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雄心壮志的韩熙载为何后来安于享乐了呢?

雄心壮志的韩熙载为何后来安于享乐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3/12/26 2:52:44

历史上因成为画中主角而被人广为记住的例子并不多见,五代时期,因一幅《夜宴图》而名留史册的韩熙载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在南唐朝廷官居副相却日夜纵情声色的人物,有着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

如他的姬妾与门下食客往来偷情,他知道了既不生气,也不阻止,反而笑说“不敢阻兴”。这在视女人为私产、绝不容他人染指的古代,十分罕见。另外他居官所得的俸银,也全部分给家中的数十名姬妾,他自己每天身穿破衣芒鞋,拉着独弦琴,装扮成盲人的样子,持饭钵到各姬妾的房中乞讨求食。有人推测,韩熙载的种种怪异行为,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生性多疑,不信任从北方过来的大臣,甚至还赐鸩毒让大臣自尽,所以韩熙载故意荒淫为乐,由此避祸。其实,唐代名相裴休晚年的时候,也曾身穿僧衣到歌姬院里乞食,以示遁世之心。韩熙载此举就是在效仿裴休,只不过他的真正目的,是以放荡的生活来逃避他不想承担的责任。

其实韩熙载刚投奔江南时,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他曾自谓:“腰有剑而袖有捶,口有舌而手有笔。”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负。只是他身历南唐三朝,先主李昪(biàn)和中主李璟都对他心存疑虑,加上他生性放纵不羁,不善于钻营逢迎,故一直难被重用。在此期间,韩熙载也曾多次根据时弊进言,提出建议,但都不被采纳,而且随后事态的发展又都证实了他前面的建议和见解的正确性。这些经历,都沉重打击了韩熙载的信心和政治抱负。

后主李煜即位以后,南唐的国势已是危在旦夕,而后主又是一个性格优柔寡断的文人,并无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南唐被强大的北宋攻破灭国,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这种不知灾难何时临头的恐惧,时刻萦绕在南唐君臣的心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后主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使南唐由衰复盛,重新振作。

然而韩熙载非常清楚,当前衰颓的局势,凭借一己之力已无法回天,故不愿意留下千古笑柄。所以他蓄养姬乐,广招宾客,从酒色中寻找安慰,同时也希望这种放荡的生活不见容于朝廷,避免被重用时无法拒绝。时人曰:“(韩熙)载家过纵姬侍,第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观觇之地。初惟市物,后或调戏赠与,所欲如意。时人目为‘自在窗’。”韩府被誉为享乐安闲的好地方。而后主命画工顾闳中到韩府绘制《夜宴图》,也是多少带有几分试探的意味在内。

古时的士大夫身历乱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性命与人格尊严难以两全的时候,往往会有出人意外的行为。晋代为求保身而长醉不醒的阮籍,与放荡避相的韩熙载都是其中的典型。

标签: 五代韩熙载

更多文章

  • 南北朝荒唐史:南汉皇帝刘鋹竟建太监之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鋹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传到第四代刘继兴(刘鋹)的时候,南汉灭亡。刘继兴做皇帝时荒唐,在投降北宋以后,也是个逗比人物。比如有一次宋太宗在讨伐北汉刘继元前,宴请投降的前吴越王钱俶等人,刘继兴就说:“平定中原以后,我希望能手持棍棒,做这些投降的君主的老大。”惹得太宗大笑。网络配图当然这或许是刘继兴故意为之,以

  • 史上最荒唐皇帝刘鋹:朝堂之上全是太监,想当官先做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汉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宦官乱政之事层出不穷,在很多朝代,都将宦官不可干政当作一个条例。但是,也不乏昏君,由于自小与宦官生活在一起,对其十分信任,最终导致了被宦官所左右的情况。不过这都不算是什么,历史之上,有一个十分荒唐的皇帝,名为刘鋹(音:chǎng),此人的朝廷之上,居然全是太监。刘鋹,原名刘继兴,乃

  • 历史上最胖的妃子媚猪,是怎么成为刘鋹的宠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晟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以胖为美的朝代非唐朝莫属,唐朝的李隆基就是败倒在小胖妞杨玉环的底下,因此唐朝就开始效仿以胖唯美,其实历史上的杨玉环并不胖,顶多算丰满而已。其实真正以胖为美的年代还要在唐朝往后退20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为奇葩的一位皇帝南汉后主刘鋹,大约在公园960年的一天,他带着自己的

  • 亡国之君南汉后主刘鋹,在位期间都做了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刘鋹

    十国中南汉政权的管辖区域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它的奠基者是唐末清海节度使刘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907年后梁建立后,刘隐归附朱温,被封为南海王,他率兵平定岭南,重用岭南士人,安抚当地百姓,发展经济,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他

  • 后唐大臣安重诲人物生平简介,政治污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

    人物生平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后唐大太保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平叛。李嗣源兵至魏州,反而利用兵变力量,

  • 《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原文及翻译,安重诲,应州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

  • 安重诲是谁?李嗣源为什么会怀疑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五代十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重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战火几乎燃遍了整个中国。在那个年代中,中原百姓能够得到安定的时间特别短暂,而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期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稳定期。虽然李嗣源的登基过程也是依托于叛乱,

  • 后周皇亲慕容彦超的作死之道 真-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代十国,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在郭威称帝后派遣使者朝贡,郭威怕他心有疑虑,特别着意安抚他说:“如今为兄已经称帝,不多说没用的,希望你能够辅助我,共同让黎民安居。”为了让慕容彦超安心,郭威不久即下诏加封他为中书令。三月的时候,郭威又下了一份诏书给他,对他说:“以前国家失德,少主信用小人,仓促之间召卿进京防卫。卿得到命令即刻

  • “天下第一赑屃”正定巨型赑屃 传说是节度使安重荣下令建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唐,安重荣

    被人称为正定巨型赑屃的这件文物出土于2000年6月,准确地讲它是一尊巨大的赑屃碑座。赑屃长8.4米,残宽3.2米,高2.6米,残重达107吨。在它出土之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碑是邯郸市大名县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也称为《五礼记碑》,碑身高6.45米,宽3.3米,厚1米,赑屃碑座高2.2米,重

  • 安重荣对石敬瑭:同为节度使,为何你能称帝我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重荣,石敬瑭,南唐,后晋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朔州人,是个行伍出身的武夫,此人性情粗鲁莽撞,是个十足暴虐的统治者。安重荣有个部下名叫贾章,有一回惹怒了他,将被杀害。贾章一家三十口有二十八口死于战乱,仅剩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她向安重荣叩头哭诉,希望免去父亲一死,但安重荣却置之不理。贾章的女儿见救不了父亲,自己一个人又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