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煜猜疑韩熙载夜宴有阴谋 招画家赴宴画出场景

李煜猜疑韩熙载夜宴有阴谋 招画家赴宴画出场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20 1:36:40

竟是“心识默记”的谍报图?

开始还是正襟危坐,衣冠楚楚,但随着音乐high起来,美女或奏乐或舞起来,主人老韩已经是放浪形骸、袒胸露腹,神情如入云霄之中……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全长三米,共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五幅连环组画放在一起,描绘了韩熙载与一群好友、舞伎会宴娱乐的情景,把我们带入了南唐贵族奢靡而神秘、醉生梦死的夜生活。

韩熙载,五代时潍州北海人,有传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为同一远祖。出身豪族,后唐同光年举进士,诗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名震一时。因父亲光嗣因事坐诛,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历事李升、李璟、李煜三主。

在南京城南内桥以北至羊皮巷这片区域,曾是南唐的宫城所在地。然而就是这位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芳千古名句的才子皇帝李煜,在政治上却是个庸才且气量狭小。

“《韩熙载夜宴图》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南京历史学会名誉会长蒋赞初介绍,当时南唐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敌国后周的进犯,李后主一方面以财物媚悦敌国,换取片刻安宁;另一方面排斥异己,“颇疑北人,多以死之”,把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员身上。而官居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的韩熙载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他的名字自然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单之中。有一天,李煜得知一些朝中官员将会聚韩宅,不由得陷入恐惧:这伙人是不是阴谋串联?于是,李后主召见了自己所信任的画家顾闳中周文矩,授命他们同赴韩熙载宅邸,把夜宴的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网络配图

夜宴究竟是在门西还是南门外

“韩熙载歌舞升平的夜宴,应该就在门西的宅子里。”蒋赞初说,南唐建康城面积不是特别大,而南京老城南在当时是比较繁华的,因此夜宴应该就发生在门西的宅子里。

不过文史学者薛冰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夜宴图应该发生在南门外,即中华门外雨花台附近,一个叫戚家山的地方。蒋赞初认为,当时的南门外有些荒凉,而韩熙载是个喜好豪华的人,不太可能住在南门外的地方。

而对于蒋赞初的说法,薛冰的观点是,韩熙载应该有两处住所,门西的宅子是他当官时下班常去的住所,而戚家山就像别墅一样,是韩熙载一处更加豪华的住宅,“辞官后应该是住在这处别墅里”。

那么,韩熙载夜宴究竟发生在哪?文史学者朱向东研究韩熙载好多年,他支持薛冰的观点。朱向东认为“戚家山这处宅子一开始应该是一处简单的庐。韩熙载为先人在此服丧,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小屋,但后来他将这里改建成了一处豪宅。”

多项史料也证实了戚家山一说。《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记载:“春秋六十有九,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殁于京凤台里之官舍……即以其年九月某日,葬於某所,礼也。”北宋《江表志》则记载,韩熙载的官宅就在“城南戚家山南”。清《同治上江志》也记载:“戚家山,在江宁城南聚宝门外,南唐韩熙载居此。”

朱向东说,戚家山古代属凤台里。“当时,南京有座凤山,门西的凤凰台就是凤山的余脉,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凤山早就没有了。但在明代,外郭有一个城门就叫凤台门,这也证实了凤山的所在。”

记者探访,豪宅早已片瓦无存

豪门盛宴旷古绝伦,但记者寻找戚家山之所在,却颇费周折。如今的南京城,早已经没有戚家山这处地方,倒是建邺区有一处地名叫戚家村。幸好历史又给了答案——《景定建康志》言:“戚家山在城南天禧寺(大报恩寺前身)东”,《南唐江宁府图》所绘戚家山韩熙载宅亦从雨花台蜿蜒而来。记者按图索骥,过雨花台立交桥,往雨花东路一路寻找,《韩熙载夜宴图》的画卷仿佛在眼前缓缓展开。然而,轻歌曼舞却变成了车水马龙。雨花东路梅岗往东的山坡上街巷纵横、屋舍栉比,再往上走就是高高的山壁了,另一侧山体则逶迤进入晨光集团。晨光南门附近的一位老南京告诉记者,这一代正是戚家山南麓。但南唐韩熙载那座穷极奢华的豪宅早已片瓦无存。

网络配图

原来,在避祸投奔南唐之际,韩熙载曾对好友说:“江南若用我为相,必将长驱以定中原。”可见这位来自北方的才子,具有很强的政治才能,投奔南唐也是胸怀大志的。初到南唐时,韩熙载是敢作敢为,并且屡次直谏,很有唐朝大臣魏征的风范。先主李昪用他,中主李憬器重他,后主李煜对他的任用却是一波三折——从重用到弹劾,又到升任中书侍郎兼充光政殿学士承旨,基本上接近于宰相了。然而,南唐国主却一代不如一代,畏难苟安、不思进取,且李后主的疑心尤其重。最终认为南唐已经摇摇欲坠,韩熙载装出种种狂态:先是称病不朝,后来又辞去职位,在戚家山的官宅吟咏风月、纵情声色。

