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拯含泪斩杀公孙策,背后有何原因?

包拯含泪斩杀公孙策,背后有何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6:0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包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情节发生在老版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奉命南巡,经过太湖的时候发现一具浮尸,这具浮尸身着官差衣服,由此牵扯出一桩大案一段父女相认的故事。

包拯和当地的刘巡抚配合调查此事,在调查的过程中,包拯接连不断的遭到了刺客的暗杀,每次都被南侠展昭化解。展昭在和刺客搏斗时,侥幸抢下了刺客手中的手镯,这才发现原来是个女刺客。

随后展昭将手镯交给了包拯和公孙策公孙策看到后十分震惊,十几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了脑海中。

原来,公孙策当年被人追杀,最后只能带着女儿跳崖,公孙策被包拯所救,但是女儿却下落不明。

所幸的是公孙策给了女儿一只龙凤手镯,将来也能靠手镯相认,而现在这只手镯却在女刺客手中,让公孙策忐忑万分。如果女儿真的是刺客,可能要被杀头。

公孙策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调查此事,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个女刺客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她的名字叫孟如意。

而这时展昭却发现刘巡抚的官服不对劲,衣服上有明显的补丁,补丁位置与那具浮尸的伤口位置一模一样。

展昭用妙计识破了刘巡抚的真面目,原来刘巡抚是混江龙假扮的。这个混江龙是江洋大盗,当初自己的兄弟被包拯杀死,为了报仇,在包拯南巡必经之地伪装成巡抚,和自己的干女儿实施刺杀行动。

混江龙被识破之后,难免有一番打斗,混江龙逃跑,孟如意留下来断后。然而,孟如意不敌展昭,渐渐落入下风,公孙策为了不让孟如意被抓,故意让孟如意劫持自己。

到了没人的地方,父女俩含泪相认。公孙策放走了孟如意,回去包拯坦白一切,他私放杀人犯,觉得自己有罪,恳请包拯处决自己,包拯将其打入大牢。

其实公孙策的私心我们都知道,与女儿失散十多年,再相逢却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没办法去包庇一个杀人犯,只能一命抵一命。

可孟如意岂不知公孙策的想法呢?父亲没有犯错,却要为自己承担后果。她主动去衙门自首,请求包拯放过公孙策,并在包拯面前自刎谢罪。

其实包拯并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只是公孙策认为自己知法犯法,问心有愧,一心求死罢了,包拯只能“挥泪斩公孙”。

在行刑那天,万里晴空,却电闪雷鸣,闪电击飞了刽子手的铡刀,真的是天意不可违啊。好在最后展昭拿着圣旨过来了,公孙策免于一死。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公孙策不再固执求死。

标签: 包拯宋朝

更多文章

  •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策,包拯

    还不知道:包拯杀公孙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来在一次南巡中,包拯遇到了一件命案,而就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包拯却一再遭人刺杀,这个刺杀他的人叫江龙,还口口声声是为了弟弟报仇,他的弟弟就是以前被包拯斩杀的恶霸。包拯为何含泪斩了他的得力助手公孙策?其实原因很简单

  • 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出自哪里?公孙策犯了什么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公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以下说法全为戏说,请勿当历史来看。首先《三侠五义》中并没有提及公孙策死的桥段,更没有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源于金超群版《包公奇案》的第二单元“怒铡公孙”。当然在这部电视剧中,包拯虽是挥泪斩公孙策,但是

  • 《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公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人都知道,在各种有关包拯的传说中,公孙策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不仅是包拯的好友,同时还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两人搭档之下,很多案件可以说都是迎刃而解的。然而还有一些说法,说公孙策最终是被包拯狠心

  •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为什么还要处死这个助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公孙策

    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拯和公孙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非常出名的人物,这些人当中有武将也有文臣,当然他们出名的方式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有些是因为能干令人敬佩而成了名人,有些则是因为做事令后人痛恨而逐渐出名。这次要说的是宋朝出名大臣包拯的故事,保证为什么要处死自己

  • 汪元量是个什么样的人?汪元量的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汪元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汪元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汪元量是南宋诗人,他出生于一个琴而儒的大家庭,年纪轻轻便已精通写诗填词、弹琴作画。因为汪元量在音律方面的突出才能,因此被选为供奉内廷的琴师。除此之外,汪元量还是一位爱国诗人,汪元量的诗词往往能从中洞悉出他的一腔爱国热情,毕竟他

  • 宫廷乐师与皇帝妃子相识,揭秘王清惠和汪元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清惠,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清惠和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宋度宗时期的南宋宫廷宛如一个重症病人,生命岌岌可危,却仍沉浸在美丽的幻像中,不可自拔。没想到,元兵如天降,一下子将这一切摧毁了。上到皇帝,下到宫女,全部沦为战俘,其中就有南宋奇女子王清惠和宫廷乐师汪元量。被俘之

  • 汪元量:宋朝的宫廷琴师,诗作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汪元量,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汪元量(1241年—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

  • 【玉簪记】简介,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玉簪记】

    《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

  • 陈妙常是什么人?宋朝尼姑陈妙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就象仙女下凡,令人目

  • “松阳的梁祝”张玉娘与沈佺的爱情故事,大起大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玉娘与沈佺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生前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与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感天动地,被称为“松阳的梁祝”。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字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所有传奇故事情节相似;官宦世家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