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怀慎是是谁?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卢怀慎是是谁?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1/2 10:23:48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卢怀慎的文章。

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识、而且在他死后两年仍令玄宗泪奔?他究竟凭什么让一国之主感动?本期分解。

说实话,这位宰相确实不够出名,也没什么治国安邦之大才,但他的历史地位却很高,比如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把他同姚崇并列;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把他同姚崇、张九龄并列。可见他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

他名叫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卢怀慎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灵昌县令。卢怀慎少年时,就很与众不同,他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曾感叹他的才气,说他前途不可限量。后来他勤奋读书,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武则天时期,历任监察御史等职。

(一)直言进谏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恢复唐朝。中宗在位时期,卢怀慎有两次上书皇帝被后人称道。第一次是在中宗刚即位时,他将其母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为了表达其孝心,他十天就去朝见80多岁的母亲一次。卢怀慎时任侍御史,他进谏道:“昔日汉高祖称帝后,五日朝见太公一次,是因为他以布衣身份得到天下的,故将尊贵归于父亲;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继承皇位,怎可效仿汉高祖?何况陛下从这里到上阳宫来往频繁,万一有愚人或者歹人进犯车驾,该如何对付?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这样陛下也尽了孝道,也可以免去陛下来去的麻烦。”然中宗没有采纳卢怀慎的建议。

第二次上书是在景龙年间,卢怀慎改任右御史台中丞,又上疏朝廷,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三条主张:

其一是,诸州都督、刺史、别驾、长史、司马、县令等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政绩优异者,可加赐车马裘服,可提高俸禄,可派使节慰问,可下诏书劝勉,要等到有公缺之时再加以提拔。对于毫无政绩、贪婪暴虐者,则要免官放归乡里。

其二是,要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的,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若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

其三是,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者,罢官不到十年,不得加以录用。

他对皇帝的劝谏可谓苦口婆心,每条建议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甚至用圣人之言加以劝勉。他这样说道:

孔子

“苟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意思是,即便是圣人孔子主持国家政事,也得三年才会很有成绩。何况普通人呢?接着又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才决定对官员的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并以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为例,说他在郑国为相,变更法令,颁布刑律,第一年众人怨恨他,想杀他,三年后国人才感德而歌颂他。子产也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

他接着阐明,如果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想竭尽他之所能为民办事。所以卢怀慎主张各级官员任职不满四年不能升职。

卢怀慎主张选拔优秀的人才,官不在多,在于有没有才能,“官不必备,惟其才”。他指出当时官员太多,结构臃肿,每年为官员们支出的俸禄就多达亿万之巨,耗空了府库,所以必须削减冗员,唯才是举。

他又指出,当时有贪污受贿、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岭南、沙漠等边远地区,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未必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汉人杂居,恃仗险要之地,山高皇帝远,更容易叛乱,更难治理,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甚至成为盗贼。由此说来,才能平庸的都不能治理好边远地区,何况奸猾的官吏呢?卢怀慎这项提议可谓很有真知灼见。

以上疏奏虽然比不上后来姚崇给唐玄宗提出的治国十大策略,至少在官吏的任用选拔上很有见地,可惜唐中宗没有眼光,对卢怀慎的提议不予重视,很少采纳,不然,开元盛世说不定会提前开幕。

(二)唐玄宗时出任宰相,才不及姚崇,被讥为混饭吃宰相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卢怀慎紫微、黄门两省平章事,出任宰相。

714年,卢怀慎代理黄门监。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并申报立案。李业为舅舅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紫徽省、黄门省复审。卢怀慎与中书令姚崇上奏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的弹劾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遂命结案,从此皇亲国戚的气焰收敛了不少。

715年,卢怀慎被正式拜为黄门监,并兼任吏部尚书。当时,姚崇因儿子去世,告假十余天,倒致政务堆积如山。卢怀慎对此无从决断,惶恐不已,向玄宗请罪。唐玄宗道:“朕将天下之事委托姚崇,只是想让卢爱卿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而已。”

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朝中许多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他为“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伴着别人吃饭之意,通俗地说,就是跟着别人混饭吃,只吃饭不办事。后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但卢怀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不及姚崇,不跟姚崇争功争斗,这已是难能可贵、因为自古以来,有许多才不如人者,不但不主动让贤,还为了自己的利益权力,跟别人斗个你死我活,从而把朝中弄得乌烟瘴气。从这点看,卢怀慎不愧是一位贤人、君子。而且他虽办事没有多大能力,但一直给朝廷举荐贤能,比如后来的宰相宋璟,他都是极力推荐的。所以他被司马光如此称赞:“姚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716年,卢怀慎病重,上表请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卢怀慎病逝,去世前,他向唐玄宗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人。唐玄宗十分伤感,追赠卢怀慎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三)清贫一生,去世两年后仍令唐玄宗泪崩

卢怀慎一生,虽无治国大才,但他为官极为清廉,不经营其他任何产业,生活简朴清贫。他虽然官至宰相,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经常处于寒冷饥饿之中。他得到的俸禄以及朝廷的赏赐,经常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资助别人,往往所得钱财很快散尽。

