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的一次无奈之举,为夺取荆州埋下伏笔

孙权的一次无奈之举,为夺取荆州埋下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68 更新时间:2024/1/19 7:26:3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周瑜病逝之后,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但由甘宁提出的西进伐蜀的计划也随之化为了泡影。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孙权派使者面见刘备,意欲联手共同攻占蜀地(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刘备手下人建议不妨先答应孙权(或以为宜报听许),毕竟东吴不能跨过荆州攻伐蜀地(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这样一来蜀地就为先主所有了(蜀地可为己有)。

荆州主簿殷观向刘备进言:“如果我们替东吴打前阵(若为吴先驱),此次前往不一定能攻克蜀地(进未能克蜀),如果败退则必然会被东吴借机给吞掉(退为吴所乘),这样一切就全完了。当今之计只能是口头答应共同伐蜀的计划(今但可然赞其伐蜀),并且告知我方刚刚占领荆州南部四郡(而自说新据诸郡),暂且不宜再兴师动众(未可兴动),东吴必定不敢贸然经过我们的地盘独自西进伐蜀(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这样有退有进的计划,可以让我们坐享东吴和蜀地两方面的好处。”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孙权果然放弃了西进伐蜀的计划。

从这段记载当中看,刘备的几句话就让孙权放弃了西进的计划,显然有些不合情理。要知道西进伐蜀,这是周瑜生前跟孙权商定的东吴发展大计,抛开个人感情不谈,如果此次计划成功对东吴是有利而无害的。所以,这也绝不是只凭几句话就能打发了事的。

这在《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中的记载得到了印证。孙权派遣使者跟刘备商讨西进伐蜀的时候,刘备想要自己占领蜀地(备欲自图蜀),所以就没有答应(拒答不听)。随后两个人还进行了一番交流,但最终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孙权不听刘备的解释,派遣孙瑜率领水军独自西进,在夏口遭到了刘备的阻拦。刘备让关羽驻守在江陵,张飞被派驻到秭归(今湖北宜昌),刘备自己率部驻守孱陵(孱陵:就是南郡的公安县),诸葛亮进入南郡进行统一调度。刘备这样的架势,让东吴军队根本就过不去,孙权也算是彻底明白了刘备的意思,所以就把孙瑜给召回了。

孙权将荆州的南郡借给刘备之后,不仅给了刘备以发展的空间,给自己找了一块挡箭牌,而且还为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最终使得西进扩张大计化为了泡影。这才有了孙权之后划长沙、豫章分治,构筑荆州东部防线,用来防御刘备的举动。不过,孙权这一次的举动,倒是无意间触发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据《三国志吕蒙传》中的记载:鲁肃代替了周瑜之后,屯兵之陆口(位于赤壁市陆水湖出长江口,现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正好经过吕蒙的治所(过蒙屯下)。鲁肃本来很轻视吕蒙(肃意尚轻蒙),手下人对他说:“现在吕将军在军中名声显赫(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故意轻视他(不可以故意待也),你也应该去看看他(君宜顾之)。”鲁肃采纳了手下人的建议,就去探望吕蒙。

吕蒙对鲁肃的到来也非常的热情,摆酒设宴盛情招待。酒过三巡之后,吕蒙问鲁肃:“先生现在被委以重任(君受重任),我们跟关羽做了邻居(与关羽为邻),你想到了什么计策(将何计略),来防备不时之需呢(以备不)?”鲁肃不经意的回答:“到时候随机应变(临时施宜)。”

吕蒙很忧虑的说:“现在我们虽然是联盟状态(今东西虽为一家),但是关羽等人实在是熊虎之辈(而关羽实熊虎也),怎么能没有提前防备的计策呢(计安可不豫定)?”当即吕蒙向鲁肃说出了五条防御策略。鲁肃听后吃了一惊,逃过席子到了吕蒙身边,扶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吕蒙,字子明),我真不知道你的才略已经达到如此地步了(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当即又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了好友。

关于这件事,在《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其中用到了“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这也说明:吕蒙在接受了孙权的劝诫之后,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来提高自己的。

孙权这次看似无奈的举动,却让吕蒙和鲁肃之间结成了密友,这对于孙权新的核心领导层来说是一件绝好的事情,这也为东吴之后武力获取荆州三郡打下了基础。

标签: 孙权三国

更多文章

  • 孙权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东吴走向了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曹丕,三国,阚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国涌现了一大批被后人铭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腹经纶,或放荡不羁,都以自己独特的品行和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就有一位被曹操大家赞许的人物,他就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也被称为

  •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对于这三大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即对当时诸侯的力量对比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乃至于转折性质的影响。比如赤壁之战,就为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打下了良

  •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

  • 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才是主角,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记载中,少了他们就没有三国。仔细看大家会发现,三位志在天下一统,想当九五至尊的枭雄,最强大的曹操反而没有称帝,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倒是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不仅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

  • 诸葛亮为什么能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孙权劝说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孙权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的立过之道,不仅只是刘备的“以人为本”,诸葛亮当初的反抗暴力,匡扶正义的志向也是刘备最终能够立足西南的重要原因,在曹操重兵追击之下,诸葛亮又是怎样匡扶正义,反抗暴力的的正义来说服东吴孙权,联合

  • 揭秘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之谜 他到底凭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凭什么能够三分天下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自古以来便被许多人所关注,所谓三国,指的便是魏国、蜀汉、吴国。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大多对仁义之主刘备所建立的蜀汉颇有好感,它虽然在三国中最为弱小,但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断攻伐魏国。

  •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天下大势。实际上,得知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后,曹丕并没有帮助孙权,攻打蜀汉,虽然孙权终于遣使归顺,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孙权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投降行动。因此,在夷陵之战后,由于孙

  • 张昭劳苦功高,孙权为什么拒绝他担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东吴的名臣张昭,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孙策创业之初,张昭被任命为长史,在孙策平定将欧东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孙策乃至东吴的首席智囊。孙策在弥留之际,将孙权托付给他,张昭不辱使命,率“率群僚立而辅之”。因此

  •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逊是吴国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一个著名将领,智勇双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然而晚年的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