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文天祥殉国后,谢枋得也绝食而死

为什么文天祥殉国后,谢枋得也绝食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20 更新时间:2023/12/7 15:51:59

在历史上,国运不昌,生逢乱世,所有的爱国志士似乎都在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结局。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傲然地引颈就戮,只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人传唱;六年之后,南宋已亡,一位蹒跚老者同样是在这个地方,绝食而死,为赵氏基业尽忠。

这位老者,便是谢枋得

听闻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毕竟不像文天祥、陆秀夫等人那样的有知名度。不过,他曾与文天祥一齐考取同科进士,并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始终坚持斗争,拒绝元朝的诱降而浩然身死。

正如谢枋得所说:“当年能和文丞相在集英殿得同榜进士,今日又能与他一样,视死忽如归,这岂不是我的幸运么?”也许吧,是他的幸运,更是他的伟大!

小时候的谢枋得,可是标准的学霸一枚,看书相当的快,而且过目不忘,要是在今天去参加最强大脑,估计没人能跟他抢第一了。

谢枋得一心想着报效社稷,极其推崇辛弃疾等豪放派爱国诗人的大作,当然了,他自己其实也有不少的佳作传世,比如:“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万古纲常肩上担,脊梁铁硬对皇天。”透着一股硬气。

不过,聪明归聪明,谢枋得在职场上混得却是很坎坷。

宝祐四年(1256年),谢枋得与文天祥考中同科进士,然而由于对当时凋敝的朝政不满已久,谢枋得在对策中痛斥权臣乱国,结果一下子就从甲科贬成了乙科,之当上了抚州司户参军这样的九品芝麻官。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啊,“位卑未敢忘忧国”,谢枋得无疑就是模范人物。在1258年蒙古军南侵之际,谢枋得毁家纾难,奔走呼号,招募义兵。

对于主张赔款求和并提出“打算法”这一下策的丞相贾似道,谢枋得更是直言其祸国殃民。只可惜人微言轻,这样的建议根本传不到朝堂之上,失望至极的谢枋得选择了辞官回家,开始闭门讲学。

能把一位如此有热情的爱国志士逼成这样,南宋也真是无人能救了。

不过,深藏在谢枋得心底里的小火苗怎么会如此草率地放弃呢?1276年,左丞相留梦炎、兵部尚书吕师孟等人纷纷投降,把南宋本就少得可怜的国土拱手让人。这时候,谢枋得彻底坐不住了,再次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并在信州等地组织抗战。

但可惜,宋元之间的实力实在悬殊,很快南宋都城临安就失陷了,谢太后只好带着小皇帝投降。

此后,谢太后也曾寄诏南宋遗臣放弃抵抗,不过,无论是文天祥还是谢枋得,都铁了心为南宋王朝殉身。在谢枋得流传于世的作品中曾这样写道:“大臣者以道事君,君臣以义合者,合则就,不合则去。”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皇帝可以投降,但为了这个民族,我绝不投降!

后来,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纷纷失败而身死,谢枋得也清楚自己的抗争已无实际意义,但是他依旧不肯投降元朝,索性隐于深山当起了野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已经花甲之龄的谢枋得自知命不久矣,想着在临终前再看一眼南宋最后的宗室,也就是谢太后和宋恭帝,于是选择了北上面圣。

他在《却聘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氏孤臣,只欠一死。”就是说,自己已经无力改变昌盛的元朝,但自己却绝不会为了偷生而辱节。

在了却了最后一桩心愿后,次年春天,谢枋得来到文天祥被杀的地方,选择了绝食身亡,为自己的精忠大义写完了最后一笔。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谢枋得怎么读?宋朝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

    谢枋(bì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谢枋得为什么不愿入仕蒙元?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谢枋得,宋朝

    南宋名臣谢枋得为什么绝食也不愿入仕蒙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载谢枋得生于公元1226年,字君直,号叠山,今天的上饶弋阳县人,出生于一个仕宦的书香门第之家。因而受到家风的影响,自幼酷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谢枋得为人十分豪爽,蔑视权贵,嫉恶如仇。天性喜欢直言,几乎每次与

  • 谢枋得: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不屈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谢枋得,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谢枋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文天祥抗元过程中,有不少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与他走到一起。文天祥是1256年考中进士。当年与他同科考进士的,还有二甲第一名谢枋得,二甲第二十七名陆秀夫,均为宋朝末年有名的代表人物,忠节集于一榜,这是千古佳话。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

  •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玉带生砚。资料图片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

  • 谢翱是怎么死的?南宋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 (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写给谁的诗句?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花。皇宫贵族更是在宫廷别院广泛栽种。至于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们移植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李

  • 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的北宋名妓花想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在古代,末代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出现的爱国英雄有很多,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龙的血性不容泯灭,妓女也同样爱国。可作为普通妓女又是如何报效国家呢,或是捐钱,或是捐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数以万计,有谁能横刀取得敌将的性命呢,她就是北宋时

  • 花想容是什么人?北宋名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

    金军攻破汴京,在掳掠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上的同时,也掳掠了大群的妇女北上,供他们奸淫,汴京城内的有名歌妓花想容也在里面。花想容生得很美,人们就用李白形容杨贵妃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她。当时汴京城中的妓女多如牛毛,但真正能 唱当时最为流行的宋词长词慢调,并能尽得词中意蕴的并不多,而

  •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这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清平调·云想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