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4/1/12 23:54:00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

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为朱允炆的潜邸旧臣

齐泰的才能最开始受到注意其实是在洪武朝。朱元璋老早就发现了他的奇异之处。后来他受到朱允炆的充分信任,未尝不是与此有关。换句话说,齐泰极有可能是朱元璋为朱允炆挑选的王佐之才。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

齐泰最初的姓名为齐德,洪武十七年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曾在礼部、吏部担任主事这样的基层官员。后来雷震谨身殿,朱元璋到郊庙祈祷,挑选历官九年且没有过错的官员作为陪祀,齐德便是其中之一。此时是朱元璋第一次认识他。应该是他表现比较好,朱元璋亲自为其改名,赏赐了一个“泰”字,从此之后齐德便改名为齐泰。皇帝赐名,这在古代意味非凡,也是莫大的荣幸。整个洪武朝得其赐名者,寥寥无几。

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以兵部郎中擢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曾多次单独召见他。他曾向其询问边将姓名,上至总兵,下至千总、把总,齐泰都对答如流。朱元璋又问各省的山川地理和人口,齐泰将袖中随身携带的小册子拿出来递给朱元璋。册子上对于这些内容都有简要、详尽的记述。他有空闲,都会仔细阅读记忆,相当于掌中书。朱元璋对齐泰的用心感到惊奇不已,对他越加喜爱。

也因为如此,朱元璋将齐泰推荐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平素便经常与齐泰交往,向其请教问题。《明史》称:“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可见,在洪武朝时,齐泰已经成了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削藩策略在这时已经开始商议了。

2、齐泰成了朱允炆应对朱棣的一个筹码,随战争胜负而任用或罢黜

朱允炆即位后,齐泰立即升任为兵部尚书。建文元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朱允炆开始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讨伐燕王,后来在真定为燕军所败。之后在黄子澄的坚持下,朱允炆又任命李景隆接任。可是李景隆乃是一纨绔子弟,没有韬略,很快便被朱棣大败而回。至此,朱允炆才开始为当初的强力削藩感到害怕,以致于进退失据,毫无章法可言。

当李景隆大败之时,朱棣给朱允炆去信,指责他的各种过错,其中很大部分便是在诋毁齐泰与黄子澄。朱允炆自认为很聪明,他觉得捉住了朱棣话中的关键点,齐泰与黄子澄。于是两人的罢黜便成了他应对朱棣的策略。

刚接到朱棣的来信,朱允炆即将齐泰兵部尚书的官职解除,表面上作出了一副去除佞臣以谢燕王的态度,希望燕王得到消息后能够罢兵。他担心燕王得不到消息,命李景隆写信给燕王,告诉他齐泰二人确实已经被罢黜了,且已经离开了南京城。朱棣在朝中其实有很多细作,这种事自然早就知道了。不过他也不傻,朱允炆肯定只是做个样子,表面文章。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朱允炆在南京给他们找了个秘密地方,让他们在此居住,照常处理公文、谋划军事。朱棣不管朱允炆的作为,该干嘛干嘛。

后来盛庸在东昌府取得大捷,朱允炆的腰杆又挺了起来。他于是告祭太庙,重新任命齐泰为兵部尚书。可惜好景不长,夹河之败后,朱允炆再次将齐泰二人罢黜。这次比较彻底,直接将齐泰遣出了南京城。然后再次发文告诉朱棣这个消息。朱棣这次回复了,信中说,这是缓兵之计。他不仅没有放松攻伐,而且变本加厉。

再后来,朱棣的军队眼看就要过长江了,朱允炆心神失守,派人将齐泰召回,希望能够起死回生。可是当齐泰从外地往南京赶的时候,南京城已然易主,朱允炆自焚。齐泰只得远离南京,再图大事。可是不久,便被燕军抓住了。最终与黄子澄、方孝孺一同被处死。

