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末名将张奂:凉州三明之一甚至被匈奴所敬仰

汉末名将张奂:凉州三明之一甚至被匈奴所敬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22 更新时间:2023/12/25 9:00:22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汉阳太守张惇之子。

少年时师从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在东汉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后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前往进击窦武。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拜少府,迁任大司农,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光和四年(181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遗令素服薄葬。

师从朱宠

张奂字然明,祖籍敦煌渊泉,父亲张惇曾任汉阳太守。张奂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张奂认为《牟氏章句》重复的话较多,于是自行删改,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字。

后被大将军梁冀征辟,于是将删减过的《牟氏章句》上奏给汉桓帝,桓帝下诏交给东观。不久因病离职,又被举为贤良,策试得第一名,被擢拜为议郎。

镇压叛军

公元155年(永寿元年),调任安定属国都尉,属国都尉的驻地在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张奂到职不久,南匈奴统治者左薁鞬台耆与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起兵反汉,进攻南匈奴伊陵尸逐不单于居车儿的单于庭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羌也出兵响应,进攻张奂的驻地。时张奂营垒中只有二百多人。

张奂听到叛军进攻的消息后,便马上带领军士出击。当时一些军吏认为力不敌众,叩头阻止,张奂不听,便率兵进屯长城。这时他一面收集兵士;一面派遣将领王卫招降东羌。汉军很快占据了龟兹,断绝了南匈奴与东羌的交通,诸豪相继率众降张奂,同汉军共同攻打薁鞬等所率的南匈奴叛军,不断取得胜利。且渠伯德十分惶恐,便率众向张奂投降,这样安定郡内的各族人民又获得安宁的和平生活。

智降匈奴

公元158年(延熹元年),朝廷调张奂担任使匈奴中郎将,进驻南单于庭美稷,代表中央政府负责匈奴事务。同年,南匈奴诸部在休屠各的率领下起兵反汉,与乌桓、鲜卑攻掠沿边九郡,火烧度辽将军驻曼柏(今内蒙古东胜北)的军门,引屯赤阬,与张奂率领的汉军,烟火相望,汉军感到惊恐。

这时张奂安坐帐中,若无其事地与弟子讲诵儒家经典,使治军稍安。他采用了和平的手段,诱降了乌桓;对南匈奴诸部叛军,采用袭击战略,将其击败,诛杀了休屠各部首领,余众皆降。又率南匈奴单于袭破了攻掠汉边的鲜卑,使东汉王朝的北部沿边地区暂时得到安宁。

实施仁政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八月,桓帝在宦官单超等协助下,清除了大将军梁冀集团。梁冀及妻孙寿皆自杀;梁、孙两家内外宗亲都弃市;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牵连致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余人。张奂过去曾在大将军梁冀府中作过属吏,这次他以梁府故吏被免官禁锢。在免官禁锢中,几乎所有旧交都不敢出来为他说一句话,只有中郎皇甫规先后七次向朝廷荐举他。

公元163年(延熹六年),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在武威期间,他实行了平徭均赋,使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同时他又革除民间陋习。以前民间凡是二月和五月出生的孩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全部处死。张奂到任后,一面晓之以义,指出这纯是妖忌;另一方面又严加赏罚,于是风俗遂改。由于张奂办了这些好事,百姓便为其立生祠,以示爱戴。

平息叛乱

同年,由于张奂政绩卓著,朝廷调他担任度辽将军,进驻曼柏,代表朝廷处理鲜卑、乌桓事务。数年间幽、并二州,清静无事。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春,又调张奂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国家经济。这时北部边境的鲜卑,听到张奂的调离消息,便勾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或者五六千骑兵,或者三四千骑兵,开始攻掠沿边九郡,杀害百姓;同年秋,鲜卑又率八九千骑兵入塞,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张掖、酒泉,北方沿边地区深受其害。

为了平息叛乱,朝廷仍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惟独鲜卑率众退走出塞。

大败羌敌

公元167年(延熹十年),东羌与先零羌五六千骑攻掠关中,围祋栩(今陕西耀县),掠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同年夏,羌人复攻没两营,杀千余人;同年冬,东羌岸尾胁同种人,再次钞掠三辅(即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

这时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二人率兵进击,大败羌人,斩其首领,俘羌人万余人。三辅地区又获得和平与安定。因破羌有功,他申请把他的家由边郡敦煌渊泉迁到内地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得到朝廷特许。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张奂便奉命率领军队回到京城洛阳。张奂论功当封,但张奂不事宦官,故未封,只赐钱二十万。

仕途遇挫

同年正月,年仅十二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武以后父为大将军辅政。在宦官势力十分猖獗的情况下,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议,图谋驱除宦官势力,但窦太后不肯。这年九月因机密泄漏,宦官曹节等便矫诏发动政变,收捕窦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军士平定叛乱。

这时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曹节便矫诏令张奂率五营士围窦武,迫使窦武自杀,陈蕃被诛,窦太后也被幽禁南宫。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都免官禁锢。张奂却任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张奂恨为曹节所骗,上书坚决辞让封侯。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张奂借出现大风雨雹灾情,上疏灵帝说:“臣听说风是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风火相互作用,发生光明。蛇能屈能伸,配合龙的腾蛰。顺至是好的征象,逆来是祸害。阴气专用,就凝精为雹。已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者志在安宁国家,或者方正刚直,之前因奸人说坏话,都被诛杀,海内默默,不敢说话,人怀震愤。从前周公葬不合礼,老天爷因此动威。现在窦武、陈蕃忠贞被杀,没有昭雪,妖祸的产生,都是为了这个呀。应当赶快改葬,把他们家属迁回原籍。因他们关系牵连获罪而被禁锢的人,都要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又皇太后虽然居在南宫,但对她恩礼不接,朝廷里的臣子不敢说话,远近的人大为失望。要思念父母生我鞠我的恩情,应该有所报答的大义。”灵帝深为赞许此言,但被宦官劝止。张奂因而遭到宦官的怨恨,调张奂任太常。

