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对历法的贡献:著有天文学著作《灵宪》以及《九道法》

张衡对历法的贡献:著有天文学著作《灵宪》以及《九道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3/12/26 16:39:06

在望远镜发明前,中国就积累了大量有关日食、黑子、彗星、流星雨、新星、超新星和极光等十分准确而丰富的记录,为近代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东汉时期的衡(78~139年),东汉科学家、学家,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15岁时出外游学,主要从事于文学创作,30岁时研究的重点转哲学、天文、历算。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灵宪》,制浑天仪,造地动仪。此外,他还是一位机械技术大师,才情高远的大文学家和画家,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全面发展的天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曾参加过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的一次历法大讨论,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时任尚书郎。这次大讨论的起因是,有人从图谶和灾异等迷信观念出发,非难当时行用的较科学的东汉《四分历》,提出应改用合于图谶的《甲寅元历》。又有人从汉武帝“攘夷扩境,享国久长”出发,认为应该倒退回去采用《太初历》。张衡和另一位尚书郎周兴对上述两种意见提出了批驳和诘难,使这二宗错误意见的提出者或者无言以对,或者所答失误,从而为阻止历法倒退做出了贡献。张衡、周兴两人在讨论中还研究了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把它们和各种历法的理论推算进行比较,提出了鉴定,认为《九道法》最精密,建议采用。的确,《九道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长度数值比《太初历》和东汉《四分历》都精密。

而且《九道法》承认月亮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而当时其他的历法都还只按月亮速度均匀来计算。所以,《九道法》所推算的合朔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符合天文实际。只是如果按照《九道法》推算,将有可能出现连着3个月是30天的大月,或连着两个29天的小月等的现象。而按千百年来人们所习惯的历法安排,从来都是大、小月相连,最多过17个月左右有一次两个大月相连,绝无3个大月相连,更无2个小月相连的现象。所以,《九道法》所带来的3大月或2小月相连的现象对习惯守旧的人是难以接受的。这样,张衡、周兴建议采用《九道法》本是当时最合理、最进步的,但却未能在这场大讨论中获得通过。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损失。月行不均匀性的被采入历法又被推迟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刘洪的《乾象历》中才第一次得以正式采用。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文中介绍的天文学要点如下:

张衡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标签: 张衡历法

更多文章

  • 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衡,东汉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

  • 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同声歌》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衡,《同声歌》

    《同声歌》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创作的一首五言诗,题目是据《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成语取义,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唿应,自然结合。此诗写新婚夫妇的喜悦,以新妇的口吻,自述尽妇道,供妇职,希望能与丈夫永久恩爱,求得白首不忘的幸福。这是一首合乐可歌的文人乐府,借写新婚夫妇的相得心情,可能有所托喻

  • 张衡:中国古代真正的发明大王 发明名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衡

    一、勤奋治学,不懈追求少年时期的张衡就态度谦虚,勤奋好学,喜欢思索问题。他给自己定的求学信条是:如果对一件事情搞不明白就放弃,是可耻的行为;平时要善于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把精力用到钻研学问上。为此,他以旺盛的求知欲、饱满的学习热情,先后熟读了《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

  • 张衡简介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什么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衡,东汉

    张衡简介: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主要成就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代表作品有《灵宪》、地动仪、《四愁诗》等。于公元139年逝世。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

  • 张衡简介 东汉章帝时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衡,汉朝,东汉著名天文学家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

  • 皇甫嵩、张温、张奂和袁隗四人在历史上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皇甫嵩,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董卓

  • 汉末名将张奂:凉州三明之一甚至被匈奴所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凉州三明,张奂,匈奴,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汉阳太守张惇之子。少年时师从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在东汉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后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前往进击窦武。事后自责

  • 张奂简介 东汉时期名将汉阳太守张惇之子张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奂,汉朝,汉朝将领

    张奂(103~181),东汉后期名将。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玉门西北)人。少欲建功边郡。初为议郎,后任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属国都尉。南匈奴攻掠美稷(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东羌起兵策应,奂率兵200余人进至龟兹(治今陕西榆林北),断羌、胡联系,招降东羌后,联兵破南匈奴左奥鞬,迫伯德降。延熹元年(

  • 不拘一格:张释之凭啥一年升职五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释之

    汉初,之所以能在吕氏覆灭后,很快迎来使国家走向繁盛富裕的“文景之治”,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开明贤能、治国有方,以及朝廷聚集了一批能干的大臣外,还有一批敢于犯颜直谏的诤臣,时刻帮助皇帝纠正错误,这才使国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中,张释之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网络配

  • 汉朝大臣张释之穿袜被辱竟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大臣张释之

    张释之在当庭尉的时候,皇上出巡的过程中经过魏桥,有一个不知情的百姓突然从桥底下钻出来,皇帝的马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就受到惊吓,差点把皇帝摔在地上,皇帝非常愤怒,就派侍卫把这个不懂事的市民抓起来。被抓起来的人被交给张释之来审问,那个被抓起来的人说我冤枉啊,我刚从县城里出来,知道不能惊扰了皇帝的巡视,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