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建立时朱元璋给了李善长最高的待遇,为什么后来越来越讨厌他?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给了李善长最高的待遇,为什么后来越来越讨厌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78 更新时间:2024/1/25 10:56: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善长是跟朱元璋早早就一起闹革命的安徽同乡,其虽没有什么武功上的建树,但作为幕后英雄,他帮朱元璋把团队管理的非常有竞争力,因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大明开国初期,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都是非比一般的,朱元璋不仅把他封为第一功臣,还给了他最高的政治待遇——中书省左丞相,此外李善长的经济待遇在那批功臣中也是最高的。

但是,随着明帝国的往后发展,朱元璋却越来越讨厌这个耄耋之年的老头子,这是为什么呢?

在南京建都以后,随着全国性的统一战争的不断胜利,大明王朝迎来了全国性的由战乱走向和平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统治阶层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

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即相权与皇权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明化。这里面既有朱元璋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猜忌着称的强势皇帝方面的原因,也有李善长个人性格和处世等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天下未定的情况下,李善长的个性与才干是很让人刮目相看的,他多谋善断,勇于担当,这对于忙于战争与统一大业的朱元璋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但到了和平年代,对于已经没有战事忙乱的帝王朱元璋来说,李善长的迅速、果断、干练等优点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难以容忍的缺点,那就是对皇权的漠视与侵犯。

第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疑心重的强势皇帝,由于他童年和少年时代极度的卑微,饱受了人们的鄙视;在成年以后他就表现出极度的自尊,当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巅峰时,他的这种极度自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加上对历代相权与皇权相争经验与教训的借鉴,朱元璋从保护他的朱家基业万世永存的角度去考虑,当然会表现出对相权的讨厌甚至是厌恶。这一点可能是李善长所没有料到的。

第三,李善长有能耐,这没错。但是李善长很贪婪,什么都要。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当初拿他拿了胡惟庸的多少好处费就为他“说官”,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史书记载说:胡惟庸由一个小小的宁国知县,通过李善长的推荐,一下子被擢升为京官太常寺少卿,“(胡)惟庸以黄金三百两谢之”(《明太祖实录》),这可是正史明确记载的;与朱元璋结为儿女亲家了,还“让”侄子娶胡惟庸的侄女,为了李氏家族的利益,他也太不知足了;晚年即使“胡惟庸谋反案”爆发了,作为推荐人的他没被处理,居然还精神矍铄的盖起了府宅花园,等等,这一切就充分暴露了李善长贪婪的本性。

第四,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共患难易,同富贵难”的说法,这在历代君臣中屡见不鲜:范蠡、文种与勾践韩信萧何刘邦,等等。朱元璋尤其是以雄猜着称于历史,所以明初位于权力中心仅次于皇帝的宰相兼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自然就成为权力斗争的主角。

由于政治形势和权力中心人物心态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洪武初年作为帝国权力中心的第二号人物左丞相李善长恰恰又没有及时看清世事变化,在心态、工作作风与行事态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是依然故我,甚至有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本敢于任事、当机立断等优点此时变成了目中无人、擅自独断的缺点,这就使得身居大明帝国最高权力宝座的朱元璋显得“无关紧要”,同时这也是相权对皇权的不恭或侵夺,至少在朱元璋看来是这样。一次两次,尚可宽容,但一旦次数多了,就难以容忍了。加上李善长为人处世“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侵犯了他的权限,他马上奏请皇上,罢免了他们的官职;御史中丞刘伯温在立法问题上与他有了不同意见,他就破口大骂,毫不容人。《明史·李善长传》