这时张奂又与尚书刘猛、刁韪、韦良等共向朝廷推荐王畅李膺可参三公之选,又遭曹节等人的反对,灵帝只得下诏对张奂等进行切责。奂等只得自囚数日于廷荐举,并罚三个月俸赎罪。

司隶校尉王寓为宦官党羽,想让大臣们举荐他,百官畏惮,没有不答应的,惟独张奂拒绝了他的请求。王寓怒,于是诬陷张奂结党营私。张奂便以结党罪免官回家。

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相争,互不相服,等段颎任司隶校尉时,想逐张奂回敦煌,将其杀害。张奂忧惧,便写信给段颎谢错:“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您仁爱笃实,看我辛苦,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前已写明。只是州里限期切促,郡县惶恐。我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去人的报命。我父母的骨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生死所能报答的。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确实晓得所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是,还是寄以希望,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党同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孤独微贱,无人可与告诉。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

尽管段颎性格刚猛,但见到信中所写,情真意切,也不忍加害。

最后生涯

从此,张奂便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弘农,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

张奂年轻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常对朋友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后来担任将帅,确实立有功名。后来董卓想与其交好,让其兄赠张奂缣百匹。张奂讨厌董卓为人,拒而不受。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张奂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遗命说:“我前后仕宦,屡任高官,不能同流合污,被坏人忌妒。一个人的富贵与穷困,这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这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但是地底下黑暗,永远没有天亮的时候,却用纩帛缠身,还在棺材上密密麻麻钉着钉子,这是我所不喜欢的。以前准备了窟穴,这就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尸体放在灵床上,用幅巾盖着就算了。奢侈不学晋文,简朴不学王孙,顺乎人情,按自己的意思,或许可以没有罪咎了。”张奂的几个儿子都听从了他的话。

武威为纪念张奂,为其立了很多祠,世世祭拜不绝。

标签: 凉州三明张奂匈奴

更多文章

  • 张奂简介 东汉时期名将汉阳太守张惇之子张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奂,汉朝,汉朝将领

    张奂(103~181),东汉后期名将。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玉门西北)人。少欲建功边郡。初为议郎,后任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属国都尉。南匈奴攻掠美稷(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东羌起兵策应,奂率兵200余人进至龟兹(治今陕西榆林北),断羌、胡联系,招降东羌后,联兵破南匈奴左奥鞬,迫伯德降。延熹元年(

  • 不拘一格:张释之凭啥一年升职五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释之

    汉初,之所以能在吕氏覆灭后,很快迎来使国家走向繁盛富裕的“文景之治”,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开明贤能、治国有方,以及朝廷聚集了一批能干的大臣外,还有一批敢于犯颜直谏的诤臣,时刻帮助皇帝纠正错误,这才使国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中,张释之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网络配

  • 汉朝大臣张释之穿袜被辱竟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大臣张释之

    张释之在当庭尉的时候,皇上出巡的过程中经过魏桥,有一个不知情的百姓突然从桥底下钻出来,皇帝的马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就受到惊吓,差点把皇帝摔在地上,皇帝非常愤怒,就派侍卫把这个不懂事的市民抓起来。被抓起来的人被交给张释之来审问,那个被抓起来的人说我冤枉啊,我刚从县城里出来,知道不能惊扰了皇帝的巡视,会被

  • 张释之简介 汉景帝刘启时期中郎将张释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释之,汉朝,汉朝大臣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有一兄张仲、一子张挚。司马迁著《史记》,将其与冯唐合立《张释之冯唐列传》;班固《汉书》列入《张冯汲郑传》。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毒王后昭信折磨死所有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去,皇后

    据史料记载,刘去最先宠爱、王地余二姬,答应将他们立为王后。可荒淫无度的他后来又喜欢上了另一名女子昭信。王昭平、王地余二姬嫉妒之余便私下合谋,想要加害昭信。事情败露后,刘去便对昭平用刑逼供,鞭笞之下昭平不服,换以铁针针之,昭平勉强招供;于是刘去召集诸位宠姬,令其以剑刺杀地余,令昭信刺杀昭平。又绞杀三名

  • 探索西汉大臣郑当时的一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

  • 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被卷入窦婴与田蚡的纷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荥阳郑氏先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当时,汉朝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

  • 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时期,郑当时和汲黯是一样的,也是一位崇尚黄老思想和游侠的大臣,也死在当官的任上。但是同汲黯没人缘、不受皇帝喜欢的境遇相比,郑当时交友非常广阔,遍地都是他的朋友,当官非常圆滑又清廉,不愧当时之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郑当时字庄,陈地人。郑当时很可能是于楚汉战争结束之后,

  • 为什么说汉朝大臣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直不疑是汉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官低调,精通黄老学术,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当时人们都是用官名来称呼当官的,但是直不疑他比较低调,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官名,所以就让当时的人们叫他长者。直不疑的一生可以说是深合当时的氛围,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事迹,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直不疑辟谣的故事。面对着谣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