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热血报国的忠臣也是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人物介绍

热血报国的忠臣也是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人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16 1:26:19

古时候有两句话对文臣武将的职责使命做了凝练概括:文死谏,武死战,意思是文臣要敢于以死明志,劝谏君王;武将要敢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这也是对文武大臣的激励鞭策和美好期许。唐代有位圣人之后、书法宗师,虽是文人却把两样都占了,“既死谏又死战”,其英雄事迹彪炳史册。

千秋忠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名臣,在玄宗、代宗、肃宗、德宗四朝做过官。他出身于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琅玡(今山东临沂)颜氏士族家庭,一世祖是孔子的学生、有着“复圣”之称的颜回,五世祖是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著有《颜氏家训》的颜之推,祖父是有“硕儒”之称的颜昭甫。可以说颜氏家族儒学兴盛、人才辈出,颜真卿自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因为父亲早亡,颜真卿的童年生活比较困苦。自幼喜欢书法的他买不起笔墨纸张,就坚持用泥浆在墙上练字,打下了书法基础。他勤奋好学,学业有成,26岁时就顺利地考中进士踏入官场,开始了他跌宕起伏又壮怀激烈的仕途生涯。

颜真卿仕途从校书郎起步,先后干过醴泉县尉、长安县尉、临川内史等地方职务。因为政绩卓著,被提拔到中央当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掌权的是奸相杨国忠,他非常排斥忠贞耿直、眼里不揉沙子的颜真卿,想了很多坏招,将他挤兑到平原当了太守。

在平原太守任上,颜真卿慧眼独具,及早察觉了奸雄安禄山谋反的迹象,提前做了防御准备。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其他各郡迅速沦陷,唯独平原郡巍然而立,一介书生文官颜真卿扛起了武将“死战”的活,成为大乱局中凝聚军心民气、抗击叛军的旗帜。在朝廷支援下,颜真卿带领军民浴血奋战,坚守平原郡近一年。在此期间,河北陷落的十七郡又相继回归朝廷,颜真卿被公推为帅,统兵20万。最后因安禄山调集重兵进攻河北,敌强我弱,颜真卿才率部撤离平原。

撤离平原后,颜真卿赶到了在灵武称帝的唐肃宗李亨身边,被任命为宪部(即刑部)尚书,不久又升任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后来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执政期间,颜真卿又先后担任过尚书右丞、湖州刺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务。不管在什么职位上,不管形势多么混乱,也不管谁掌权,他都是刚正不阿、见错必究,很多失职的朝廷官员被他弹劾降职。他这种严明律法、较真固执、不懂变通的行事风格,让杨国忠、李辅国、元载、卢杞等奸佞权臣都非常不爽,都想把他这个“眼中钉”赶出朝堂,甚至拔掉。

奸相卢杞逮到了机会。公元783年,地方军阀李希烈发动叛乱攻陷汝州。卢杞心怀叵测地向德宗李适建议,让德高望重的颜真卿去招降李希烈,李适没多想就答应了。此时颜真卿已七十多岁,面对险恶境地,他不顾个人安危,慨然奔赴敌营。在敌营的刀兵阵中,在活埋、火烧各类威胁面前,他毫不退缩,大义凛然地斥责李希烈。因为他拒不投降,最后被叛军吊死了,享年七十七岁。德宗听到这一噩耗,悔恨交加,伤心不已,辍朝五日,赠其谥号“文忠”。

颜真卿既是一位热血报国的忠臣,又是一位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他师从张旭,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经数十年苦练,终至书法大成。他的“颜体”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还擅长诗文写作,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等,不过都轶失了。

颜真卿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少,像《多宝塔感应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稿》《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祭侄季明文稿》蕴含着一个血泪故事。那是在抗击安禄山的战斗中,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他小儿子季明不幸被叛军抓获,因为誓不投敌,被叛军活活地剐死了。

颜真卿悲愤已极,书写了《祭侄季明文稿》这篇祭文。他把国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笔端,一篇用行书写就、文字苍凉悲壮的祭文一气呵成。这篇蕴含着颜真卿血泪的《祭侄稿》也成为他最杰出的行书作品,被历代书法家称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受到了人们的珍爱。

标签: 唐朝颜真卿

更多文章

  • 只知颜真卿书法出名,历史上的他竟然会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颜真卿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某日,那个摇头晃脑念叨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老夫子从课本中走了出来,胡须飘飘,不怒自威。那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朝廷这边肯定要想办法阻挡叛军啊,于是众大臣一合计,决定来个“千里送

  • 颜真卿是谁?祭侄文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祭侄文稿

    很多时候,世间人都知道“第一”,却并不知道“第二”,有时候第二与第一之间虽然只差了分毫,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在书法上,却有一些不同,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但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但很多人也有疑问,《祭侄文稿》明明看上面乱糟糟的,为

  • 已过古稀之龄却看起来像三十岁,颜真卿的不老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颜真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82年,颜真卿已过古稀之龄,可无论面容身段,还是精神气质,都好似三四十岁的中年壮汉,这个不老神话自然羡煞旁人。终于,颜真卿的不老秘诀被小报记者挖了出来,曝光于众。原来,有位仙风道骨的方士曾赠予他数颗仙丹,服之即可

  • 大唐文人第一硬汉,揭秘颜真卿的生平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颜真卿的故事。跟颜真卿一比,李白只是个夜总会的不良少年,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先生最多是一个耍嘴皮的古惑仔。颜真卿才是大唐文人第一硬汉。直奔主题吧。300多斤的胖子安禄山,集平卢、河东、范阳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大致范围是今天辽

  •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徐敬业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徐敬业,唐初功臣李勣之孙,李勣本名徐懋功(一作茂公),被皇帝赐姓李氏。徐敬业曾一度冒姓李氏,称李继业。徐敬业父亲早亡,故此在祖父去世后,承袭了英国公爵位。徐敬业自幼精通骑射,才智过人。武后废儿子李显为庐陵王,立另一

  • 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敬业,唐朝

    对徐敬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这位李世勣就是后人口中的李绩。他平王世充、

  • 狄仁杰一句话救了李楷固挽救了六十年后的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

    狄仁杰被传说演义成神探,但并没有人说他能掐会算——其实诸葛亮刘伯温也不会算卦,如果有人说他们会算卦,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就是这个不会算卦的狄仁杰,不但埋下棋子,还能在自己死后用棋子(张柬之等人)推倒了武则天,恢复了李唐江山,更主要的是,他一句话救了一个人,而六十年后,这句话还挽救了大唐江山,要不然,六

  • 契丹族将领李楷固生平介绍,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楷固

    圣历三年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擒之,献俘于含枢殿。则天大悦,特赐楷固姓武氏。楷固、务整,并契丹李尽忠之别帅也。初,尽忠之作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有司断以极法。狄仁杰议以为楷固等并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又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制并从之

  • 用女儿的尸体为自己谋求权势的萧至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我们总说,为人父母者,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再说“虎毒不食子”,又更何况是作为腹有诗书的人。但历史上就出个这么一位为了谋求权势,不惜利用自己女儿尸体的无耻之人,他就是唐朝时候的萧至忠。唐中宗时,萧至忠官居宰相。萧至忠为人虚伪,平时外表严肃,总是说一些正直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德行,还时常向皇帝进谏,讲一些

  • 唐朝宰相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