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怎么死的?他的书法中藏着他的风骨!

颜真卿怎么死的?他的书法中藏着他的风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20 2:58:42

颜真卿怎么死的?他的书法中藏着他的风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怎么死的?

纵然很多人不怎么学习书法,但是也都听说过唐朝着名书法大师——颜真卿的名字。然而他一生为国尽忠,却落得被叛军缢杀的下场。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着名书法家。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他毫不动摇,多次面斥李希烈祸国殃民之罪,表示“死而后已”决心。

785年8月23日(七月十四日)他被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

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着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

面对叛将李希烈等人的威逼利诱,哪怕年过七十的颜真卿也没有丝毫的迟疑,甚至不惜开口唾骂叛军。因此,他终被叛军缢杀。但是此等大厦将倾而临危不惧的气概,怎不令人称赞敬仰?

标签: 唐朝颜真卿

更多文章

  • 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好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颜真卿

    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好在哪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颜真卿是唐代名臣,著名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可能是一个异类。他既是开创一派新风的书法家,也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唐室好臣子,人品道德更堪称完美。颜真卿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一开始的时候,颜真卿的

  •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颜真卿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手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其实颜真卿并不单单是一位文臣,他还是一位能够率军作战的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就曾带领义

  • 世人只知颜真卿是个书法家,其实他还是唐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颜真卿这个历史人物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颜真卿是唐朝的一名名将,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现代的书本上几乎从小学就开始了解颜真卿了,尤其是学习书法的同学们,颜真卿的书法自然是书法界不可缺少之一,也许很多人只知道颜真卿只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但是关于他的详细资料却不是很清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

  • 热血报国的忠臣也是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颜真卿

    古时候有两句话对文臣武将的职责使命做了凝练概括:文死谏,武死战,意思是文臣要敢于以死明志,劝谏君王;武将要敢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这也是对文武大臣的激励鞭策和美好期许。唐代有位圣人之后、书法宗师,虽是文人却把两样都占了,“既死谏又死战”,其英雄事迹彪炳史册。千秋忠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中

  • 只知颜真卿书法出名,历史上的他竟然会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颜真卿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某日,那个摇头晃脑念叨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老夫子从课本中走了出来,胡须飘飘,不怒自威。那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朝廷这边肯定要想办法阻挡叛军啊,于是众大臣一合计,决定来个“千里送

  • 颜真卿是谁?祭侄文稿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祭侄文稿

    很多时候,世间人都知道“第一”,却并不知道“第二”,有时候第二与第一之间虽然只差了分毫,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在书法上,却有一些不同,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但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但很多人也有疑问,《祭侄文稿》明明看上面乱糟糟的,为

  • 已过古稀之龄却看起来像三十岁,颜真卿的不老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颜真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82年,颜真卿已过古稀之龄,可无论面容身段,还是精神气质,都好似三四十岁的中年壮汉,这个不老神话自然羡煞旁人。终于,颜真卿的不老秘诀被小报记者挖了出来,曝光于众。原来,有位仙风道骨的方士曾赠予他数颗仙丹,服之即可

  • 大唐文人第一硬汉,揭秘颜真卿的生平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颜真卿,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颜真卿的故事。跟颜真卿一比,李白只是个夜总会的不良少年,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先生最多是一个耍嘴皮的古惑仔。颜真卿才是大唐文人第一硬汉。直奔主题吧。300多斤的胖子安禄山,集平卢、河东、范阳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大致范围是今天辽

  •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徐敬业

    李勣为什么是徐敬业的爷爷?徐敬业才智过人为何会亡了徐家一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徐敬业,唐初功臣李勣之孙,李勣本名徐懋功(一作茂公),被皇帝赐姓李氏。徐敬业曾一度冒姓李氏,称李继业。徐敬业父亲早亡,故此在祖父去世后,承袭了英国公爵位。徐敬业自幼精通骑射,才智过人。武后废儿子李显为庐陵王,立另一

  • 徐世勣把孙子徐敬业烧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敬业,唐朝

    对徐敬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这位李世勣就是后人口中的李绩。他平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