713年,卢怀慎与魏知古一同到东都洛阳主持选拔官吏,他随身的用具只有一个布袋。他得病后,朝臣宋璟、卢从愿去他在洛阳的住处看望,见他铺的席子十分单薄而且很破旧,门上连帘子都没有挂。当时刮着风,还下着雨,卢怀慎只是用席子来遮挡风雨(会风雨至,举席自障)。天晚了,他摆饭招待客人,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十分寒碜。宋璟他们要走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叮嘱说:“当今圣上英明,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他在位日久,难免对政事稍有倦怠,恐怕要有险恶小人乘机钻空子。你们经常在天子身边,一定要关注天子的举动,以免朝纲混乱啊!”他在重病之中仍关心着国家大事。

卢怀慎在去世之后,因家里没有积蓄,家人给他办丧事遇到了很大麻烦。据民间传闻,还是家中一个老仆主动卖身换钱给他买了棺材。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充分说明当时百姓对他的清贫的肯定。史载当时玄宗皇帝要前往东都洛阳,有四门博士张星上言皇帝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应该给予优厚的赏赐,否则就不能劝人从善。”于是玄宗下诏赏赐卢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才解了前宰相家里一时之困。

卢怀慎去世两年之后,一次唐玄宗在他老家附近打猎,无意间向卢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因为卢怀慎家围墙十分简陋而且又低矮,玄宗感觉他家里气氛不对,好像在办什么事,就派人去他家看看。结果才知道是卢家为卢怀慎举办去世两周年祭祀典礼,事情过得很简朴。于是玄宗停止了打猎,并给卢家赏赐了几匹细绢帛。

标签: 卢怀慎唐朝

更多文章

  • 裴冕是唐朝的宰相吗?裴冕是怎样辅佐唐肃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唐肃宗,唐朝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裴冕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唐朝宰相裴冕人物生平简介,裴冕生性奢侈好香车华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在天宝年间以门荫入仕,历任渭南县尉、京畿采访使判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虽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深受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天宝十一年(752年),王鉷因其弟王焊谋反受到牵连,在宰相李林甫的进言下,被唐玄宗赐死。当时,李林甫独揽朝政,百官畏惧。裴冕却不惧李林甫权势,前去收敛王鉷的尸

  • 代宗宰相杜鸿渐,柏岩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708—769年),字文选,濮州(今河南濮阳市)人,父鹏举安州刺史,祖父乘志,武后时监察御史、怀州刺史。族父暹,礼部尚书、魏县侯。出身仕家,聪慧好学,举进士,初仕延王府参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保太子李亨有功,肃宗授兵部郎中知中书舍人。乾元二年(759年)在平定康楚元叛乱有功,拜尚书右丞太常卿。

  • 名字起得好的故事:命中注定的宰相杜鸿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人的生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早就注定的,所以有的算命人才会算出一个人的命运。也有的人相信人定胜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小故事:宰相杜鸿渐的父亲名叫鹏举。父子的名象兄弟的名,这是有缘由的。鹏举的父亲曾作过一个梦,在梦中他要出门,出去后看见一个大碑,说是宰相碑,已经被作者填上了金字,碑文和末尾

  • 唐代宰相杜鸿渐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年轻时敏悟好学,后考中进士,初授王府参军。天宝末年,杜鸿渐累迁至大理寺司直,充任朔方军留后、支度副使。迎立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西逃入蜀,皇太子李亨则北上平凉。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道:“平凉不是聚兵之地,若想取胜,一定要到朔方。如果我

  • 七岁做官!唐朝的刘晏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刘晏

    七岁做官!唐朝的刘晏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字经》在列举了两位才女的故事后最后又讲了唐朝刘晏的故事,刘晏也是历史上一个著名人物,他少年聪慧七岁就做了一个官,官职为太子正字,那太子正字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刘晏又有什么特殊才能呢?唐代的刘晏,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

  • 刘晏是什么人?大唐转运使,力挽狂澜救社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晏,唐朝

    XXX。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起于野,有萧何韩信助之,终得天下。韩信为帅,萧何为相,共同辅弼了汉高帝,而萧何也因治世之才,治国之能,被后世所推崇。萧何的崛起,是秦末楚汉争霸的背景所致,换句话说是战乱造就了萧何,但唐王朝一直未曾亡国,为何代宗皇帝却将刘晏誉为“萧何”?在

  • 宰相苗晋卿制造了一个白卷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苗晋卿

    公元1973年,一个名叫张铁生的人爆红,被称为“白卷英雄”。再往前1230年,公元743年,一个名叫张奭的人因为同样的原因爆红,古代对“白卷”的说法很是文雅,叫做“曳白”。张铁生因为被毛远新看中而闻名遐迩,张奭则是因为被唐玄宗当面揭穿而名声扫地。要知道,皇帝的面试是额外加出来的,原本张奭高居第一,是

  • 【旧唐书·苗晋卿传】原文及翻译,苗晋卿,上党壶关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苗晋卿

    旧唐书原文: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开元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