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汤是如何歼灭郅支单于的?他花了多长时间?

陈汤是如何歼灭郅支单于的?他花了多长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55 更新时间:2023/12/14 6:33:33

陈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前60年,匈奴王位之争,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双方人马经过数年的交战,都已元气大伤。于是分别寻求汉朝廷的支持,有次呼韩邪入汉朝拜天子之时,郅支乘机将呼韩邪的领地抢了过来。随后汉朝派兵帮呼韩邪收回了失地,郅支为此心怀不满,到了公元前44年诈称归附汉朝,请求汉朝庭交还质子,随后便杀害了前来送还质子的汉使谷吉。

郅支清楚这下自己彻底得罪了汉朝,便开始谋求西进避祸、养精蓄锐。这时刚巧康居向自己求援,希望联手攻打乌孙,郅支单于顺势引北匈奴大军进驻康居。远离了汉朝的威胁,郅支凶残的本性暴露出来,开始频繁攻打乌孙,大肆烧杀抢掠,勒索周边的大宛等小国,从此实力不断壮大。并且自恃地势偏远,大汉军队鞭长莫及,对于汉朝庭讨回谷吉尸体的要求也不买账,还出言挑衅大汉,越来越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很快到了公元前36年,急于出人头地的陈汤,他的调动申请终于得到了批准,汉朝廷封他为西域都护副校尉,并让他带着一支老弱护军向西域开拔了。在路上他频频爬上山头,考察边关的地形地貌,到了驻守的地方,陈汤了解到郅支单于已经在康居建立很深的根基,掌握着大片的疆土,实力日益强大,并且已经开始建设城防。

此时,陈汤意识到,郅支单于的影响力正渐渐建立起来,而且谷吉的尸骨至今没能讨回,势必会削弱大汉的的威信,西域其他小国,最后会倒向大汉还是郅支就不确定了,大汉将士多年浴血征战换来的边关太平将被打破。

随后陈汤把郅支日后必成汉朝大患,打算抢先下手将其挫灭建城安居的想法,以及自己精心构想的作战方案都跟甘延寿和盘托出了。甘延寿也觉得有道理,不过他坚持向朝廷请示过后再决定。然而战机稍纵即逝,可甘延寿死活就是不同意果断出兵。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陈汤心急如焚之际,甘延寿忽然一病不起。陈汤趁机掌权,假传圣旨调集大汉在西域的驻军,连同召集来的西域附属国军队,组成了一支浩大的队伍。然而就在陈汤准备发兵的时候,甘延寿被调动军队的动静给吓得从床上跳了起来,赶忙出来制止陈汤举兵。举兵木已成舟,陈汤愤然拔剑指着甘延寿问:是动摇军心死在我剑下,还是随我灭了匈奴?

甘延寿气的一跺脚索性跟陈汤一起干了,随即率领几路大军杀向康居城,由于郅支单于向来残暴,康居人对他恨之入骨,甘愿给陈汤做内应。一个深夜,单于城上空箭矢如雨,火光如昼,郅支单于身边的亲随及妻妾数人中箭而死。郅支单于已成困兽之斗,大汉联军顽强攻城,康居士兵死伤惨重。战至天明,郅支单于身首异处。

再后来的事,就是陈汤将后来将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挂于高杆上,每到一个地方,那些小国君主都能看到反叛大汉朝的郅支单于首级。在传首示边的过程中,还有陈汤亲手纂写的檄文也传遍整个西域,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今天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国家强大的时候,任何威胁都是纸老虎,覆灭郅支单于的,不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的艰苦奋战,而是汉元帝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尉、第一次领军的陈汤。国家强大,陈汤一呼百应,率领西域诸国就将背叛汉朝、为祸一方的郅支单于斩于马下,此等壮举,后世唐朝的王玄策也曾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国家强大,何其壮哉!

标签: 陈汤西汉

更多文章

  • 他是西汉著名将领,揭秘陈汤攻灭郅支单于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汤,西汉

    汉宣帝时期,发兵十五万出塞北击匈奴,常惠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在解忧公主的帮助下,与乌孙王率领乌孙军在西域成功截击匈奴主力,激战后斩获匈奴主力四万多人。 次年,匈奴纠集大军,计划报复乌孙,不巧在半路遇上暴风雪,匈奴大军冻死无数,自此匈奴元气大伤。因为对汉军和在西域的接连失利,匈奴内部分裂为五单于,相互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怎么回事?刘邦为何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仲舒,刘邦,西汉

    董仲舒为什么用“天人感应”来戒惧皇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

  • 汉武帝为何要听董仲舒主张的“独尊儒术”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董仲舒

    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国家“大一统”的认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 汉武帝丞相公孙弘整人术 坑死主父偃 逼走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猛蹿。网络配图其中最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齐地菑川人公孙弘在“耳顺”(六十岁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

  •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董仲舒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

  • 董仲舒为何会想用神秘主义来制约皇帝的​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汉武帝,董仲舒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董仲舒开始的,可是董仲舒在思想史上一般被称作新儒家。新儒家和传统儒家的主要区别就是要和秦制兼容,不能反对秦制。但是也不能说,董仲舒就完全放弃了儒家的这些东西,他实际上也还是想对皇权有所制约的。那“革命”不能讲了,怎么办呢?董仲舒就想了一招,就是大量引进所谓的“谶纬之学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仲舒,新儒学,汉朝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

  •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大而无当光说不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汉武帝,董仲舒

    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位。另有一些人却相反,虽然有抱负,有思想,也能勤奋工作,但始终得不到重用,有时甚至还会受到伤害。这样的例子很多

  •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董仲舒,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