3、结语

齐泰只不过是朱棣起兵和指责朱允炆的一个借口或幌子,背后掩饰的是他的野心。可惜朱允炆竟然当真了。他一厢情愿地认为罢免了齐泰,朱棣就会退兵。第一次没有成功,朱棣以为是罢黜的不够彻底,不仅真正罢免了齐泰,还真正将其赶出了南京。可是朱棣仍然没有退兵,朱允炆竟然也不想着立马将齐泰召回。直到最后快要没希望了,才想起来。朱允炆真的是将幼稚与天真进行到底。打败朱允炆的不是朱棣,而是天真。齐泰之事就可见一斑。

另外,朱允炆与其他的皇帝一样,有错不从自身寻找,总是将其归结于别人,也就是大臣。后来齐泰真的被驱逐,除了朱棣的因素外,朱允炆心中估计是将发起削藩、靖难之役失败的过错,都归到了他的身上。都怪你挑拨离间,都怪你想出这个馊主意,都怪你不会遣将用兵。可怜齐泰不遇明主啊。

标签: 齐泰明朝

更多文章

  • 《锦衣之下》严世蕃的结局是什么 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剧中严世蕃从一出场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长着一副怪异的眼睛,还有一个则是连陆绎在他面前都不得不服软,让人对他更加好奇,那么严世蕃的眼睛是怎么回事?他的结局怎么样?电视剧《锦衣之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中对于严世蕃的眼睛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来解释,更多是通过一些事件,从而来描述严世蕃究竟是个怎样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人如何 严世蕃是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电视剧《锦衣之下》正在热播中,该剧目前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受到大家的喜欢,在网上引起不小的热议,剧中主要讲述了在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和六扇门捕快袁今夏,两人携手办案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已经被里面的剧情给吸引了。剧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还有不少人物,在里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严世蕃便在其中,大家

  • 《锦衣之下》严世蕃为什么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衣之下》

    根据蓝色狮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锦衣之下》是由任嘉伦和谭松韵领衔主演的,袁今夏和陆绎两人的感情成为剧中的焦点,还特地设计了一些情节让他们碰撞出火花其中便有严世蕃将袁今夏送给陆绎这个剧情。其实严世蕃之所以要把袁今夏送给陆绎,是因为从陆绎的眼中看出来他喜欢着袁今夏,所以才会自导自演了 一出戏,说是

  • 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明朝,倭寇

    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嘉靖十九年(1

  • 名臣胡宗宪: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钓鱼岛

    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如今,日本公然叫嚣要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政府明确表态,这是非法的,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些历史的斗争中,明代徽州绩溪龙川的胡宗宪,为中华古国的领土完整,东南沿海

  •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

  • 明代抗倭功臣胡宗宪的权力有多大?古今只此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你真的了解胡宗宪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随着《大明王朝1566》《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热播,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也逐渐走入大众的眼帘中。他为了抗倭大业,违心依附于严党,因此导致他声名不佳;甚至他麾下的俞大猷、戚继光声名皆在其上。其实,胡宗宪在总督东南数省的岁月中,作为最高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的斗争是很残酷的,许多人可能本身立过大功,做过许多对百姓有好处的事,但是因为他们投靠的人倒台了,因此就会被人打压。今天我们要说的胡宗宪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来是抗倭名将,剿灭了许多海盗,让沿海的百姓过上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的一生是怎样的?胡宗宪经历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宗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过《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朋友都知道,戚继光虽然刚正不阿,但他出仕于嘉靖,那时正是严党的天下,若不依从严党,不论才能多大都无用武之地,甚至被杀。比如不依附严党却大败过倭寇的南方督抚朱纨、张经最终都是因得罪严党而身首异处。戚继光能在剿倭

  • 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和冯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明朝的太监确实牛,不过大多名声不太好。冯保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恶名,但总的来说,他是明朝难得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推行,冯保是幕后功臣。所以,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明朝的权力结构与冯保的地位明朝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