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石散是什么?为何神医孙思邈去世前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它

五石散是什么?为何神医孙思邈去世前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1/20 1:56:48

你知道五石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古代人大多寿命都比较短,而神医孙思邈绝对是一个例外。这个人活了141岁,这种寿命就算放在现代,也绝对是一个非长寿的人了。孙思邈一生共经历了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和唐,他是一位神医,擅长使用中药材,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献!提及此人,大家会有一个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孙思邈非常痛恨一种东西,此物名为“五石散”,他去世之前还对自己的徒弟说,一定要毁了五石散,那么神医孙思邈究竟为如此痛恨五石散呢?

孙思邈对中医颇有研究,中医上面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这句话是“是药三分毒”!人在生病时需要用药物来治疗,最终人的身体可以得到康复,但这些药物也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三分的伤害,虽然有一些伤害不太明显,但日积月累一定会让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就算是像人参或者是一些其他珍贵的补药,也同样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会危害到我们的生命。这些补药都如此,就更别提五石散了!那么五石散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人们把五石散又称之为寒食散,这种东西是由很多种药物组合而成的,里面还有十几位的草药呢。

五石散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制作而成这种东西,主要是用来治疗伤寒的,而且治疗的最终结果通常都非常的好。不过张仲景去世之后,这个方子就被很多人进行了改良,因此方子本身的作用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形成了魏晋时期人们口中的五石散!经过人们改良之后的五石散可不是用来治疗伤寒那么简单了,五石散成为了人们眼中非常神奇的一种东西,人在服用了它之后,体内会越来越热,人越来越不惧怕风寒了。同时还会成为我们的身心愉快,性格愈加的开朗,而且体力也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依赖五石散了,并且把它当成了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很多人都会在家里面备上一些五石散,没事的时候就服上一些,当家里来了客人,人们还会把它拿出来招待别人。若是家里面拿不出五石散的话,客人来到家中,主人甚至会觉得招待不周并且很丢面子。因此,服用五石散成为了魏晋时期社会上的一种奇怪现象,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五石散产生了依赖性。

若是五石散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倒也就罢了,但殊不知,五石散所产生的副作用是致命的,而且副作用非常的明显。其中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服用五石散会让人越来越戒不掉它,就像是抽烟吸毒一样。过量食用还会直接致人的死亡。不仅普通人会吸食它,就连一些公大臣,宰相,诸侯都被五石散深深的吸引了,甚至包括帝王。这些人逐渐变得暴躁,而且杀人无数,慢慢的失去了人性,而社会也开始变得动荡不安。

当然了,每个时代都是有一些比较明智的人的,而神医孙思邈就是其中一位,在大部分人随波逐流去服用五石散的时候,孙思邈意识到了这种东西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开始强烈反对滥用五石散的这种风气,并且当时还有很多著名的医者对五石散都是深恶痛绝的。正是因为孙思邈亲眼目睹了五石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他才会在临终前,吩咐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把五石散这种东西给毁掉。

服用五石散是一种恶习,好在有人出来制止了,因此这种恶习开始慢慢的有所好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说“宁食野葛,不服五食”了,人们会拿这句话去劝诫那些服用五石散的人,并且希望他们早日摆脱五石散!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服用五石散的这种恶习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仅有的一些拥有恶习的人,只能够藏在道观中,穿着道士服偷偷摸摸的服用!

标签: 孙思邈五石散唐朝

更多文章

  • 卢照邻和孙思邈是什么关系?卢照邻是孙思邈的徒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照邻,孙思邈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自幼体弱多病,却有幸找到当时的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并拜孙思邈为师,演绎了一段由医患而成师徒的传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病拜名师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卢照邻是一个神童,10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名满天下,年

  • 一个被世人热捧的药方,孙思邈为何批评了这个药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思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他不但医术精湛,常常能妙手回春,轻松解除百姓的病痛之苦,被人尊称为“药王”“药圣”。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都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大医精诚”。他一生

  • 《千金方》:唐朝孙思邈所著,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金方》,唐朝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

  • 《唐新本草》:唐朝孙思邈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新本草》,唐朝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显庆二年(公元65

  •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代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

  • 孙思邈为什么能活到141岁?他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孙思邈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许多疾病都是绝症,只能看运去熬过去,所以古代的人寿命一般都很低。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统计,汉朝的平均寿命为22岁。到了唐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过才27岁。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疗水平何其底下。汉唐盛世,可以说是,

  • 五石散有什么功效?为什么孙思邈临死前要徒弟毁了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对孙思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先跟大家强调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并非孙思邈发明,而是汉朝的张仲景。中国民间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政治史上,而非在文化史上,尤其是医学史这样的类目更是冷门中的冷门。继续往下说,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而孙思

  • 明目张胆的成语故事,韦思谦为国家“明目张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目张胆,韦思谦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杰出代表韦思谦,河南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人,在唐高宗时期曾任监察御史、御史大夫。他一生刚直不阿,以为国家“明目张胆”而闻名,史载“疑狱剧事,多与参裁”,甚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器重。唐代的监察机制呈现出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特点,形成了组织完备、分工清楚、职责明确的御史台和谏官制度。监察御史肩

  • 【旧唐书·韦思谦传】原文及翻译,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

  • 唐朝宰相韦思谦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却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因此出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