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好在哪里?

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好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2/4 7:21:23

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好在哪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颜真卿是唐代名臣,著名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可能是一个异类。他既是开创一派新风的书法家,也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唐室好臣子,人品道德更堪称完美。

颜真卿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一开始的时候,颜真卿的师傅是张旭,张旭也是唐朝有名的书法家,后来,颜真卿认真学习书法,把别人的优点全部都化为己有。后来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的书法有着别人没有办法临摹的气势,后来也就形成了“颜体”。他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欣赏观摩,被后人夸赞不已。

颜真卿的书法让世人惊叹,但是他的爱国情怀更是让人惊讶。大家都知道思想家一般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他曾担任平原太守,在安禄山的管理下,有一次安禄山企图发动叛乱,颜真卿发现了这个事情,于是每天都自己喝酒来迷惑安禄山,让他以为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实际上他每天都在挖掘通道来联系自己的哥哥,一起准备对付他,当时安禄山准备叛乱的时候发现颜真卿已经召集了这么多的士兵来抵抗自己,于是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这样既保全了国家,也保护了皇帝。

后来大家也听说过李希烈发动了叛乱,当时颜真卿已经70多岁了,在我们这个时候70多岁已经是准备养老,更别提古代,但是颜真卿却不同,他亲自去跟李希烈说道理,劝他不要叛乱,但是却被李希烈处死,后来也是李希烈死后,他的遗体才被运送回国,但是全朝百官对他进行悼念,纪念这个爱国书法家,当时皇帝更是废朝八天来哀悼颜真卿。

颜真卿不光爱国会写书法,而且有勇有谋,会运用自己的方法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唐朝一位全才。还有一次是他的师傅带他去实践学习,但是说是学习但是却没有半句体积书法的事,他以为是师傅不愿意把书法最重要的东西传授给他,怪自己的师傅不爱自己,还询问师傅为什么要这样。他的师傅告诉他要想学好书法,就必须学会自己观察自己领悟,后来师傅直接告诉他说自己是想让他学会如何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才能把书法练习的更好,颜真卿认真听了老师的话,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的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艺术价值可见一斑,而要是问到,为什么祭侄稿会被认为是千古名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写出了中国书法新高度,拓宽了中国书法书写表达的内容。而透过这幅书法作品,我们不仅能够一窥颜鲁公高超的书法技艺,同时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颜真卿的品德和气节!

下面分5个要点论述:

一、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不同

在颜真卿写出祭侄稿以前,中国书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秀雅华美。这四个字当然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在颜真卿出现之前,谁是中国书法最高艺术的代表呢?

毫无以为,是王羲之,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雅。这种雅气,是一种贵族的雅气、贵族的高贵。我们别忘了,王羲之不是一个平头百姓,而是一个贵族公子哥,但是与我们印象里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王羲之虽说是富二代,但是,人家关心民间疾苦,常常忧国忧民,所以才有为街头卖扇子的老婆婆写字的传说。

但是,我们通观王羲之的书法,整体上,是一种不温不火的中和之美,即便是我们印象中应该龙飞凤舞的草书,在王羲之的笔下,都变得一个个温文尔雅、气度高华。

但是,我们看颜真卿的书法,就不一样了。如果概括地说,颜真卿的书法的特点是——壮。这种壮,是理直气壮,也是壮美的代表。如果说王羲之“书生”,温文尔雅,那么颜真卿就是一位“硬汉”。

这一点当然不仅仅表现在在他的书法名作《祭侄稿》里,而且颜真卿的楷书也透露着一股正气,因此有人说颜真卿的楷书,如关羽座帐,气势逼人。

二、时势造英雄

而联系到颜真卿生活的年代,唐朝,我们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繁华的盛世,也是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文明。颜真卿所处的年代,正是狂草艺术突飞猛进的年代,而唐朝所特有的奔放、热情开明的气质,让艺术家们无所顾忌的挥洒笔毫,展现他们的天性烂漫。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的话,这样一个洒脱不羁的、释放自己天性、自由的时代,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也只有魏晋时期的魏晋风骨了,你比方说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王羲之恰恰生活在那个时代。而王羲之的书法,也没有辜负那个时代,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无人可比的书法大家。在王羲之之后,中国的大唐盛世,也恰恰有这样一个自由的、让艺术家们随性洒脱的一个时代。所以,颜真卿成为了那个时代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从此也奠定了中国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肩的两座高峰的地位。

三、新时代的艺术变换

与王羲之不同,颜真卿此时此刻生活的大唐,对于艺术自由度的探索更加大胆开放。而中国书法也从一味的“雅”开始慢慢走向“壮”的审美。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颜真卿的祭侄稿成为了他一生书法的最高代表,因此有人说颜真卿书法——楷不及行,行不及草,草不及稿。

因此,从时代意义上来说,颜真卿的书法——祭侄稿,其意义就是呼应时代的艺术主张下的产物,成为那一个时代艺术的代名词。无论从艺术形式上还是艺术技巧以及艺术的精神内涵上来说,这都是大唐盛世才能产生的杰作。

