝,反对藩镇割据,担任滑亳掌书记时曾建议令狐彰归权于朝廷。后任河阳节度判官,又随马燧讨平割据汴州的李灵曜。朱泚之乱时,齐映由凤翔奔赴奉天行在,亲身翼护唐德宗。担任宰相期间,齐映又敢于直言进谏,以“敢言”著称。

标签: 齐映

更多文章

  • 高郢助白居易进入仕途,白居易和高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郢

    高郢是白居易的座师,是帮助他进入仕途的第一位中央高级干部。高郢(740-811年),字公楚,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大臣”(能够取得此最简单四字历史评价的人也不多),累迁刑部郎中,改中书舍人,后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拜太常卿,贞元十九年,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顺宗即位

  • 【旧唐书•高郢传】原文及翻译,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郢传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天宝末,盗据京邑,父伯祥先为好畤尉,抵贼禁,将加极刑。郢时年十五,被发解衣,请代其父,贼党义之,乃俱释。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 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

  • 中国古代对诗人最好的宰相张镐,数次倾力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镐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母,单身游学京师。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平时独居一室读书写作,一般不与平常人交往,被人视作不达时务的书呆子。他生性豪爽豁达,每当酒酣耳热之际,便抚琴自乐。朝中有些公卿士大夫听到他的名声,有时也邀请他参加一些聚

  • 张镐是哪个朝代的人?张镐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镐

    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担任宰相天宝末年,杨国忠担任宰相,为提高声名,特意搜罗天下奇杰。张镐得到杨国忠的推荐,以布衣身份被拜为左拾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反唐,杨国忠

  • 闾丘晓为什么要杀王昌龄?张镐为其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闾丘晓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王昌龄自幼家境贫寒,一生经历坎坷。他于公元727年进士及第后,任校书郎(整理图书典籍的官)7年,此后又任河南汜水县县尉。739年被贬谪岒南(今广东),740

  • 裴垍是什么人?裴垍人物生平简介,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裴垍

    弱冠二十岁时进士出身,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补美原尉。累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元和三年(808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生为国尽心尽力,“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他尽力完善法律制度,年方四十四岁,须发尽白。元和初年,叙任中书舍人。当时李吉甫方拜相,不知该如

  • “竹溪六逸”之一——孔巢父,和李白杜甫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巢父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七世孙,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沔、裴政隐居徂徕山,“竹溪六逸”之一,与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诗文佳作行世,后散失。孔巢父德才兼备,初被举荐长安为官。约在天宝六载(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会稽)。行前,京师好友蔡

  • 古诗【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及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诗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唐代:杜甫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 唐朝大臣孔巢父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称“知君名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巢父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六世孙,“竹溪六逸”之一,与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诗文佳作行世,后散失。孔巢父德才兼备,初被举荐长安为官。约在天宝六载(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行前,京师好友蔡侯为其设宴饯行,杜甫曾在席间吟诗一首,以赞巢

  • 《新唐书·郑余庆传》原文及翻译,郑余庆,字居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渙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