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治世良相高拱:如何评价高拱的一生

明朝治世良相高拱:如何评价高拱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7 更新时间:2023/12/31 17:02:42

明朝高拱

高拱生于1513年,卒于1578年,由此可见是明朝时期的人。高拱的祖辈为了躲避元末的乱世,从山西洪洞,迁移到了新郑高老庄村。因为我们都说他是新郑人,是汉族中人。

高拱肖像

他出身于宦官世家,从出生以来就受到了严苛的管教,因此5岁就会对偶,8岁就要诵千言,也许他的才华是被逼出来的,或许是他自身就有这个天赋。年纪稍微大点,就要攻读古经,对学问不懈的追求。17岁就想要考取科举,但是在这条道路上屡次受到挫折,过了13年头,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庶吉士。过了14年,他才被升为翰林侍读。在1566年,因徐阶的推荐,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可见他的仕官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是深受挫折。

在1569年,高拱和张居正在国子监相识,两个人的志趣相投,从此就想要一起匡扶社稷。直到嘉靖帝的去世,当朝的首辅徐阶只是召自己的弟子张居正前来,共同写遗照,并没有叫同是身为阁中大臣的高拱,至此两个人的关系就埋下了隐患。又因为一些琐事,两个人的误解日益加深,两个人就起了争执。

在1572年,拜高拱为柱国,晋升为中极殿大学士。起初,他还能保持清操,但是他的门生程文等人,常常狐假虎威,导致人们都厌恶他们。之后,高拱开始狎奢。

张居正为了当上首辅,开始勾结冯保阴,使高拱失去官爵,回乡告老。但是高拱在临死之前,曾写了《病榻遗言》,记述了张居正的罪行,把张居正写成阴险的人物。于1578年,高拱在家中去世。在1602年,被追赠为太师,至此高拱的一生画上句号。

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

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这件事是张居正等人攻击高拱的一大证据。虽然那时高拱已经被张居正赶下了首辅的位置,但是为了不让高拱有复出的希望,张居正等人牢牢地用这件事压制住高拱。那么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这件事是真的吗?

高拱画像

高拱是明朝一个一个传奇的人物,从小天纵奇才,连中两元,成为当时少有的才子。他一步一步从翰林编修做起,一直做到了内阁首辅大臣的位子。这其中的艰险辛苦是只有那个时代的翰林人士才能明白的。

高拱在入朝为官后,他最早投向了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所以在登基的朱载垕和首辅徐阶的保举下,成为了太子少保。但是高拱却没有把握机会,态度嚣张,与保举他的徐阶反目成仇。而张居正是徐阶的徒弟,所以这两人的日后的势如水火是完全能料想到的。

原本被废职务落魄的高拱应该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不久之后,高拱又爆出了派人杀皇上的事情。那么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吗?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只是张居正等人为了打压他陷害给他的事情呢?

其实按照当时人们的想法,天地君亲师。除了少数活不下去的人起义造反,少数皇亲国戚篡位外,大部分人都是将皇帝看成天神般的存在。尤其是明朝时,有很多大臣是死忠愚忠型人物,不大可能会出现臣子刺杀皇帝的事件。毕竟他杀了皇帝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而且当时的高拱已经是庶人,根本就没有这个势力去刺杀皇帝。所以这件事是假的概率更大。

高拱的病榻遗言

关于高拱的《病榻遗言》,常说是高拱死前,为了记录张居正的恶行,才编撰成文。并且其中高拱用词多有不实,真真假假参合进来,体现了高拱的政治智慧,以及体现出了高拱的政治权谋。因此,很多人会去考证《病榻遗言》,并写出自己的考论,以便后人参考。

《病榻遗言》封面

例如赵毅教授,对此就深有研究,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观点。他认为高拱没有具体的编撰时间,这书中没有序言,那么时间问题一直是后人争论不休的争论空间。赵教授认为《病榻遗言》是高拱在政治上遭到驱逐,在故乡居住,所编写对自己以往政治的回忆,以这个名字命名其书,有点像临终遗嘱。前面那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是临终遗嘱,这种说法就有点牵强,高拱将要死去,躺在病榻,人都早已昏迷,怎么可能还能写出2万多字的遗言呢?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权谋,也不是将死之人所能遗留的。

根据后人的考证,认为其编撰时间大概是在高拱患病不久之后,身体有所恢复,于万历元年编撰。此遗嘱是对隆庆六年的一系列朝中政重大政治事件的论述,把人物和场景回忆的淋漓尽致,这就呼应了上文的那个观点,认定不是高拱将死之时所编撰。

