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段智兴为什么能成为大名鼎鼎的南帝?历史上真有段智兴吗?

段智兴为什么能成为大名鼎鼎的南帝?历史上真有段智兴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03 更新时间:2023/12/26 7:07:02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段智兴

南帝段智兴,在金庸小说里面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而他的名号是与东邪西毒北丐这些人齐名的,而武林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如果不是实力非常强,恐怕也不会有人承认他的位置。但是在历史上真实的段智兴,却与小说当中刚好相反,他的武功其实是非常差劲的,但是为什么他还是能够成为鼎鼎有名的南帝呢?

1.历史上真有段智兴吗

段智兴,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为南帝,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天下五绝之一。后因对刘瑛与老顽童周伯通的私生子周念通见死不救,心怀愧疚,于是出家为僧,法号一灯。

段智兴生性好武,虽身为大理国的君主,却为了练武而可以废寝忘食;又喜欢和各大武林高手交流切磋武艺。全真教创始人中神通重阳为留下一个可克制西毒欧阳锋的武学,曾以先天功与段智兴交换其一阳指武学,而王重阳在终于在临终前诈死成功击退欧阳锋。段智兴爱妃瑛姑与王重阳师弟老顽童周伯通背着段智兴在皇宫里面私通,两人更产下儿子。

不料某一日铁掌帮帮主铁掌水上飘裘千仞潜入皇宫并袭击瑛姑之子,瑛姑因而段智兴求医。而段智兴本欲施救,待打开婴儿襁褓时看到锦帕上刺着鸳鸯织就欲双飞(《四张机》)的诗句;知道自己的皇妃心里仍惦记着周伯通,因而醋意大发。

加上他即将要参加华山论剑也有自身功力受损的考虑,遂间接造成该婴儿之死。婴儿死后段智兴悔伤前愆,乃传位后人;出家为僧,法名一灯。而其在位时的四位臣子亦追随他出家修行,成为一灯大师门下的渔、樵、耕、读四位弟子。

一灯大师曾为黄蓉疗伤,因使用了含有先天功的一阳指以致元气大伤,后来得力于《九阴真经》所载的疗养法门,终得复原功力。在第二次的华山论剑当中,裘千仞因作恶多端,在北丐洪七公的训斥及他的点化下悔过出家;并拜在他门下,取法名慈恩。约二十年后一灯大师在荆湖北路隐居处接到弟子朱子柳求救的书信,于是带同慈恩前往绝情谷去;那知在深山中遇到原丐帮四大长老之一彭长老。

在彭长老向慈恩施展迷魂大法后,引导慈恩在屋外雪地上无意间杀了一人引致慈恩疯病发作;于是慈恩便想杀彭长老除却心中业障,但被一灯大师制止。慈恩因此转而向一灯大师发起攻击,但一灯大师只防守而不愿还击;希望能以自身佛法点化裘千仞,但最后还是被他的铁掌所伤。

幸得《神雕侠侣》男主角杨过使出剑魔独孤求败独步天下的绝学——玄铁重剑制服慈恩的铁掌,并且慈恩得杨过相劝方能保了一灯大师的性命。于《神雕侠侣》末段,众人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中选出了新的天下五绝;一灯外号由「南帝」改为「南僧」且从此逍遥于佛门之中,于公元1300年去世。

2.历史上的段智兴

段智兴是大理国第18位皇帝,在位29年。他统治大理期间,大理内耗严重。高氏族内因为相位发生内讧,最终导致兵戎相见。段智兴并没有像《射雕英雄传》中描述的出家成为“一灯大师”,但他极推崇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广建寺院,由于大理是小国,国力因消耗过度有所衰弱。

在大理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以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等人为代表的高氏权臣。而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段氏则是高氏手中的提线木偶,是没有任实权的,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在公元1980年(神宗元丰三年,大理上德帝广安四年),大理国大臣杨义贞发动叛乱,大理国主上德帝段廉义被杀。此时,作为地方势力的岳侯高智升与儿子高升泰率军平叛,诛灭了叛乱的杨义贞,因功被封为布燮(即宰相)。

高智升父子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帝,父子相继把持朝政,皇帝段寿辉完全沦为傀儡。而到了保定帝段正明在位时,高智升之子高升泰干脆废段正明自立,国号“大中”,大理国的历史自此被腰斩。

历史上的大理段氏,可没有金庸小说里那么威风,既不会什么一阳指的武功,也不是真正手握实权的大理国第一把手,段正淳以后的大理皇帝,都是国相高氏家族的傀儡,日子过得并不舒坦,所以基本上每一代大理皇帝的结局就是出家为僧,出家为僧,对他们来说真是一种解脱。所以,射雕中的南帝,也是金庸给他加强了的存在,真实的南帝,并不会什么高深的武功。

