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被朱棣器重的夏原吉,为何因为自己劝谏导致入狱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1/15 13:20:59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经深受建文帝重用,所以朱棣登基后,很多人都建议朱棣不要用夏原吉,但是朱棣不听,仍然提拔夏原吉为户部尚书。

其二,“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朱棣最看重的人,就是自己的嫡长孙朱瞻基。当初他有意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全靠解缙一句“好圣孙”,才让朱棣打消了这个念头,足以证明朱瞻基的地位。

而朱棣出征的时候,都让夏原吉留下辅佐朱瞻基,并且总管北京九卿事务,足以证明他对夏原吉的信任。

其三,“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夏原吉是户部尚书,户部是干嘛的呢?户部主要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夏原吉身为户部尚书,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经济。然而朱棣却常常请他去商议各种国家大事,甚至常常商议到凌晨,足见对他的重用。

朱棣就是如此重用夏原吉,可是永乐十九年,朱棣却突然下令,将夏原吉下狱,并且抄了他的家。夏原吉为何会被抄家呢?

原来当时朱棣正打算北征,于是与各部尚书一同商议,但是各部尚书皆认为此时不宜出兵。兵部尚书方宾称如今兴兵的费用不足,这让朱棣很不高兴,便询问夏原吉财政以及边防储备情况。

夏原吉说:“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朱棣本来做好准备,兴致冲冲要出征,结果个个都说不宜出兵,就连夏原吉都这样,这让朱棣感到极为扫兴。

之后工部尚书吴中又来劝说,说的话与夏原吉和方宾的差不多,于是朱棣将所有矛头指向夏原吉,随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关了夏原吉还是不解气,于是朱棣又下令抄了他的家,将其财产全部没收。

出了气以后,朱棣还是决定要出征,结果最终因粮尽不得不退兵。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听闻消息,马上跑去牢狱通知夏原吉,同时将其放了出来,共同商议丧礼事宜。

既然夏原吉是朱棣下令关押的,为何朱高炽还没有即位,就敢做主将他放出来呢?

当然,朱高炽自作主张放出夏原吉,这无疑是违背朱棣的意愿,属于不敬。但如果放出夏原吉,本来就是朱棣的意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当初朱棣病危的时候,曾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我。”三天以后,朱棣就病逝了。朱高炽收到消息后,询问朱棣病危前几日的情况,以及临终遗言,就知道了夏原吉的事。因此他第一时间跑去放出夏原吉,并与他商议接下来的事。

那么朱棣既然关押了夏原吉,为何又要暗示朱高炽放了他呢?

其实从朱棣说的那五个字就可以看出,他当初关押夏原吉,是出于一时的气愤。他心里明白,夏原吉对他是忠心的,而且夏原吉本人很有才能,要是有他辅佐朱高炽,朱高炽必定能做得更好。所以他特地说出“夏原吉爱我”五个字,让所有人明白,夏原吉是个忠臣。

朱高炽即位后,恢复了夏原吉的官职,不久又加封他为太子少傅。后来,又加封他为少保,许他领少保、太子少傅、尚书三份俸禄。可是夏原吉极力推辞,朱高炽便减了他太子少傅的俸禄,不过又在南北两京特意建了府邸赐给他。

十个月后,朱高炽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杨荣劝朱瞻基御驾亲征,但是朱瞻基有所犹豫。夏原吉便以李景隆为例劝说,朱瞻基这才决定亲征,结果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之后朱瞻基对夏原吉更加倚重,各种赏赐更是接连不断:“帝雅善绘事,尝亲画《寿星图》以赐。其他图画、服食、器用、银币、玩好之赐,无虚日。”

宣德五年正月,由于两朝《实录》修撰完成,朱瞻基又赏赐夏原吉很多财物。夏原吉于是入宫谢恩,然而回府之后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朱瞻基追赠其为太师,谥曰“忠靖”。不仅如此,朱瞻基还下令,永远免除夏原吉家的赋税徭役。

标签: 明朝夏原吉

更多文章

  • 夏原吉是谁?朱棣死前为什么叫他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原吉,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夏原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一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

  • 主张废掉朱棣的黄子澄和齐泰,最后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子澄,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在削藩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最大,他们就是建文帝的亲信齐泰、黄子澄。1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他的理由是“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金川门缓缓打开,那么等待齐泰、黄子澄以及两人

  • 齐泰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齐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临终前,仍然对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不放心,所以安排了齐泰辅佐。建立帝登基以后,让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此时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齐泰则升任兵部尚书。齐泰与黄子澄可以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建议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很多人把朱允炆

  • 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泰,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

  • 《锦衣之下》严世蕃的结局是什么 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剧中严世蕃从一出场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长着一副怪异的眼睛,还有一个则是连陆绎在他面前都不得不服软,让人对他更加好奇,那么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他的结局怎么样?电视剧《锦衣之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中对于严世蕃的眼睛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来解释,更多是通过一些事件,从而来描述严世蕃究竟是个怎样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人如何 严世蕃是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电视剧《锦衣之下》正在热播中,该剧目前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受到大家的喜欢,在网上引起不小的热议,剧中主要讲述了在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和六扇门捕快袁今夏,两人携手办案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已经被里面的剧情给吸引了。剧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还有不少人物,在里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严世蕃便在其中,大家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什么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根据蓝色狮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锦衣之下》是由任嘉伦和谭松韵领衔主演的,袁今夏和陆绎两人的感情成为剧中的焦点,还特地设计了一些情节让他们碰撞出火花其中便有严世蕃将袁今夏送给陆绎这个剧情。其实严世蕃之所以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是因为从陆绎的眼中看出来他喜欢着袁今夏,所以才会自导自演了 一出戏,说是

  • 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明朝,倭寇

    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嘉靖十九年(1

  • 名臣胡宗宪: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钓鱼岛

    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如今,日本公然叫嚣要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政府明确表态,这是非法的,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些历史的斗争中,明代徽州绩溪龙川的胡宗宪,为中华古国的领土完整,东南沿海

  •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