关于遗嘱出版时间,赵教授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是在万历十年前后的两年之间出版,但是赵教授并没有提供有力的史料作为观点的支撑,我们对此深表怀疑。我们只能通过其后人的说法,以及墓铭上的雕刻,推断出大概是在万历三十年左右。

评价高拱的一生

高拱在明朝中后期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在隆庆后期,当上了首辅兼任吏部尚书时期,针对当时明朝紧张的局势,勇敢地进行了改革,对振兴朝政起到重要的重要,在法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开创了隆庆时期改革的先河。针对宋明理学,他认为就是这些耽误了整个国家,对此展开了全方面的批判。并且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推动了明朝学术的发展。

“治世良相”高拱

明穆宗和内阁首辅张居正都对高拱的改革措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都认为其实“社稷名臣”。我们都常说张居正与其交恶,但是张居正对其的治世才能、道德品格等方面都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且这些评价都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的,这也是后人评价高拱的一些史料依据。

高拱的改革功绩不仅仅得到了皇帝和大臣们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民间许多政治家们的一致肯定,都认为他和张居正一样,都是明朝的“救世良相”。极为著名的《明史-高拱传》,是由张廷玉等人所编写的,极大地肯定高拱在清整吏治等方面上的功绩。

如果说过去的人对高拱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其杰出的政治改革,认为他在政治上跟张居正是同等地位,那么现代人对其的评价,重点放在他的哲学领域,他对宋明理学的高度批判,对王廷相气学的继承和发扬,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总之,根据思想、政治等方面对高拱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高拱是明朝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高拱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拱

    明朝高拱高拱生于1513年,卒于1578年,由此可见是明朝时期的人。高拱的祖辈为了躲避元末的乱世,从山西洪洞,迁移到了新郑高老庄村。因为我们都说他是新郑人,是汉族中人。高拱肖像他出身于宦官世家,从出生以来就受到了严苛的管教,因此5岁就会对偶,8岁就要诵千言,也许他的才华是被逼出来的,或许是他自身就有

  • 殷正茂贪得世人皆知为何高拱还让他挂帅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殷正茂

    明朝殷正茂,字养实,号石汀,安徽人,明朝的官员。1547年,殷正茂中进士,与张居正一同登榜,被授行人。殷正茂具有突出的军事才干,征集官兵十四万人,镇压黄朝猛之乱。因为突出的功绩,殷正茂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之后又召为户部尚书。三年之后,选择归乡,很久之后,又担任了刑部尚书。1592年,殷正茂去世。殷正茂

  • 李自成兵败之后 手下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末,李自成

    李自成手下谋士去了那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带领着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并攻破了北京。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下。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仅仅数月,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便联合明朝总兵吴三桂入山海关,并于山海关大战中击败

  • 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李自成所倚重的谋臣,在起义军中地位尊崇、身份显要。他们一个是李自成所封的“开国大军师”,一个则是大顺王朝的丞相。关于他们在李自成兵败后的下场,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说法,在解决

  • 牛金星受李自成重用,他为何还要背叛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牛金星,明朝

    可是为什么,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却最先站出来,背叛了李自成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农民起义多是贫苦百姓居多,但牛金星是个例外。牛金星是河南宝丰人,他出身于书香人家,从小勤学好读。到20多岁时中了秀才,32岁又中了举人。再加上他祖上有田,他又开私学授徒,因此,虽逢

  •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明朝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承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了宫殿,想跟大臣们商量商量破敌的计策;想不到,金殿之上,连一个大臣都捞不着。皇帝立刻变得相当绝望。于是,他跑到后宫里,吧全家

  • 王承恩只是个明朝太监,为什么清朝政府要将他葬入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对王承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皇陵里面埋葬的都是历朝皇帝和后妃,就连皇子都没资格进入皇陵,但是,在明十三陵里,却埋葬了一位太监,他的名字叫王承恩。说起明朝的太监,大家更熟悉是魏忠贤,是东厂与西厂,对于王承恩好像没什么印象,他凭什么能葬入皇陵呢?这个

  • 身份卑微的王承恩为什么能与皇帝合葬?康熙为他立碑题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太监王承恩的故事。每当提及太监的时候,网络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吐槽,其实这种反感情绪,都是源自于影视作品的极力渲染。没想到本来应该是值得同情的群体,此时却成为了奸臣的代名词。毕竟在古代的时候,想要成

  • 明初重臣夏原吉历经五位皇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夏原吉。自古大臣有忠有奸,有贪有廉,身居高位弄权作恶,是为“权奸”;脑满肠肥居高位,是为“庸臣”;居高位而不易其本,德才兼具,威望崇高,可谓“元老重臣”,夏原吉正是一位历经五朝的“元老重臣”,他凭什么得到明初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位皇帝的信任,原因只有两

  • 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