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历史中的魏延:蜀汉第二个实权名将

真实历史中的魏延:蜀汉第二个实权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1/24 13:19:37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备受大家喜爱,他也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巅峰成就之一。但他毕竟是一部小说难免会有艺术夸张,小说中有很多很三国史实不符,蜀汉名将魏延就是其中典型。

大家知道,刘备出道以来,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文,不过简雍孙乾,在徐州才有糜竺糜芳兄弟的投靠。到荆州,刘备手下的人才多了起来,首先是徐庶,后来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成功的在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其实,就在刘备来荆州的时候,有一个小兵投靠,其后来成为成为蜀汉第二个实权名将。

网络配图

这个小兵不是别人,他就是魏延,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杀。

其实不然,在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所谓“部曲”,据《后汉书·百官一》云:“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可见,部曲本是汉代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东汉末年,以世家和豪族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军阀割据形成,军阀采取“部曲”这种军事建制来组织自己的军队,于是部曲便成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的私人武装。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川,很明显就是刘备的私人武装,军侯小兵一个。

不过,魏延在刘备入蜀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了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没错,赵云在长坂坡后就被封为牙门将军。这一官职是在主公左右,平时为主公参谋,必要时要代主公统领亲兵上前线。因此,能担任牙门将军的人必须得有勇有谋,而且深得信任。

网络配图

刘备到底对魏延有多信任呢? 《三国志》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关于汉中的重要性,时人及后人多有论述。杨洪曾对诸葛亮云:“汉中则益中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刘备去了成都后,需要找人守汉中。刘备手下大将著名者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刘备对关羽最为倚重,但其镇守荆州,不可能调离原来的防区。赵云其时的主要职责为“掌内事”,即刘备以其“严重”而主管刘备的宫中之事。《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注引《云别传》。黄忠虽然勇猛,但毕竟年事已高。马超威名显赫,但因其是“羁旅归国”的降将,《三国志》卷四十《彭羕传》。刘备对其不甚信任。在此情况下,似乎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非张飞莫属了。

那时候大家都以为会是张飞,毕竟人家资格老,武艺高强,战功赫赫,就连张飞自己都觉得非他莫属了。没想到,皇叔选择了魏延,而且现在看来当时满朝文武都十分惊讶。为什么呢?大概魏延的谋略在皇叔眼里更强,武艺虽然稍逊于二哥三弟,但也是一等一的良将。此外,汉中地理位置及其关键,而且有长期对峙的态势,需要综合属性更强的将领。张飞勇武有余,谋略其次。刘备力排众议派魏延去守汉中,可见皇叔对于魏延的赏识!

网络配图

魏延在汉中太守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年之久,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汉中,让魏延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大破郭淮,费瑶,后迁为前军事,征西大将军,假节。

魏延成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实际上成为蜀汉第二个实权在握的大将,第一个,就是关羽的前将军,镇守荆州。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最重用的是魏延要不是诸葛亮魏延早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三国时有很多人都是被冤死的,诸如杨修诸如华佗,不过名气最大,被后人觉得最冤的还是魏延。很多三国粉丝纷纷感叹,诸葛亮遗计杀了魏延后,蜀国就没人了,亡国是迟早的事。那么这段历史的真相如何呢?诸葛亮有没有杀魏延呢?可是事实上,要杀魏延的并不是诸葛亮,而且诸葛亮对魏延一直是挺重要的,除了没用他的子午谷奇谋外

  • 历史上诸葛亮冤杀魏延背后:一场狗血的政治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为蜀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南阳人魏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他禀性刚烈、率真招忌,没有死在铁马秋风的百战险地,却横死于本部营垒阴谋争权构陷的明枪暗箭之下,不免让人痛惜。刘备迫于曹操南征荆州兵势,携众离新野、走襄阳,不得入城。魏延于城中挺身抡刀砍死守

  • 大将魏延的奇谋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将魏延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

  • 揭秘:三国历史上是谁给魏延的头上安上了反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导读: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名将之一,他深得刘备重用并屡立战功,其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然而小说却说他头上有“反骨”,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魏延的头上真的有反骨吗?读者肯定记得小说里孔明说过的一句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背后真相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

  • 三国时魏延的奇谋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

  • 蜀汉大将魏延造反落下的千古骂名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造反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五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诸葛亮为何讨厌魏延:他真的天生反骨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六出祁山得寸土,却也不得不去见先帝了。但是,他却给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长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网络配图这句话在杨仪听来是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意,让自己与姜维率三军先退回汉中。而魏延觉得这是诸葛亮允许自己带领亲兵,继续北伐。这便

  • 老将黄忠为啥年轻时不出名?因魏延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这个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年轻时的黄

  • 最显赫的武将为一个出轨的皇后 竟加害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他没有料到自己会这么快累死。这给了杨仪等人一个极佳机会,他们合谋篡改了孔明的退兵计划。吴懿(避司马懿之讳改名成为“吴壹”),今河南开封人,在刘备夺蜀期间,背弃旧主刘璋而投降刘备。之后隔了二十年,配合费祎、杨仪制造了魏延冤案。刘备平定益州,迎娶了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蜀汉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