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唐朝宰相卢怀慎?卢怀慎为何被讥为“伴食宰相”?

如何评价唐朝宰相卢怀慎?卢怀慎为何被讥为“伴食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1/2 10:22:57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朝宰相卢怀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长安任职。

卢怀慎,这个后来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个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腻男,还是一根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油条,亦或是位勤政为民的好宰相?

(一)劝谏中宗

卢怀慎在童年时就“已不凡”,被父亲的好友夸赞"此儿器不可量!"他“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位称帝,迁82岁的母亲武则天于上阳宫奉养。武则天回天无力,只得“诏帝十日一朝”。

时任侍御史的卢怀慎进谏:“昔日汉高祖称帝,每隔五日就到利于官朝见太公,是因他以布衣之身登皇位,‘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所以才这么做!陛下您是遵循成法、继承皇统,何须效仿汉高祖?且上阳宫距皇宫不过二里地左右,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万一有人冲撞圣驾犯驾,悔之晚矣!臣斗胆请求陛下,将太后接到内朝(皇帝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奉养,也便于陛下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唐中宗出于种种考虑,没有采纳。

几年后,卢怀慎升任右御史台中丞后,“上疏以陈时政得失”,提出三条主张:各级官吏任职必须年满四年,方可升迁,奖优惩劣;放手使用才能卓异的员外官到地方任职,并由朝廷考察政绩;所有因贪腐而被罢免的前任官员,接受罢官处分不满十年的,一概不予录用!唐庄宗阅毕冷冷一笑,给这个热血青年兜头一瓢冷水,“疏奏不纳。”

(二)不畏强御

唐睿宗即位后,对“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的混乱政坛极为不满,任命宋璟为吏部尚书整顿文官,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治理军界。卢怀慎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参与整顿混乱的武官选举制度。他“不畏强御(强权者)”,对万余名军官进行严格考评,最终只留下两千来名有真才实学的军官。消息发布后,“人服其公。”在宋璟取得文官整治成绩时,“武选亦治。”

卢怀慎一步一个脚印,“累迁黄门侍郎,赐爵渔阳伯。”他回长安担任宰相后,全心全意辅助被誉为“救时宰相”的中书令姚崇处理政务。

他在代理黄门监(唐玄宗改门下省为黄门省,其长官侍中为黄门监)后不久,碰到一桩棘手案件:薛王的舅父王仙童倚权仗势侵凌百姓,御史查实后加以弹劾,请求治罪。薛王向唐玄宗求情,反诬御史无中生有陷害舅父。唐玄宗令门下省再次核实。卢怀慎与姚崇调查落实清楚后,一起持表章奏,为御史撑腰:“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唐玄宗于是下令结案。王仙童被处理后,皇亲国戚的嚣张气焰都由此有所收敛。

(三)伴食宰相

卢怀慎如此爱岗敬业,为何还被讥为“伴食宰相”?

《旧唐书》载:卢怀慎与姚崇一同执掌朝政期间,“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新唐书》云:“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伴食宰相”绝对是贬称。

但如果仔细品味绰号的由来,这个外号恰好是对卢怀慎的美称。“自以为吏道不及崇”和“自以才不及崇”,都足以证明卢怀慎处理政务的才能不如姚崇,并非朝臣公认,而是卢怀慎谦逊的自知之明。

众所周知,唐朝的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换言之,卢怀慎实质上只是个副宰相。因此,卢怀慎把主要审批权拱手让给排名第一的姚崇,恰恰是最聪明的做法。

此外,《新唐书》中明确说明,卢怀慎推让且不专断的不是“每事(每件事)”而是“故事(旧事、先例)”。所以,卢怀慎推让给姚崇的,是例行公事走程序的“故事”而已。否则,以唐玄宗的英明,岂容一个饱食终日的官场老油条和中年油腻男在朝中尸位素餐!

另有一事更足以证明这一点:卢怀慎正式拜任黄门监并兼任吏部尚书后,姚崇因儿子丧事告假十余日。中书省因群龙无首,导致政务堆积如山。“怀慎不能决”,诚惶诚恐向唐玄宗请罪。唐玄宗安慰他:“朕本就是将天下事委付姚崇一人。您呢,朕只希望您对雅士俗人起到镇抚作用就足矣!”可见,卢怀慎对皇帝的心思和对自己的定位揣摩得何等精准。

(四)清正廉洁

卢怀慎身居高位,坚守清廉俭朴本性。他将俸禄和赏赐,全部分赠故人亲戚,因此无钱购置房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当初,他到东都考核官员时的“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一次,他卧病在床。同僚宋璟和卢从愿去探望他时,才发现他的住房寒酸到“敞箦单藉,门不施箔(宽草席薄草垫,房门没有挂草帘)”。交谈一会儿,适逢风雨大作,卢怀慎只得起身用草席做门帘抵挡风雨。他热情挽留客人吃的晚餐,也只有“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