由此看来,李善长这个人很霸道,也很阴险,是一只“笑面虎”,凡是他看不顺眼的人,或者冒犯他的人,他绝不宽容,予以无情的打击,按个罪名,上奏朱元璋加以罢黜。因此说,李善长在官场人缘关系不太好。这些被他罢免的人或与他有矛盾的人并不会善罢甘休,也会有人到朱元璋面前“哭诉”,“哭诉”的人多了,在所难免让朱元璋产生了一种印象:李善长霸道、专横,甚至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于是他要对李善长有所限制。但朱元璋也清楚:李善长权高望重,更何况其周围还活动着一棒子淮右老乡新贵;如果对他处置不当,会引发很多的不良后果。所以朱元璋只能先“忍”着,等待合适的机会,同时又表现出一些对李善长的疏远。

就这样,朱元璋与李善长由原先相似的生活作风与奋斗目标,现在则形成了异样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已然不能再继续合作下去了。

由此说来,朱元璋诛灭李善长一族,甚至废除宰相制度,都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那就是扫除一切对朱家天下稍有威胁的人,时刻树立起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标签: 明朝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李善长真是为人怎么样?他是怎么触怒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要说朱元璋从打天下到治天下,谁是第一功臣。我想大家肯定会说刘伯温、常遇春、徐达、汤bai和等。其中有个人,在战功方面都没有什么建树,也不是什么神机妙算的人,那个人就是李善长。要说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看看他

  • 李善长放权种田又年事已高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善长和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

  • 李善长回家耕田种地,最后为何还是被斩首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善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明太祖朱元璋年间各色血雨腥风的大案里,大明开国“左相国”李善长的被杀,可以说桩让当时多少人想不到的事儿。要知道,这位大明开国的“萧何”,朱元璋时打天下年间功劳苦劳一堆的“大管家”,明朝六部官制礼仪制度的制定

  • 郑芝龙是谁?曾经的海上英雄,海上长城的守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对郑芝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661年,也就是清顺治18年10月,顺治皇帝将明朝降臣南安侯郑芝龙押赴燕京柴市斩首,并夷灭郑氏一族。这场灭门惨祸一时间震惊朝野。据史料称,清朝廷处死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对抗清廷有直接关系。曾经的海上英雄被清廷所杀明朝后期,

  • 他是明末抗荷英雄,揭秘郑芝龙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郑芝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明朝一度退到了长江一带,好似有几分演绎宋金故事的倾向。然而在短短十几年间,南明就土崩瓦解,基本就剩下福建的明郑一脉。但在明朝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有一个人混得风生水起,将自己的命运跟南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

  • 郑芝龙帮助隆武帝夺得帝位后,为什么又要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芝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45年闰六月二十五,距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在北京城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举行了一场皇帝的登基大典,登基的是明朝的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此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代,关于唐王

  • 被李自成煮了吃的最肥王爷朱常洵体重有多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

    360斤,这是人的体重,没错。这样体重的人,在大家的身边也是不多的。历史上,有一位王爷,他360斤,堪称史上第一肥王爷。他叫朱常洵,福忠王,大家习惯称他老福王。他是明神宗第三子,因为自己的母亲郑贵妃恃宠,神宗欲立他为太子,但引起国本之争。最后受封福王,神宗给他的赏赐很多,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

  • 被煮熟当下酒菜的中国皇族福王朱常洵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常洵

    红潮导语:至于那三百多斤的躯体,李自成也充分利用,“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灼王血,杂鹿醢尝之,名曰福禄酒”,剔去毛发,拔掉指甲,又杀掉几只鹿,放在一起炖了几大锅,摆酒开宴,名叫“福禄酒会”。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下场悲惨——遭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由崧的下场悲惨

    1645年,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由于史可法毫无作为,而使得扬州轻松被八旗兵攻克,导致了扬州老百姓白白被屠戮而不是像江阴老百姓那样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抵抗而死,死得其所也有价值。网络

  • 揭秘朱由崧为什么被称为“蛤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由崧

    崇祯十七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留下罪己诏之后,在眉山自缢,由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皇朝在这里结束。同年五月,马士英、阮大铖及四镇军阀在南京拥立朱由崧登基,改元弘光,成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网络配图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与崇祯乃堂兄弟的关系。按理来说,崇祯皇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