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

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1/13 4:15:24

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

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宪初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就显示出了能臣的才干。他先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后对为害多年的强盗进行安抚劝降。胡宗宪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已牛刀小试了一把。嘉靖二十一年(1542)起,胡宗宪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回乡守孝五年。期间,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以御史身份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也颇有作为。嘉靖三十年(1551),他又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入仕的十年里,政绩显著。嘉靖三十三年(1554),33岁的胡宗宪被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这次任命进一步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他抓住了机遇,在东南海疆建立了抗倭奇功。

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起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骤然加剧。胡宗宪此时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足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临行立下誓言:表示不擒获王直、徐海两大倭寇首领,誓不回京。上任伊始,针对辖区内官兵纪律松驰的现象,他以赏罚为手段,大力整顿,很快使军纪士气就得到恢复。

胡宗宪到浙江不久,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以祭海为名,到沿海督察军务。赵文华为人小气奸诈。浙江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因没有投其所好,先后被他陷害而死。胡宗宪在与赵文华共事时,小心谨慎,圆滑行事,不仅没有开罪赵文华,还极力讨好他。在赵文华的力荐下,胡宗宪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军务。至此,胡宗宪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他一方面招揽各种人才,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足智多谋科举不得志的奇才文人徐渭招为幕僚;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练兵。

胡宗宪在对倭患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实力强大的王直是东南倭患的核心人物。而他的前任们只懂以武力剿杀倭寇,不懂智取,最后不但没完成朝廷使命,还招杀身之祸。为避免重蹈覆辙,胡宗宪制定剿抚并举的策略,用计谋招擒王直。为表示招抚王直的诚意,胡宗宪与王直自认同乡,将王直的家人从监狱中放出来,并妥善安置。同时,胡宗宪还派有勇有谋的王姓千户装扮成卖菜人,接近王直,并很快骗得信任。一天晚上,趁王直到王千户的船上饮酒的机会,王千户将船的缆绳解开,使船顺水漂到岸边。胡宗宪终于有机会见到王直。并对他礼遇有加。这样,王直对胡宗宪的防范开始松懈,最后被斩杀。

对于另一伙倭寇,胡宗宪曾派人给倭寇头目徐海送去招降书,为表示招抚的诚意,胡宗宪送给徐海和王翠翘大批价值不菲的财物。还派人私下对王翠翘说:“徐将军如投诚,定可当上大官,你也会被封为诰命,衣锦还乡,这比海上为寇强多了!”出身官宦人家的王翠翘听后心动,力劝徐海归顺,并设计将陈东和麻叶等倭寇头目献给胡宗宪。徐海对她言听计从,结果反加快了覆灭。

事后胡宗宪卷进了官场集团的政治斗争,最终断送了性命。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升迁的,在人们的眼里,他属于严党。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失宠,所谓“树倒猢狲散”,有人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很快皇帝下令罢免他的职务,念其抗倭功劳,皇帝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失落回到家乡。

胡宗宪原想就此退居乡野,不问政事,可他的政敌们没有忘记他,嘉靖四十四年(1565),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意外发现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嵩儿子严世蕃作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胡宗宪自拟的圣旨一道。皇帝闻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胡宗宪被押赴至京。在狱中,他写下万言的《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石沉大海,彻底绝望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身亡,年仅五十四岁。

标签: 胡宗宪明朝倭寇

更多文章

  • 名臣胡宗宪: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宗宪,钓鱼岛

    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如今,日本公然叫嚣要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政府明确表态,这是非法的,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些历史的斗争中,明代徽州绩溪龙川的胡宗宪,为中华古国的领土完整,东南沿海

  •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

  • 明代抗倭功臣胡宗宪的权力有多大?古今只此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你真的了解胡宗宪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随着《大明王朝1566》《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热播,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也逐渐走入大众的眼帘中。他为了抗倭大业,违心依附于严党,因此导致他声名不佳;甚至他麾下的俞大猷、戚继光声名皆在其上。其实,胡宗宪在总督东南数省的岁月中,作为最高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的斗争是很残酷的,许多人可能本身立过大功,做过许多对百姓有好处的事,但是因为他们投靠的人倒台了,因此就会被人打压。今天我们要说的胡宗宪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来是抗倭名将,剿灭了许多海盗,让沿海的百姓过上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的一生是怎样的?胡宗宪经历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宗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过《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朋友都知道,戚继光虽然刚正不阿,但他出仕于嘉靖,那时正是严党的天下,若不依从严党,不论才能多大都无用武之地,甚至被杀。比如不依附严党却大败过倭寇的南方督抚朱纨、张经最终都是因得罪严党而身首异处。戚继光能在剿倭

  • 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和冯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明朝的太监确实牛,不过大多名声不太好。冯保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恶名,但总的来说,他是明朝难得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推行,冯保是幕后功臣。所以,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明朝的权力结构与冯保的地位明朝的权

  • 冯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太监 为何连皇帝都有些畏惧这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

    对明朝太监冯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从来不乏权倾朝野的宦官,他们站在离天子最近的位置,借着便利条件迅速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此时,早已无法尽人事的太监们无法追求寻常人的生活,只能将目标瞄向财富和权力,明朝太监冯保就是其中典型。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

  •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文忠,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文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

  •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怎样的?包括了哪两方面的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说到王阳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心”思、禅宗的“

  • 王守仁的故里是哪里?他到底是绍兴府余姚人,还是宁波市余姚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守仁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王守仁是驰名中外的名人,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王守仁小时候曾经叫王云,为什么会改名守仁呢?王守仁之所以取名云跟王守仁出生的时候异象有关。王守仁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