3.小说中的段智兴

在武功方面,段智兴的武功在五绝中处于中等位置,由于金庸先生并没有为完全的划分出五绝中的高低,只是突出了王重阳艺贯群雄,夺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但是对于其四人,实际上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实际上,段智兴的武功在于大理段氏嫡传的一阳指,在射雕中的设定是一阳指是专门克制蛤蟆功的上乘武学,但是一阳指极耗真气,一阳指不仅可以用来伤人,而且还能用于救人,在黄蓉受了裘千仞用铁砂掌之伤后,便是南帝段智兴出手救人,因此而大耗真气。如果但就武学天赋来看,实际上段智兴的武学天赋并非很强,由于他所使用的一阳指是家传功夫,因此相比于周伯通这种的自创一套空明拳和左右互搏,当真是低了一个维度了。由于射雕和神雕中南帝的笔墨并不多,因此对于南帝的设定更多的是一个不出世的隐士,尽管他是一国之君,此后出家为僧,但是始终都是一个隐士的设定。但是却也分为青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

在性格方面,段智兴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青年时期的段智兴更注重名誉,因此才会不远万里的前往华山争夺这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才会也想得到这至高武学九阴真经,可见南帝段智兴青年时期还是相当重名誉的。

此外,青年时期的段智兴有着较强的个人欲望,这与中年时期的他截然不同,在青年时期,周伯通与瑛姑的儿子被裘千仞重伤,瑛姑请求段智兴施手援助,但是段智兴看到孩子的衣服里面刻着四张机后,便狠心没有救下瑛姑的孩子,尽管这是段智兴自己的选择,但是却也反映出青年时期的段智兴个人欲望还是较为强烈。

中年时期的段智兴显然已然超脱了常人,大彻大悟的他已然是一代高僧的作风了。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前,在裘千仞想要自尽之时,便手下了裘千仞这个弟子,可见此时的段智兴已然忘掉了此前与裘千仞的私人恩怨,在境界方面,显然段智兴的境界已然高于常人。

在情感方面,青年时期的段智兴在情感上始终都是被动的,段智兴迷恋瑛姑,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但是却没有真正走进瑛姑的内心,反倒是让周伯通教了瑛姑几次功夫之后便倾心于周伯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年时期的段智兴至少是一个不太会表达自己情感。另外,在得知瑛姑和周伯通相好后,尽管心痛万分,依然是忍痛割爱,从这个角度来看,段智兴有着中国传统男子大男子主义,识大体,有格局。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年时期南帝段智兴才能够出家为僧,大彻大悟,成为一灯大师,境界与格局各个方面远高于其他三绝。

标签: 宋朝段智兴

更多文章

  •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介绍 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叶绍翁的作品,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叶绍翁画像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

  • 南宋诗人叶绍翁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诗人叶绍翁,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叶绍翁画像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

  • 南宋诗人叶绍翁改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叶绍翁改姓的原因,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叶绍翁画像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

  • 林逋终身未娶,却写出宋代最动人的爱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林逋,字君复,世称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隐逸诗人。今人对于林逋的了解,我想无非有以下两点。其一,他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他终身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传奇人生。但如果你以为这位清心寡欲、长期隐

  • 宋代诗人林逋:一生不娶,隐居孤山二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隐士,但是,真正的隐士并不多,大部分“隐者”玩的都是欲擒故纵的把戏,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终南捷径”。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刘肃在《大唐新语·隐逸》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卢藏用的读书人,考中进士后,为了引得当政者的注意,

  • 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提起宋代诗林逋,人们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梅妻鹤子”。林逋,字君复,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林逋以湖山为

  •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写下一首爱情词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林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

  • 林逋:终身未娶妻的诗人,却写出凄美的爱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你们知道林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题总该解决吧

  • 林逋:真正的隐士高人,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林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隐士,是古代一种高尚之人的称呼,他们大多文采斐然,有很高文化造诣。他们寄情山水不与外界联系,但是很多是因为仕途坎坷才去隐居,或是没有遇到真正的英主,算不上真正的隐士。要说真正的隐士,要说宋朝的林逋,他才是真正的隐士,不贪名

  • 包拯为什么要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青天,又不得不提起公孙策。公孙策是《包青天》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与展昭齐名,他们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是文,他是包拯的师爷,主要负责给包拯出谋划策,辅助参与侦查疑案悬案;展昭是武,深入虎穴捉拿犯罪嫌疑人是他的特长。说起公孙策,70后和80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范鸿轩版本的公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