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结局如何?

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18 更新时间:2024/1/16 13:50:02

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李自成所倚重的谋臣,在起义军中地位尊崇、身份显要。他们一个是李自成所封的“开国大军师”,一个则是大顺王朝的丞相。关于他们在李自成兵败后的下场,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说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

先说说牛金星,据说,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他的父亲牛垧在鲁王府担任纪善,也就是品级为正八品的一种属官,此外,他的祖辈宗族也出了不少在县上或王府任职的人,所以牛金星的家境还算殷实。

由于世代读书的家族传统,牛金星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牛金星考中了秀才,到明熹宗天七年(1627)时,三十出头的牛金星又考中举人,原本牛金星的人生轨迹应当是和父辈一样,努力读书学习,当上一任小官,然后了此一生的,但四十多岁时,一次变故改变了他的一生。

崇祯十年(1637),牛金星得罪了同县很有权势的士绅。于是被诬陷强抢民女、偷税漏税。在明朝末年的腐败吏治下,牛金星因为人微言轻而被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到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卢氏县服差役。三年后,李自成帐下的李岩引荐他加入起义军,他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方针,帮助李自成安抚和收拢民心。闯王

除了出谋划策之外,牛金星还为李自成推荐了日后他的重要谋士宋献策。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便将牛金星封为天祐殿大学士。闯王的兵马攻入北京后,牛金星便一门心思唆使李自成举办登基典礼。结果,吴三桂便以此为借口入关,击败了李自成。

退回北京后,李自成便在武英殿仓促即位,牛金星则前往天坛祭天。第二天,这君臣二人便逃离北京,不久,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投降清朝,并于顺治九年(1652)去世。

与此不同的说法则是,牛金星没有投降,而是藏匿了起来,最后不知所终。

宋献策是牛金星于崇祯十四年(1641)推荐给李自成的。他出生于河南永城,曾经以算命为业,精通奇门遁甲等术数。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宋献策让放羊出身,学问不高的李自成十分佩服。

他重视宣传工作,用“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这样带有神秘感和迷信色彩的口号来发动群众,壮大了起义军的规模。也成功宣扬了明朝气数将尽、国运将终的"天命"。在宋献策的帮助下,李自成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宋献策还很有军事才能,崇祯十四年(1641),起义军攻打南阳。他提出迂回包抄的策略,大大消耗了明军的体力,并最终斩将夺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宋献策又展现出内政才华,他整顿风气、安抚百姓,派出许多官吏稳定地方,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又接连在定州、真定等地失利。宋献策便认为李自成并非他要辅佐的人,于是打算辅佐同为李自成帐下谋士的李岩。不过,李岩不久便被牛金星诬陷而死,他只得继续跟随李自成四处转战。

顺治二年(1645),清军将领阿济格在给多尔衮的战报中提到“获伪汝侯刘宗闵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他所说的宋矮子便是宋献策。战报里只说斩杀了刘宗闵,却没说将宋献策如何处置了。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其著作中曾有《宋献策》一章,他写道:"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如此看来,宋献策靠着他的术数本事在满人中深受欢迎,地位也很高。

标签: 李自成明朝

更多文章

  • 牛金星受李自成重用,他为何还要背叛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牛金星,明朝

    可是为什么,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却最先站出来,背叛了李自成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农民起义多是贫苦百姓居多,但牛金星是个例外。牛金星是河南宝丰人,他出身于书香人家,从小勤学好读。到20多岁时中了秀才,32岁又中了举人。再加上他祖上有田,他又开私学授徒,因此,虽逢

  •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明朝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承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了宫殿,想跟大臣们商量商量破敌的计策;想不到,金殿之上,连一个大臣都捞不着。皇帝立刻变得相当绝望。于是,他跑到后宫里,吧全家

  • 王承恩只是个明朝太监,为什么清朝政府要将他葬入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对王承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皇陵里面埋葬的都是历朝皇帝和后妃,就连皇子都没资格进入皇陵,但是,在明十三陵里,却埋葬了一位太监,他的名字叫王承恩。说起明朝的太监,大家更熟悉是魏忠贤,是东厂与西厂,对于王承恩好像没什么印象,他凭什么能葬入皇陵呢?这个

  • 身份卑微的王承恩为什么能与皇帝合葬?康熙为他立碑题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承恩,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太监王承恩的故事。每当提及太监的时候,网络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吐槽,其实这种反感情绪,都是源自于影视作品的极力渲染。没想到本来应该是值得同情的群体,此时却成为了奸臣的代名词。毕竟在古代的时候,想要成

  • 明初重臣夏原吉历经五位皇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夏原吉。自古大臣有忠有奸,有贪有廉,身居高位弄权作恶,是为“权奸”;脑满肠肥居高位,是为“庸臣”;居高位而不易其本,德才兼具,威望崇高,可谓“元老重臣”,夏原吉正是一位历经五朝的“元老重臣”,他凭什么得到明初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位皇帝的信任,原因只有两

  • 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

  • 夏原吉是谁?朱棣死前为什么叫他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夏原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一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

  • 主张废掉朱棣的黄子澄和齐泰,最后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子澄,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在削藩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最大,他们就是建文帝的亲信齐泰、黄子澄。1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他的理由是“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金川门缓缓打开,那么等待齐泰、黄子澄以及两人

  • 齐泰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齐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临终前,仍然对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不放心,所以安排了齐泰辅佐。建立帝登基以后,让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此时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齐泰则升任兵部尚书。齐泰与黄子澄可以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建议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很多人把朱允炆

  • 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