然而,细看《韩熙载夜宴图》的5个场景中,韩熙载神色始终凝重,姿态也非常端庄,“早年北伐雄心在,老去南朝相与狂”的苦闷与悲哀,难以掩饰地流露于眉眼之间。

死后敬重为谢安,赐葬雨花台梅岗

《韩熙载夜宴图》可谓是皇帝“偷窥”的“情报图”。画后的历史也出现了两种传说,一说是,画家顾闳中给李煜后,后主提醒韩熙载,希望他振作起来,全力报效国家。但韩熙载看了这幅画后,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还有一说是,李后主细看这幅长卷后,发现韩熙载的沉溺声色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抱负。不管哪种是真实的,李煜都非常生气,决定把他逐出京城。韩熙载慌了,立即上表请罪,奏称自己已经年老力衰,请求从轻发落。李煜再三权衡,最后还是心软了。尽管如此,夜宴图事件后一两年,韩熙载还是死去了。

网络配图

韩熙载去世后,李煜非常痛心,还大哭一场。后主又命人为其选择墓地,后来将他埋葬在风景秀美的梅岗(亦称梅岭)东晋著名大臣谢安墓旁。最终,李煜追封韩熙载为右仆射兼平章事,谥号“文靖”,将其等同于东晋宰相谢安;并令南唐著名文士徐铉为韩熙载撰写墓志铭,徐锴负责收集其遗文,编集成册。这种待遇对于臣下来说,可谓荣耀之至了。

民国《首都志》仍记载:雨花台“东有岭冈”,“名人葬其间者,有谢安、韩熙载等”。然而,在雨花台风景区梅岗上,记者却遍寻不到谢安、韩熙载之墓。导游告诉记者,梅岗曾是南京一景,有“香雪海”之称,与紫金山下的梅花坞是古代南京两大赏梅胜地。但时光蹉跎,梅岗却被湮没;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雨花台风景区才复建梅岗,又种植了万株梅花。而历史的冲刷下,韩熙载的墓早已无存。

“一旦名人墓碑倒了,墓穴再被移平就找不到了。”谈起南京名人的印记“消逝”,薛冰的话语中满是伤感。

标签: 李煜

更多文章

  • 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可怕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名臣韩熙载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是其中的男主角。这幅画卷展现了南唐名臣韩熙载声势浩大地夜宴生活场景,表现出韩熙载豪放不羁的人物性格。其实,韩熙载本来是位具有远大志向抱负的人才,他博学多才,想要干一番大事业。韩熙载曾是后唐同光年间的进士,因才气俱佳,

  • 韩熙载一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才名远播为何一展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代十国,韩熙载

    韩熙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熙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官员,本来不为大家熟知,但是一副《韩熙载夜宴图》让人们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本人博学多才,善音律,精书画,颇有名士之风。他渡江避祸之后历仕南唐(吴)四代君主,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要说韩熙载终

  • 雄心壮志的韩熙载为何后来安于享乐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代,韩熙载

    历史上因成为画中主角而被人广为记住的例子并不多见,五代时期,因一幅《夜宴图》而名留史册的韩熙载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在南唐朝廷官居副相却日夜纵情声色的人物,有着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如他的姬妾与门下食客往来偷情,他知道了既不生气,也不阻止,反而笑说“不敢阻兴”。这在视女人为私产、绝不容他人染指的古代,十分

  • 南北朝荒唐史:南汉皇帝刘鋹竟建太监之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鋹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传到第四代刘继兴(刘鋹)的时候,南汉灭亡。刘继兴做皇帝时荒唐,在投降北宋以后,也是个逗比人物。比如有一次宋太宗在讨伐北汉刘继元前,宴请投降的前吴越王钱俶等人,刘继兴就说:“平定中原以后,我希望能手持棍棒,做这些投降的君主的老大。”惹得太宗大笑。网络配图当然这或许是刘继兴故意为之,以

  • 史上最荒唐皇帝刘鋹:朝堂之上全是太监,想当官先做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汉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宦官乱政之事层出不穷,在很多朝代,都将宦官不可干政当作一个条例。但是,也不乏昏君,由于自小与宦官生活在一起,对其十分信任,最终导致了被宦官所左右的情况。不过这都不算是什么,历史之上,有一个十分荒唐的皇帝,名为刘鋹(音:chǎng),此人的朝廷之上,居然全是太监。刘鋹,原名刘继兴,乃

  • 历史上最胖的妃子媚猪,是怎么成为刘鋹的宠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晟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以胖为美的朝代非唐朝莫属,唐朝的李隆基就是败倒在小胖妞杨玉环的底下,因此唐朝就开始效仿以胖唯美,其实历史上的杨玉环并不胖,顶多算丰满而已。其实真正以胖为美的年代还要在唐朝往后退20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为奇葩的一位皇帝南汉后主刘鋹,大约在公园960年的一天,他带着自己的

  • 亡国之君南汉后主刘鋹,在位期间都做了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刘鋹

    十国中南汉政权的管辖区域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它的奠基者是唐末清海节度使刘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907年后梁建立后,刘隐归附朱温,被封为南海王,他率兵平定岭南,重用岭南士人,安抚当地百姓,发展经济,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他

  • 后唐大臣安重诲人物生平简介,政治污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

    人物生平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后唐大太保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平叛。李嗣源兵至魏州,反而利用兵变力量,

  • 《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原文及翻译,安重诲,应州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

  • 安重诲是谁?李嗣源为什么会怀疑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五代十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重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战火几乎燃遍了整个中国。在那个年代中,中原百姓能够得到安定的时间特别短暂,而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期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稳定期。虽然李嗣源的登基过程也是依托于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