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14 7:25:08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崇祯自缢后要是没有史可法立朱由崧为皇帝,也许清军一入关就直接把中原都走。那我们大汉名族的颜面真是要给丢净了,正因为有史可法,才有后来的李自成,才有反清复明,虽然在之后,李自成的军队自身四分五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维护民族最后一点荣誉上,史可法做了表率作用,明朝许多残余势力就是因为史可法的坚持不投降,才唤醒的名族自豪感,和清军斗争到底。

也有对史可法的军事和政治贡献持否定态度的,顾城就认为史可法在整个明崇祯年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反而作为政治家的他在决策新君王上犯了致命性错误,在军事上虽然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却并没有什么作为,在抗击清军的时候,史可法手下的军队大多都投降,变成清军的战斗力。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就不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史可法非常孝顺,乡里人都知道这个大孝子,崇祯元年的时候,史可法考中了进士,崇祯八年史可法被提升到右参议的位置,并且有了自己的领地,池州、太平作为史可法把守的两座城池对史可法在军事上的造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朱由崧成为明朝皇帝,并由史可法辅佐,但是受到马士英的陷害史可法被迫离开。

弘光元年,清军南下,史可法驻守扬州,无奈又被马士英陷害,手下大臣左良玉也战死沙场,清顺治二年,清兵围聚扬州城,曾想要劝降史可法,采取不流血的战争,但是史可法固守城池,以少对多。只好采取大炮强行攻破城门,史可法想要自杀,被手下拦住,说只要将军不死就有希望东山再起,史可法出逃的时候清军下令屠城,史可法站出来投降希望能保存百姓的安危。史可法死后,被赠予谥号“忠靖”,在现在的江苏扬州,史可法纪念馆被修建起来,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算是对这位明末爱国将领的一份缅怀。

史可法左光斗

明朝有一对有名的师徒二人,爱国将领史可法和一代文官左光斗,史可法年轻进京赶考的时候没有地方住,是住在庙里凑合着过的,左光斗作为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就发挥一下高风亮节的风气,穿着便服就到各个寺庙里寻访去了,顺便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塑之才,找找看有没有忧国忧民的人才。

这不就看到年纪轻轻史可法,却见这青年长得好生俊俏,这时的小憩必定是先前的奋笔疾书后的养精蓄锐。不由心中一惊,在看下去,发现少年笔力不凡,不仅字迹工整,内容饱满,还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左光斗不由心生善念,他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青年身上,出来后仍不忘问寒问暖,寺僧告诉他书生的名字是史可法,左光斗牢牢铭记。

审阅卷子的时候,左光斗看到一篇长文,感受到浓浓的亲切感,那种似曾相识却又捉摸不定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触动人心,那一份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气节,是当今世界难能可贵的,不是举世罕见的,只有我曾近见过的人能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当即判断这一定是史可法的作品。

史可法考中进士后两人关系更是亲密无间,左光斗让史可法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以身许国,除了经常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左光斗对史可法这个初来乍到的小毛孩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然而魏忠贤狗贼当道,左光斗参与的打击宦官的组织事件败露,左光斗入狱,受到残酷的刑法折磨,史克法数日不见恩施,料想其中必有蹊跷,一打听才知,老师已经锒铛入狱,史可法通过各种途径买通看守的狱卒,只为见恩师一面。史可法乔装成捡垃圾的前往相见,两人一见面,便泪不成声,史可法见老师被折磨成这副样子,不经想起了当年的裘皮大衣之恩,愈加悲伤,左光斗见是史,哪有不想念的,却无奈国难当头,怎是在乎儿女之情的时候,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又岂在朝朝暮暮。左光斗明白史可法的心意,但是……“你身为国家重臣,怎么让自己陷于这样为难的境地,快快离我而去,完成你的宏图大业。”

史可法不敢多说,恩师的这一份情谊,史绝对铭记在心。之后史可法担任过很多朝中要职,他时刻不忘恩师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怠慢清军打到江南后壮烈牺牲。

标签: 史可法名将

更多文章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坚守孤城却无人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可法,明朝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史可法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645年,大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包围了扬州城,当时镇守扬州城的,正是明末抗清大将史可法。史可法一边坚守孤城,一边想方设法向南明求救,可是南明其他三镇总兵却无动于衷。后来清军用大炮轰城,史可法没有办法,只能写

  • 史可法是怎么撑住南明的?用鲜血与忠诚铸就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硬骨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可法,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史可法是怎么撑住南明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崇祯17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破竹之势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上吊自杀,明朝政府到此覆亡。 这时候,在山海关镇守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当农民军进入北京后,他丧心病狂,宁愿出卖自己的祖国,而去依

  • 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为何知名度不高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可法,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史可法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孙兆奎,字君昌,江苏吴江人,生年不详,明末举人、抗清英雄。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孙兆奎投奔镇守扬州的督师、兵部尚书史可法。不久,扬州失守,史可法被俘,不肯投降清军被斩杀。多铎率清军疯狂屠城,十天内,扬州城八十万人惨遭屠戮

  • 史可法为什么没能在扬州坚守更长的时间呢?当时的扬州城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可法,明朝

    史可法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扬州从隋唐两朝开始,就是江淮流域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如果占领了扬州,就可以威胁从江南向北方输送粮食税赋的大运河。因而没有朝代会不重视对这座城市的保护。然而,在1645年的清军南下攻势中,扬州城以非常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攻陷。为什么一

  • 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健

    刘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两朝首辅,生于公元1433年,去世于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洛阳人氏,字希贤,号晦庵。刘健明英宗一朝登进士第,但是却是在明宪宗一朝本身的才华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他在明宪宗时期任职东宫讲官,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后的明孝宗相处融洽,培养了极佳的默契。明

  • 徐溥廉洁奉公的好首辅 却因何闹出黄河决口的大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

    咱都知道有个典故叫做《徐溥储豆》,今天咱就来说一说这位固执的清官徐溥。 弘治元年(1488年),清洗了前朝旧臣的明孝宗朱佑樘,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套内阁班子:刘吉,徐溥,刘健。三个人都是朱佑樘做太子时的老师,其中两个在前面已经露过面了,刘吉是根标准的老油条,刘健是门性格暴烈的炮筒子,露面不多的,却是徐溥

  • 明朝首辅大臣徐溥:大臣赠他《清明上河图》,他为何转手送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明朝

    对徐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字面意思是,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后来这句话也用来告诫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关于这一点,明朝有位重臣就做得很好。这位明朝大臣叫徐溥,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就决定要效仿古人每日自省。不过他与曾子的自

  •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内阁首辅,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清明上河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徐溥的故事。明孝宗朱祐樘在赶走刘吉后,终于将自己心仪已久的徐溥任命为首辅大臣,至此他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十七位内阁首辅。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宜兴县洑溪(今江苏省

  • 明朝所有首辅里出身最差的,揭秘杨士奇的为官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士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明朝所有的首辅里面,杨士奇大概是出身最不好的一个了,他一岁丧父,母亲不得已改嫁,结果继父又得罪权贵被发配陕西戍边,且不幸死在了那里。杨士奇只能靠教书来维持母子生活,《明史》形容其“贫甚,力学,授徒自给”。但就是这样一个命途多

  • 已经过继给别人的杨士奇,为什么能复还姓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杨士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提起永乐年间的才子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大文豪解缙,解缙由于太高估自身能力,妄想干预立储君之事,最后惨死。然而这些不影响他的名气,甚至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盖过同时期的杨士奇。杨士奇比解缙大了三岁,但是解缙在洪武年间就中了进士,被朱元璋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