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是谁?祭侄文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谁?祭侄文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21 16:19:16

很多时候,世间人都知道“第一”,却并不知道“第二”,有时候第二与第一之间虽然只差了分毫,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在书法上,却有一些不同,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但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但很多人也有疑问,《祭侄文稿》明明看上面乱糟糟的,为什么还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这幅作品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1.颜真卿

提起颜真卿,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书法家”,的确,颜真卿在书法上确实有很高的成就,擅长行书楷书,学过褚遂良,学过张旭,而他的“颜体”更是后世很多初学书法之人必学的一种字体。然而,真实的颜真卿,或许他更希望后人把他看作是唐朝的一个臣子,他深切地爱着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大概就是安史之乱时,河北二十四郡大多都被攻陷,只有颜真卿死死防守。

然而,刚直之士,总是会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颜真卿所面临的,就有卢杞。卢杞一直很讨厌颜真卿的刚正,想尽办法把颜真卿排挤出去,也许当真是世道不容,晚唐时期哪里会有太多贤臣良相,颜真卿一身傲骨一向正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始终坚守自己的心,最终被李希烈派来的宦官缢杀,三军痛哭。当叛乱平定之后,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回到帝京安葬。

2.祭侄文稿

而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虽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但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一定很奇怪,因为整个作品并不像其他的文字作品那样工整,或者即使有肆意挥洒,但是从来没看过会有出现这么多墨点,看上去就像是随意涂改的一样,而且一开始还能写得比较整齐,后来却越来越潦草,涂抹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整体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不成型的草稿作品,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件书法作品呢?

这仍然与安史之乱有关,当时战乱爆发,颜真卿联络自己从兄颜杲卿讨伐叛军,然而颜杲卿与少子季明却被史思明杀害,颜家三十多人遇难。三年之后,颜真卿命人去寻访季明的首骨,想到他们的牺牲,想到国家遭遇如此灾祸,不禁悲从中来,提笔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一篇祭文。当时的颜真卿,不是冲着写书法作品去的,只是心中悲愤难以宣泄,写出了那一份难以抑制的情感。

3.天下第二行书

这就是《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所以尽管凌乱,但这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怎样的赤诚之心,是一段怎样的历史,颜真卿想说的,都写在了文中,时隔一千多年,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在写下这些字迹的时候,那种难以抑制的悲愤,那个时候的颜真卿,根本不在乎什么书法,不在乎结构,不在乎字体,他在乎的只是自己国家的命运,自己逝去的家人,作品背后隐藏的感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当你的思绪太快,手底下跟不上的时候,写出来的字就会很潦草,《祭侄文稿》也是如此,从头到尾看一遍,颜真卿的那种伤痛与愤慨,就从纸上跃然而出,自然不愧是天下第二行书。

标签: 颜真卿祭侄文稿

更多文章

  • 已过古稀之龄却看起来像三十岁,颜真卿的不老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颜真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82年,颜真卿已过古稀之龄,可无论面容身段,还是精神气质,都好似三四十岁的中年壮汉,这个不老神话自然羡煞旁人。终于,颜真卿的不老秘诀被小报记者挖了出来,曝光于众。原来,有位仙风道骨的方士曾赠予他数颗仙丹,服之即可

  • 大唐文人第一硬汉,揭秘颜真卿的生平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颜真卿的故事。跟颜真卿一比,李白只是个夜总会的不良少年,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先生最多是一个耍嘴皮的古惑仔。颜真卿才是大唐文人第一硬汉。直奔主题吧。300多斤的胖子安禄山,集平卢、河东、范阳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大致范围是今天辽

  •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徐敬业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徐敬业,唐初功臣李勣之孙,李勣本名徐懋功(一作茂公),被皇帝赐姓李氏。徐敬业曾一度冒姓李氏,称李继业。徐敬业父亲早亡,故此在祖父去世后,承袭了英国公爵位。徐敬业自幼精通骑射,才智过人。武后废儿子李显为庐陵王,立另一

  • 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敬业,唐朝

    对徐敬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这位李世勣就是后人口中的李绩。他平王世充、

  • 狄仁杰一句话救了李楷固挽救了六十年后的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

    狄仁杰被传说演义成神探,但并没有人说他能掐会算——其实诸葛亮刘伯温也不会算卦,如果有人说他们会算卦,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就是这个不会算卦的狄仁杰,不但埋下棋子,还能在自己死后用棋子(张柬之等人)推倒了武则天,恢复了李唐江山,更主要的是,他一句话救了一个人,而六十年后,这句话还挽救了大唐江山,要不然,六

  • 契丹族将领李楷固生平介绍,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楷固

    圣历三年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擒之,献俘于含枢殿。则天大悦,特赐楷固姓武氏。楷固、务整,并契丹李尽忠之别帅也。初,尽忠之作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有司断以极法。狄仁杰议以为楷固等并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又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制并从之

  • 用女儿的尸体为自己谋求权势的萧至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我们总说,为人父母者,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再说“虎毒不食子”,又更何况是作为腹有诗书的人。但历史上就出个这么一位为了谋求权势,不惜利用自己女儿尸体的无耻之人,他就是唐朝时候的萧至忠。唐中宗时,萧至忠官居宰相。萧至忠为人虚伪,平时外表严肃,总是说一些正直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德行,还时常向皇帝进谏,讲一些

  • 唐朝宰相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朝廷大员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大员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唐朝宰相萧至忠人物生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