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交简介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生平

刘交简介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96 更新时间:2023/12/6 1:23:53

楚元王(?~前179年),即刘交,汉高祖弟,字游。年轻时,他与申公、穆生、白生等人俱在荀子的门人浮邱伯处学习。秦朝建立后,禁诗书,他们离开浮邱伯,结束学业。刘邦起义后,刘交与萧何、曹参等人跟随其兄刘邦投奔景驹,归了项梁。后来随从兄长刘邦西进。刘邦与秦军战于蓝田之后,在灞上封刘交为文信君。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刘交为楚元王。

楚元王刘交就任国王后,任用他的同学申公、穆生、白生为中大夫。吕后(吕雉)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派其子刘郢客与申公向浮丘伯学习《诗经》毕业。他的同学申公为《诗经》作传,即解释《诗经》,号称《鲁诗》,楚元王刘交也为《诗经》作传,称为《元王诗》,后来此书亡佚。

楚元王刘交共在位23年,他的太子刘辟非早卒,楚元王去逝后,汉文帝令其子上邳侯刘郢客继位,是为楚夷王。楚夷王在位4年,死,其子刘戊继位。汉景帝时,封楚元王的其他儿子为侯:刘礼为平陆侯,刘富为休侯,刘岁为沈犹侯,刘执为宛朐侯,刘调为棘乐侯。汉景帝三年,刘戊与吴王刘濞造反,失败后楚王刘戊自杀。汉景帝把时任宗的平陆侯刘礼封为楚王,是为楚文王。楚文王刘礼在位三年,死后其子刘道继位,是为楚安王;楚安王在位22年,死后其子楚襄王刘注继位;楚襄王在位12年,死后其子楚节王刘纯继位;楚节王在位16年,死后其子刘延寿继位。刘延寿在位32年,因参加广陵王刘胥的叛乱,事败后自杀。楚国被改为东海郡。

标签: 刘交汉朝汉朝将领

更多文章

  • 陈汤是如何歼灭郅支单于的?他花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汤,西汉

    陈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60年,匈奴王位之争,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双方人马经过数年的交战,都已元气大伤。于是分别寻求汉朝廷的支持,有次呼韩邪入汉朝拜天子之时,郅支乘机将呼韩邪的领地抢了过来。随后汉朝派兵帮呼韩邪收回了失地,郅支为此心怀不满,到了公元前4

  • 他是西汉著名将领,揭秘陈汤攻灭郅支单于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汤,西汉

    汉宣帝时期,发兵十五万出塞北击匈奴,常惠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在解忧公主的帮助下,与乌孙王率领乌孙军在西域成功截击匈奴主力,激战后斩获匈奴主力四万多人。 次年,匈奴纠集大军,计划报复乌孙,不巧在半路遇上暴风雪,匈奴大军冻死无数,自此匈奴元气大伤。因为对汉军和在西域的接连失利,匈奴内部分裂为五单于,相互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怎么回事?刘邦为何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仲舒,刘邦,西汉

    董仲舒为什么用“天人感应”来戒惧皇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

  • 汉武帝为何要听董仲舒主张的“独尊儒术”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董仲舒

    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国家“大一统”的认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 汉武帝丞相公孙弘整人术 坑死主父偃 逼走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猛蹿。网络配图其中最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齐地菑川人公孙弘在“耳顺”(六十岁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

  •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董仲舒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

  • 董仲舒为何会想用神秘主义来制约皇帝的​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汉武帝,董仲舒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董仲舒开始的,可是董仲舒在思想史上一般被称作新儒家。新儒家和传统儒家的主要区别就是要和秦制兼容,不能反对秦制。但是也不能说,董仲舒就完全放弃了儒家的这些东西,他实际上也还是想对皇权有所制约的。那“革命”不能讲了,怎么办呢?董仲舒就想了一招,就是大量引进所谓的“谶纬之学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仲舒,新儒学,汉朝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

  •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大而无当光说不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汉武帝,董仲舒

    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位。另有一些人却相反,虽然有抱负,有思想,也能勤奋工作,但始终得不到重用,有时甚至还会受到伤害。这样的例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