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初重臣夏原吉历经五位皇帝,靠的是什么?

明初重臣夏原吉历经五位皇帝,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3/12/7 22:33:29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夏原吉

自古大臣有忠有奸,有贪有廉,身居高位弄权作恶,是为“权奸”;脑满肠肥居高位,是为“庸臣”;居高位而不易其本,德才兼具,威望崇高,可谓“元老重臣”,夏原吉正是一位历经五朝的“元老重臣”,他凭什么得到明初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位皇帝的信任,原因只有两个字:忠诚,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忠于皇帝、忠于自己最初的信念。

夏原吉出生于明朝初年,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所以学习非常刻苦,小小年纪就能以文赚钱,养活母亲,时间一久,名声传扬开来,被州县推荐到太学院进修,又被选拔出来专门替皇帝书写诏令。有一次,太祖到太学院视察,生员们都在喧闹,只有夏原吉在专心用功,受到了太祖青睐,升任到户部任主事,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很得上级的赏识。后来,有人忌妒夏原吉的才能,想要陷害他,但太祖明察秋毫,知道夏原吉有大才,反将陷害之人处死,仍重用夏原吉。

太祖驾崩之后,建文帝即位,夏原吉被提拔户部右侍郎,奉命巡查福建,每经过一个郡县乡邑,便考察官员吏治水平,并如实上报上去,该提拔的提拔该罢免的罢免,路过每个地方还询问老百姓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一时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敬佩。

成祖朱棣即位后,曾大肆逮捕建文旧臣,有人便抓捕了夏原吉献给成祖,但成祖听闻夏原吉的名声政绩后,不仅将他释放,还委以重任,先升任户部左侍郎,再升至户部尚书。夏原吉果然没有辜负成祖重托,和吏部尚书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他列出三十多项建议,如裁减多余花费,减轻赋税,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都很简便容易实施。他说:“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实施,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永乐初年,夏原吉奉命治理浙江水患,先后疏通了吴淞江以及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等支流,治水期间,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经常没日没夜的忙碌,盛夏时也不打伞遮阳,还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贪图舒适?”,水患治理成功以后,苏州、松江一带的百姓大受益处,“黑衣宰相”姚广孝都称赞他有上古仁爱之心。

成祖时期,朱棣曾五次亲征北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征期间一应粮草兵马都依赖夏原吉悉心筹备安排,同时还要辅佐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总管朝政事务。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成祖又要亲征沙漠,夏原吉劝道:“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粮草都已不足。况且您圣体欠安,实在不易亲征啊。”朱棣听后大怒,下令关押夏原吉,并抄了他的家,北伐回程途中朱棣一病不起,病危之时幡然悔悟,对身边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啊”,说罢便溘然长逝,消息传回京城,太子朱高炽哭着跑到关押夏原吉的地方告诉他,夏原吉听后悲痛万分,哭倒在地上久久不能起来,忠君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仁宗朱高炽即位以后,夏原吉还再得重用,加封为太子少傅、少保,身兼太子少傅、少保、尚书三职,拿三份俸禄,经夏原吉极力推辞,皇上才允许他辞去太子少傅俸禄。夏原吉母亲去世的时候上书请求回家守孝,被仁宗拒绝道:“您是几朝的老臣了,在这危难时刻更应当与朝廷同舟共济,您有丧事,难道我就没有吗?”可见夏原吉有多么受倚重。

仁宗在位不到一年便骤然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就受夏原吉教导,再加上夏原吉是洪武年间一路过来先朝的重臣,所以更受皇帝敬重。当时朱瞻基的叔叔汉王朱高煦谋反,发布檄文,列举所谓的逆臣名单,夏原吉排在第一位。当时就皇帝是否应该亲征讨伐意见不一,夏原吉劝说到:“难道大家忘了李隆基的故事吗?”建议皇上应该亲征,先声夺人,果然顺利平叛。

宣宗朱瞻基虽然仁政爱民,知人善任,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但朱瞻基本人比较爱玩,还特别善于绘画,曾亲手画了一幅《寿星图》赏赐给夏原吉,其他的图画、服食、器用、银币、新奇好玩的赏赐,更是数不胜数,几乎每天都有。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六十五岁的夏原吉溘然长逝,夏原吉逝世后,宣宗还专门交待户部免除了他们家世世代代的赋税徭役。

夏原吉一生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敬服,忠君爱国,仁义爱民,以“忠诚”二字,得受明初五位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无愧于“元老重臣”四字。

标签: 夏原吉明朝

更多文章

  • 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

  • 夏原吉是谁?朱棣死前为什么叫他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夏原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一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

  • 主张废掉朱棣的黄子澄和齐泰,最后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子澄,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在削藩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最大,他们就是建文帝的亲信齐泰、黄子澄。1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他的理由是“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金川门缓缓打开,那么等待齐泰、黄子澄以及两人

  • 齐泰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齐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临终前,仍然对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不放心,所以安排了齐泰辅佐。建立帝登基以后,让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此时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齐泰则升任兵部尚书。齐泰与黄子澄可以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建议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很多人把朱允炆

  • 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

  • 《锦衣之下》严世蕃的结局是什么 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剧中严世蕃从一出场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长着一副怪异的眼睛,还有一个则是连陆绎在他面前都不得不服软,让人对他更加好奇,那么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他的结局怎么样?电视剧《锦衣之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中对于严世蕃的眼睛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来解释,更多是通过一些事件,从而来描述严世蕃究竟是个怎样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人如何 严世蕃是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电视剧《锦衣之下》正在热播中,该剧目前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受到大家的喜欢,在网上引起不小的热议,剧中主要讲述了在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和六扇门捕快袁今夏,两人携手办案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已经被里面的剧情给吸引了。剧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还有不少人物,在里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严世蕃便在其中,大家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什么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根据蓝色狮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锦衣之下》是由任嘉伦和谭松韵领衔主演的,袁今夏和陆绎两人的感情成为剧中的焦点,还特地设计了一些情节让他们碰撞出火花其中便有严世蕃将袁今夏送给陆绎这个剧情。其实严世蕃之所以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是因为从陆绎的眼中看出来他喜欢着袁今夏,所以才会自导自演了 一出戏,说是

  • 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明朝,倭寇

    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嘉靖十九年(1

  • 名臣胡宗宪: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钓鱼岛

    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如今,日本公然叫嚣要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政府明确表态,这是非法的,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些历史的斗争中,明代徽州绩溪龙川的胡宗宪,为中华古国的领土完整,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