临别时,卢怀慎紧握他们的手叮嘱:“皇上虽一直励精图治,但现在已经有所懈怠。我很担心有小人趁机进谗言啊!希望公等尽力辅助君王!”一语成谶,唐玄宗晚年因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等原因,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致使唐朝中衰。

(五)荐贤辞世

716年4月,卢怀慎因病情加重,上表恳请致仕,得到批准。

养病期间,卢怀慎心忧国事,强撑病体,“上表推宋璟(“实为社稷之臣”)、李杰(“干时之材,众议推许”)李朝(“事上竭诚,实尽人臣之节”)、卢从愿(“简要之才,不可多得”)并明时重器,圣代良臣......望垂矜录,渐加进用。”唐玄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深纳之。”

完成为国荐贤重任后,同年11月,卢怀慎溘然而薨。唐玄宗追赠其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卢怀慎虽享受崇高荣誉,但因素来清廉,因此“及治丧,家无留储。”朝臣为他鸣不平,启奏即将巡幸东都洛阳的唐玄宗:“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赐),无以劝善。"唐玄宗特批“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以解燃眉之急。

唐玄宗回京后的一天,带人打猎时途径卢怀慎家,远远望见矮小简陋的卢怀慎家有人出入忙碌,于是“驰使问焉。”使者回告,卢怀慎家人正为他举行大祥(去世两周年)祭礼。唐玄宗“悯其贫匮,赐绢百匹”,下令停止打猎。经过卢怀慎墓地时,唐玄宗见卢怀慎坟头“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他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撰碑文,自己亲手书写,以示怀念。

唐朝中后期宰相崔群高度评价:“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姚崇时说卢怀慎:“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

明末清初王夫之于史论《读通鉴论》中高歌:“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因此,卢怀慎绝非尸位素餐的“伴食宰相”,而是青史留名的“清而慎”的宰相。

标签: 唐朝卢怀慎

更多文章

  • 卢怀慎是是谁?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卢怀慎的文章。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识、而且在他死

  • 裴冕是唐朝的宰相吗?裴冕是怎样辅佐唐肃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唐肃宗,唐朝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裴冕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唐朝宰相裴冕人物生平简介,裴冕生性奢侈好香车华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在天宝年间以门荫入仕,历任渭南县尉、京畿采访使判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虽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深受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天宝十一年(752年),王鉷因其弟王焊谋反受到牵连,在宰相李林甫的进言下,被唐玄宗赐死。当时,李林甫独揽朝政,百官畏惧。裴冕却不惧李林甫权势,前去收敛王鉷的尸

  • 代宗宰相杜鸿渐,柏岩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708—769年),字文选,濮州(今河南濮阳市)人,父鹏举安州刺史,祖父乘志,武后时监察御史、怀州刺史。族父暹,礼部尚书、魏县侯。出身仕家,聪慧好学,举进士,初仕延王府参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保太子李亨有功,肃宗授兵部郎中知中书舍人。乾元二年(759年)在平定康楚元叛乱有功,拜尚书右丞太常卿。

  • 名字起得好的故事:命中注定的宰相杜鸿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人的生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早就注定的,所以有的算命人才会算出一个人的命运。也有的人相信人定胜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小故事:宰相杜鸿渐的父亲名叫鹏举。父子的名象兄弟的名,这是有缘由的。鹏举的父亲曾作过一个梦,在梦中他要出门,出去后看见一个大碑,说是宰相碑,已经被作者填上了金字,碑文和末尾

  • 唐代宰相杜鸿渐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年轻时敏悟好学,后考中进士,初授王府参军。天宝末年,杜鸿渐累迁至大理寺司直,充任朔方军留后、支度副使。迎立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西逃入蜀,皇太子李亨则北上平凉。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道:“平凉不是聚兵之地,若想取胜,一定要到朔方。如果我

  • 七岁做官!唐朝的刘晏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刘晏

    七岁做官!唐朝的刘晏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字经》在列举了两位才女的故事后最后又讲了唐朝刘晏的故事,刘晏也是历史上一个著名人物,他少年聪慧七岁就做了一个官,官职为太子正字,那太子正字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刘晏又有什么特殊才能呢?唐代的刘晏,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

  • 刘晏是什么人?大唐转运使,力挽狂澜救社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晏,唐朝

    XXX。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起于野,有萧何韩信助之,终得天下。韩信为帅,萧何为相,共同辅弼了汉高帝,而萧何也因治世之才,治国之能,被后世所推崇。萧何的崛起,是秦末楚汉争霸的背景所致,换句话说是战乱造就了萧何,但唐王朝一直未曾亡国,为何代宗皇帝却将刘晏誉为“萧何”?在

  • 宰相苗晋卿制造了一个白卷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苗晋卿

    公元1973年,一个名叫张铁生的人爆红,被称为“白卷英雄”。再往前1230年,公元743年,一个名叫张奭的人因为同样的原因爆红,古代对“白卷”的说法很是文雅,叫做“曳白”。张铁生因为被毛远新看中而闻名遐迩,张奭则是因为被唐玄宗当面揭穿而名声扫地。要知道,皇帝的面试是额外加出来的,原本张奭高居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