当然,具有讽刺意义的事,这幅在气度、格局上象征大唐艺术的珍宝,在某意义上,又是大唐衰落和耻辱的标志。因为它所标记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正是大唐盛世的转折点。而这层意义,又为祭侄稿增添了更加深刻的丰富内涵。

四、激愤之作

中国书法,讲求无意于佳乃佳。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王献之的快雪时晴帖,都是即兴的产物。但是与这些即兴产物下的艺术作品不同,颜真卿在创作这幅艺术作品时,所面临的心境要比之前的那些书法家复杂得多,也艰难的多。

我们都知道这幅作品是颜真卿祭奠侄子的作品,而他的侄子就是在保家卫国,打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被安史叛军残忍杀害的。所以颜真卿既怀有国仇家恨,又怀有痛心自责,将满腔怒火倾斜于笔毫一端,挥笔泪洒满篇。因此,这样浓烈的感情、激愤难平的心境,是中国书法几千年以来,任何一个书法作品都不能比拟的,没有哪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心态是这样的难过、悲伤。

五、升华

当然,如果仅仅是表达颜真卿一个人的悲伤、难过的情绪,是不能让这幅书法作品成为千古名篇的,真正让他成为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千古名作的原因,就在于,颜真卿在这幅书法作品里情感上升到了一种家国情怀。

本身悼亡侄子的原因就在于叛军之乱,这一层家恨国仇自然就隐含于其中,而颜真卿又是一位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其情感升华,自然不局限于个人的悲伤层面,对于侄子的悲惨遭遇,自然可以有深层次的升华。

所以,我们看到颜真卿的祭侄稿,不仅仅是一幅“草稿”,他更是一个时代艺术主张的忠实记录者,也是一位对国家忠心耿耿的老人,对于国家深深的眷顾和热爱。

标签: 唐朝颜真卿

更多文章

  •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颜真卿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手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其实颜真卿并不单单是一位文臣,他还是一位能够率军作战的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就曾带领义

  • 世人只知颜真卿是个书法家,其实他还是唐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颜真卿这个历史人物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颜真卿是唐朝的一名名将,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现代的书本上几乎从小学就开始了解颜真卿了,尤其是学习书法的同学们,颜真卿的书法自然是书法界不可缺少之一,也许很多人只知道颜真卿只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但是关于他的详细资料却不是很清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

  • 热血报国的忠臣也是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颜真卿

    古时候有两句话对文臣武将的职责使命做了凝练概括:文死谏,武死战,意思是文臣要敢于以死明志,劝谏君王;武将要敢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这也是对文武大臣的激励鞭策和美好期许。唐代有位圣人之后、书法宗师,虽是文人却把两样都占了,“既死谏又死战”,其英雄事迹彪炳史册。千秋忠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中

  • 只知颜真卿书法出名,历史上的他竟然会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颜真卿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某日,那个摇头晃脑念叨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老夫子从课本中走了出来,胡须飘飘,不怒自威。那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朝廷这边肯定要想办法阻挡叛军啊,于是众大臣一合计,决定来个“千里送

  • 颜真卿是谁?祭侄文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祭侄文稿

    很多时候,世间人都知道“第一”,却并不知道“第二”,有时候第二与第一之间虽然只差了分毫,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在书法上,却有一些不同,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但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但很多人也有疑问,《祭侄文稿》明明看上面乱糟糟的,为

  • 已过古稀之龄却看起来像三十岁,颜真卿的不老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颜真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82年,颜真卿已过古稀之龄,可无论面容身段,还是精神气质,都好似三四十岁的中年壮汉,这个不老神话自然羡煞旁人。终于,颜真卿的不老秘诀被小报记者挖了出来,曝光于众。原来,有位仙风道骨的方士曾赠予他数颗仙丹,服之即可

  • 大唐文人第一硬汉,揭秘颜真卿的生平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颜真卿的故事。跟颜真卿一比,李白只是个夜总会的不良少年,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先生最多是一个耍嘴皮的古惑仔。颜真卿才是大唐文人第一硬汉。直奔主题吧。300多斤的胖子安禄山,集平卢、河东、范阳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大致范围是今天辽

  •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徐敬业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徐敬业,唐初功臣李勣之孙,李勣本名徐懋功(一作茂公),被皇帝赐姓李氏。徐敬业曾一度冒姓李氏,称李继业。徐敬业父亲早亡,故此在祖父去世后,承袭了英国公爵位。徐敬业自幼精通骑射,才智过人。武后废儿子李显为庐陵王,立另一

  • 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敬业,唐朝

    对徐敬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这位李世勣就是后人口中的李绩。他平王世充、

  • 狄仁杰一句话救了李楷固挽救了六十年后的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

    狄仁杰被传说演义成神探,但并没有人说他能掐会算——其实诸葛亮刘伯温也不会算卦,如果有人说他们会算卦,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就是这个不会算卦的狄仁杰,不但埋下棋子,还能在自己死后用棋子(张柬之等人)推倒了武则天,恢复了李唐江山,更主要的是,他一句话救了一个人,而六十年后,这句话还挽救了大唐江山,要不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