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承恩: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明朝太监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明朝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4/1/3 11:53:31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承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了宫殿,想跟大臣们商量商量破敌的计策;想不到,金殿之上,连一个大臣都捞不着。皇帝立刻变得相当绝望。于是,他跑到后宫里,吧全家老少杀了个精光。随后,自己也跑到皇城后边的煤山,想一口气自杀算了。

不用问,崇祯皇帝束手无策,极度绝望。最起码,身边的大臣们跑了;皇城外的李自成恼了,山海关之外的政敌们,肯定不会火中取栗。《明史》记载,崇祯皇帝一门心思地“上西天”,他极其恼火地发牢骚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想不到,临死还含怨群臣们,觉得自己被彻底给耽误了,即便自杀,也死得其所。

万事难料,谁能想到日暮途穷的崇祯皇帝,还能在最绝望的时候,碰上一位追随自己的“铁哥们儿”,他不是哪位名臣,更不是内宫的“知音”,反倒是一位服侍身边的老太监,他的名字叫做“王承恩”。

原来,这位王承恩始终对皇帝一片忠心,尤其在崇祯走投无路的紧急关头。他不能挽救这条尊贵的生命,只能默默地跟在角落里,保护这位主子,顺顺当当地自杀。

《明史》记载,王承恩当过“司礼秉笔太监”。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命他提督京营。那时,明朝的大势已去,京城内外,守城的士兵都没几个。王承恩亲自发炮,极为勇敢地守卫京城。末了,他也退缩在皇宫里,只能坐以待毙了。不过,他最惦记的还是四面楚歌的皇帝陛下。

在王承恩的护佑下,皇帝满肚子感慨,当然感触到了生死离别,怎么折磨了身边人士的真实本性,他想不到,最终护佑自己的,竟然是一位老老实实的“贴身太监”。最后,崇祯吊在古树上,死了。王承恩也拎着自我保护的利器(类似最原始的手枪),在崇祯脚下,慨然自杀了。

后来,入关的满洲人沾了大便宜,首先,打跑了李自成,接着,又在明朝的宫殿里,统御天下。清朝的当家人,很对得起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更褒扬那位王承恩。这位“贴身太监”居然有缘长眠在皇帝陛下身边,想必,他已经自我满足了。

标签: 王承恩明朝

更多文章

  • 王承恩只是个明朝太监,为什么清朝政府要将他葬入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对王承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皇陵里面埋葬的都是历朝皇帝和后妃,就连皇子都没资格进入皇陵,但是,在明十三陵里,却埋葬了一位太监,他的名字叫王承恩。说起明朝的太监,大家更熟悉是魏忠贤,是东厂与西厂,对于王承恩好像没什么印象,他凭什么能葬入皇陵呢?这个

  • 身份卑微的王承恩为什么能与皇帝合葬?康熙为他立碑题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太监王承恩的故事。每当提及太监的时候,网络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吐槽,其实这种反感情绪,都是源自于影视作品的极力渲染。没想到本来应该是值得同情的群体,此时却成为了奸臣的代名词。毕竟在古代的时候,想要成

  • 明初重臣夏原吉历经五位皇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夏原吉。自古大臣有忠有奸,有贪有廉,身居高位弄权作恶,是为“权奸”;脑满肠肥居高位,是为“庸臣”;居高位而不易其本,德才兼具,威望崇高,可谓“元老重臣”,夏原吉正是一位历经五朝的“元老重臣”,他凭什么得到明初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位皇帝的信任,原因只有两

  • 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

  • 夏原吉是谁?朱棣死前为什么叫他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夏原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一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

  • 主张废掉朱棣的黄子澄和齐泰,最后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子澄,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在削藩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最大,他们就是建文帝的亲信齐泰、黄子澄。1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他的理由是“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金川门缓缓打开,那么等待齐泰、黄子澄以及两人

  • 齐泰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齐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临终前,仍然对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不放心,所以安排了齐泰辅佐。建立帝登基以后,让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此时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齐泰则升任兵部尚书。齐泰与黄子澄可以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建议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很多人把朱允炆

  • 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

  • 《锦衣之下》严世蕃的结局是什么 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剧中严世蕃从一出场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长着一副怪异的眼睛,还有一个则是连陆绎在他面前都不得不服软,让人对他更加好奇,那么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他的结局怎么样?电视剧《锦衣之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中对于严世蕃的眼睛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来解释,更多是通过一些事件,从而来描述严世蕃究竟是个怎样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人如何 严世蕃是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电视剧《锦衣之下》正在热播中,该剧目前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受到大家的喜欢,在网上引起不小的热议,剧中主要讲述了在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和六扇门捕快袁今夏,两人携手办案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已经被里面的剧情给吸引了。剧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还有不少人物,在里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严世蕃便在其中,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