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3/12/6 14:16:59

徐敬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这位李世勣就是后人口中的李绩。他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徐敬业是大唐开国功臣李绩的孙子。因为,他的父亲李震早年过世,所以,徐敬业直接继承了李绩的爵位。徐敬业自幼聪明伶俐,精于骑射,曾经担任过太仆少卿、眉州司马等官职。

话说,公元683年,徐敬业因为犯错遭受贬谪,降为柳州司马。与此同时,武则天把控朝廷大权,大力提拔武氏子弟。对此,徐敬业十分不满。于是,不久之后,徐敬业伙同李敬猷、魏思温、骆宾王和唐之奇等人在扬州起兵叛乱。

在发动政乱之前,骆宾王写了一篇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文章,以此作为徐敬业起兵的缘由。骆宾王在文章里,这样说道:“如今武氏夺权,李氏大权落空,江山不稳,国家即将大乱。为了巩固李氏统治,匡扶正义,徐敬业率正义之师与其斗争......”

文章发表后,许多不满于武氏统治的人,陆陆续续加入到了起义队伍中。没过多久,徐敬业就集合了十万军队。得知这件事以后,朝廷立刻任命李孝逸为主帅,让其带领三十万军队平定动乱。起初,徐敬业等人的势头很好,先后攻占了润州和楚州。

但是,由于起义军固有的缺陷,徐敬业等人在战争中逐渐显现出颓势。最后,徐敬业与唐军在江南一带进行了一场决胜战。在这场战争中,徐敬业不仅大败于唐军,还被李孝逸的部将王那相杀了。不久之后,起义军因为失去领头羊,无人统筹全局,所以,全军选择了投降。

就这样,徐敬业动乱被平定,徐氏被株连九族,扬、润、楚三州重新归属于唐朝统治。

那么,徐敬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会起兵失败?别急,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讲一讲这两个问题。

第一,徐敬业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他胆识过人;有一年,徐敬业刚上任地方司马一职,当地便传出了土匪猖獗的消息。对此,百姓十分害怕。一时之间,城中人心惶惶。起初,徐敬业并没有理会这件事,而是专心处理以往的公务。等处理好公务后,徐敬业独自带着两名官员前往了土匪窝。

他先是敲开了土匪窝的大门,对土匪头子说道:

“我知道,你们并不是自愿当土匪的,而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给逼的。现在,朝廷命我来端土匪窝,我自当奉命。但你们本性不坏,我不愿意滥杀无辜。若你们现在离开这里不再扰民,我就不追究你们犯下的过错。但若有人不离开,那就是真土匪,必须按律处置。”

听完徐敬业的话后,土匪们四处逃散。就这样,徐敬业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匪患。李绩得知这件事后,既惊喜又担忧,他惊喜的是孙子竟然如此优秀,担忧的是他害怕这种胆识会给徐敬业和徐家带来祸患。不经意间,李绩感慨道:“将来,徐家就可能败落在这个孩子的手里。”

其次,就是他机警冷静;虽然,徐敬业胆识过人,但是,他的相貌却十分丑陋。因此,徐家人并不是很喜欢他。而且,少年时期的徐敬业心怀大志,雄心勃勃,这让李绩很是担心,他害怕未来的某一天,家族会因为徐敬业遭受大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李绩决定先下手为强。

有一次,家族举办狩猎活动,李绩令徐敬业驱逐猎物。徐敬业并没有深思祖父此番用意,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前去驱逐猎物。看到徐敬业独自前往山林之中驱赶猎物后,李绩立刻命人放火烧山。当时,正值秋天,风干气燥。没过一会儿,大火就蔓延到了徐敬业身边。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徐敬业十分淡定。他当即杀死了自己的马儿,剖开马腹,钻进腹中。虽然,大火把马皮烤得炙热难耐,但是,徐敬业却因此保住了性命。当大火烧光山林后,李绩带着一行人上山寻找徐敬业的尸体。但是,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徐敬业的尸体。

