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宰相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

揭秘唐朝宰相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28 更新时间:2024/1/3 7:29:59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张九龄石像(网络图)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的原因

张九龄之所以被成为张曲江,最主要的一个是,他是韶州曲江人。古代人有个以籍贯来命名人的习惯。比如,宋代的米芾,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此后世人称之为“米襄阳”。比如,明代的王守仁,在会稽上阳明洞宿居了一段日子,因此就自命为王阳明。所以,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主要还是后人以他的家乡来命名他了。

张九龄雕像(网络图)

早在张九龄担任宰相的时候,他见到安禄山时,就直接断言此人狼子野心,他日必定祸乱幽州。他就向皇上请示,趁这个机会诛杀安禄山。然后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并不相信他,没有同意他的意见,反而在日后愈发重用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骑兵,兵锋直逼唐朝的首都长安。惊惶之下,唐玄宗只好一个劲的往四川方向逃跑。在途中,他忽然想到了张九龄曾经劝告他诛杀安禄山的事情,后悔不已,写下了一副对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日卜相孰如之。已表示自己的悔意和对张九龄的纪念。同时派人到已经在开元二十八年就已经死去的张九龄在曲江的墓前去扫墓,并追赠其为司徒。正是由于唐玄宗的这段对联和张九龄的远见卓识,也成了他被成为张曲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没有受小人的诬陷而被罢相,或许他可以像姚崇、宋璟那样,延续开元盛世的辉煌,但正是有了这些许遗憾,所以人们才越发怀念他。

张九龄的风度

在贯穿整个唐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张九龄这个人,他的风度被世人津津乐道。其个人风度,不仅表现在他的外表上,更具备了常人无可企及的内涵。而“九龄风度”也成为了当时世人官僚争相模仿的对象,更被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赞誉有加,乃至于张九龄被罢相后,唐玄宗在认命之后的宰相时,都要问上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画像(网络图)

唐玄宗是个很有识人眼光的皇帝,在开元年间,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张九龄也是其中之一。那么,张九龄的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仪容仪表。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上朝,还是外出办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不管什么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的样子,而且衣着整洁,温文儒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外貌、举止或许可以被模仿,但气质是绝对模仿不来的。

二、正直的为人和卓越的远见。在张九龄一代,他的政治远见有种媲美诸葛亮的能力。当他初见安禄山的时候,张九龄就认定这个人将来一定是祸害唐朝的人。而果真,安禄山叛乱了,被平定后,张九龄执意要杀了他,但当时皇帝并没有同意。几十年后,安禄山再次叛乱,把已经七十多岁的唐玄宗逼往四川。这时,唐玄宗才想起了张九龄的劝告,后悔不已,题了一副对联纪念他:蜀道铃声,此己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张九龄的诗

《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也就是说,张九龄这个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造诣,在当时都有一席之地。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像张九龄这样,文政齐发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坛上,也有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

海上生明月(网络图)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其风度被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津津乐道,即使在他罢相后,每当任命宰相时,唐玄宗总是要和张九龄比较一番。

张九龄比较著名的诗作有:《晚霁登王六东阁》、《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咏燕》、《赋得自君之出矣》等,尤其是在他遭贬之后所做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了千古绝唱。

张九龄诗作的风格,以清澹为主,被成为中国唐代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和他同时代的,他的恩师兼好友张说曾评价他说: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在他的诗作中,没有浓墨重彩的色调,有的是简单、清雅之风。他崇尚自然,借物寓情,手法独特,《诗薮·内编》卷二称他为:“唐初承袭梁、陈,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而张九龄诗风的清澹派,也由此定论。

张九龄诗篇的格调,基本上都是清新、积极、向上的,即使在他被贬谪时所作的诗篇,也丝毫看不出有消极、悲观的色调。

张九龄的诗作,即使在被贬时,字里行间也不见他消极的感情,相反的,他总是以一种洒脱、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标签: 张九龄

更多文章

  • 历史四大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九龄,安史之乱

    武则天有个亲戚,是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按照传统,进入皇宫,由武则天负责带大,随后在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风云变幻,各路人马都走到了台前。大唐的权力,从李显传到韦后,从李旦传到李隆基,最后打败太平公主,李隆基荣升新皇帝,搬入皇宫,和武氏第一次相遇。在茫茫人海中看了一眼,并没有引起波澜,

  • 唐朝宰相张九龄是如何被李林甫构陷扳倒?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九龄,李林甫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网络配图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

  • 唐朝宰相张九龄到底是如何被李林甫构陷扳倒?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宰相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网络配图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

  • 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是如何被李林甫构陷扳倒?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臣,牛仙

  • 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该如何理解?为何被称为“岭南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张九龄

    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译文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注释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

  • 唐代张九龄诗词之一,湘中作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张九龄

    湘中作【唐代】张九龄译注赏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该诗着重抒写诗人赴湘水途中的感受。首句说:“湘流绕南岳”,展示出一幅气势壮阔的山水图画,同时在写景中暗寓行旅的路线。该句虽不事刻画,但着一“绕”字便可使人

  • 唐诗望月怀远如何赏析,张九龄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 唐诗感遇十二首·其四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十二首·其四

    感遇十二首·其四,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

  • 唐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

  • 唐诗感遇·江南有丹橘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江南有丹橘

    感遇·江南有丹橘,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