正当众人困惑时,徐敬业突然从马腹中钻出来。见此场景,李绩不禁感叹道:“上天这是要灭我徐家啊!”从此以后,李绩不再过问徐敬业的任何事情了。

第二,徐敬业起兵失败的原因。

徐敬业之所以起兵失败,主要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进攻策略。当时,军师魏思温向徐敬业提议:“直攻洛阳,让百姓看到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倒武氏,扶持李氏。”但是,徐敬业并未采纳魏思温的意见。他先占据以长江作为屏障的天险,后又攻占了润、楚二州。如此一来,徐敬业的野心暴露无遗。就这样,心怀不轨的起义军便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失去了作战的最佳时机,最终战败。

其实,这一切都难逃命运的捉弄。当初,徐家因功被赐李姓,但是,却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起兵造反,让武则天非常气愤。于是,武则天不再忍让,凡是与她作对的人都要死。此外,武则天认为:直至扬州起事,徐家对大唐的不敬已经超过了曾经的功劳。所以,她毫不犹豫地下令抄了徐家,收回李姓。不仅如此,还下令将李绩的坟墓挖开,削了他的官爵。

最终,徐敬业的起义不仅没有成功,还连累了家小,让徐家遭受了灭顶之灾,并且,更是给武则天制造了一个警示天下的好机会。

标签: 徐敬业唐朝

更多文章

  • 狄仁杰一句话救了李楷固挽救了六十年后的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

    狄仁杰被传说演义成神探,但并没有人说他能掐会算——其实诸葛亮刘伯温也不会算卦,如果有人说他们会算卦,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就是这个不会算卦的狄仁杰,不但埋下棋子,还能在自己死后用棋子(张柬之等人)推倒了武则天,恢复了李唐江山,更主要的是,他一句话救了一个人,而六十年后,这句话还挽救了大唐江山,要不然,六

  • 契丹族将领李楷固生平介绍,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楷固

    圣历三年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擒之,献俘于含枢殿。则天大悦,特赐楷固姓武氏。楷固、务整,并契丹李尽忠之别帅也。初,尽忠之作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有司断以极法。狄仁杰议以为楷固等并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又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制并从之

  • 用女儿的尸体为自己谋求权势的萧至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我们总说,为人父母者,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再说“虎毒不食子”,又更何况是作为腹有诗书的人。但历史上就出个这么一位为了谋求权势,不惜利用自己女儿尸体的无耻之人,他就是唐朝时候的萧至忠。唐中宗时,萧至忠官居宰相。萧至忠为人虚伪,平时外表严肃,总是说一些正直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德行,还时常向皇帝进谏,讲一些

  • 唐朝宰相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朝廷大员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大员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唐朝宰相萧至忠人物生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

  •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萧至忠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萧至忠是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当时他依附于太平公主,成为刑部尚书、中书令。萧至忠出生于兰陵,早年在伊阙县、洛阳县担任县尉,后来因为弹劾宰相苏味道立下功劳,官品越级升为吏部员外郎。但在唐龙政变后,萧至忠选择站在太平公

  • 史上被皇帝错杀的2位大臣,张蕴古和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错,汉朝

    中国历史上有些时候皇帝在某种原因下,不得不杀一些大臣,比如盛怒之下,比如情急之下等等。结果有时候不该杀的也杀了,于是杀完后又后悔不已,比如下面这两位被皇帝错杀的大臣。第一位是晁错。晁错,这可能是死的最冤的大臣了。晁错,西汉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老师,也就是汉景帝的老师。汉景帝继位后,

  • 张蕴古献大宝箴,为什么在新唐书中删去全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大宝箴

    唐太宗即位时,张蕴古献《大宝箴》一篇。所谓《大宝箴》乃是张蕴古上书给唐太宗的一篇劝诫书。帝王之位曰“大宝”,箴是一种文体,即劝诫讽喻的箴言。张蕴古献《大宝箴》就是希望唐太宗做个有为的圣明君主,并提出为此所要注意的各项事件的纲要。《新唐书》将张蕴古的姓名事迹附记在《文艺·谢偃传》后,没有记载这篇文字,

  • 张蕴古是谁?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唐太宗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一个名叫张蕴古的人,专门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影响了人们上千年。张蕴古,他是唐朝相州洹水人,此人自幼聪慧不凡,长大以后更是博览群书,学识过人,记忆力尤其好。后来,张蕴古做了朝廷官员,他做事滴水不漏,在官场上名声很好。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张蕴古还专门作了一篇《大宝箴》献给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