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诗人叶绍翁改姓的原因是什么

南宋诗人叶绍翁改姓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27 更新时间:2023/12/9 6:14:17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叶绍翁画像

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又因赵鼎党事,被贬官。而正是因为这样,叶绍翁因祖父被贬官的影响受累,家业中衰,在他年少的时候改名姓叶。

叶绍翁曾在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其中与真德秀的关系很是甚密。他长期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并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关于他的的诗大多是以七言绝句最佳,类如他所作的《游园不值》中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还有其他的,诸如《夜书所见》,写的就是少年儿童连夜挑促织的故事,景象鲜明,反衬出了客中一人的孤寂;在《嘉兴界》中主要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关于他的诗集有《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其次他的著作《四朝闻见录》,对现代来说颇有史料价值。

叶绍翁的资料

关于叶绍翁这一人物的介绍,历史上并没有对他的出生年月日有详细的记载。只记得他的字嗣宗,号靖逸,是如今的浙江丽水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

叶绍翁图片

关于他的姓氏问题,他原本是姓李的,后来改性也是由于自己的祖父官职上的缘故。他的祖父名叫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过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由于祖父李颖士抗金有功,被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可惜因赵鼎党事,被皇上罢免了官职,自从这以后家业中衰,叶绍翁也就在他小的时候改以龙泉叶姓为子。

叶绍翁这一人物曾在朝廷担任过小官职,他的学识也是出自于叶适。他长期居住在钱塘西湖之滨,要说他最好的朋友应该算是真德秀了,最属他与叶绍翁的交往最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和葛天民互相酬唱。说道酬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叶绍翁还是江湖派诗人,在他的诗中多以七言绝句最佳。他的那首《游园不值》中的句子一直被后世之人所诵读。但然他也不只有这首诗,向他著名的诗就有《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等等。

在他所写的诗中,景象明显,却又略显不同。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叶绍翁的作品

江湖诗人几乎代表了中国南宋中后期诗坛的整个动向,而对于像叶绍翁这样受过“四灵”影响的诗人来说,能从那种狭小的圈子里稍稍挣脱出来,这里面或有叶绍翁自身的豁达思想,或有他失望于政治而做出的漠视和逃避。

叶绍翁故居

作为江湖诗派诗人的叶绍翁自然少不了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诗中多以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中在人们所诵读的《游园不值》一诗中,就呈现了这一特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在诗中不但渲染了浓郁的春色,而且还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其次就是这首《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萧萧的秋风和摆动的梧桐叶,表达了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更加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总得来说通观全诗,就整体来讨论,全文上下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作者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给诗增辉添彩。

《嘉兴界》也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江南水乡景色: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更多文章

  • 林逋终身未娶,却写出宋代最动人的爱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林逋,字君复,世称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隐逸诗人。今人对于林逋的了解,我想无非有以下两点。其一,他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他终身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传奇人生。但如果你以为这位清心寡欲、长期隐

  • 宋代诗人林逋:一生不娶,隐居孤山二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隐士,但是,真正的隐士并不多,大部分“隐者”玩的都是欲擒故纵的把戏,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终南捷径”。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刘肃在《大唐新语·隐逸》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卢藏用的读书人,考中进士后,为了引得当政者的注意,

  • 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提起宋代诗林逋,人们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梅妻鹤子”。林逋,字君复,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林逋以湖山为

  •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写下一首爱情词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林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

  • 林逋:终身未娶妻的诗人,却写出凄美的爱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你们知道林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题总该解决吧

  • 林逋:真正的隐士高人,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林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隐士,是古代一种高尚之人的称呼,他们大多文采斐然,有很高文化造诣。他们寄情山水不与外界联系,但是很多是因为仕途坎坷才去隐居,或是没有遇到真正的英主,算不上真正的隐士。要说真正的隐士,要说宋朝的林逋,他才是真正的隐士,不贪名

  • 包拯为什么要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青天,又不得不提起公孙策。公孙策是《包青天》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与展昭齐名,他们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是文,他是包拯的师爷,主要负责给包拯出谋划策,辅助参与侦查疑案悬案;展昭是武,深入虎穴捉拿犯罪嫌疑人是他的特长。说起公孙策,70后和80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范鸿轩版本的公孙策,

  • 公孙策却差一点死在了包拯的手里是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

    包拯、展昭和公孙策这三个人就是职场上的铁三角关系,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一个能断案,这个组合不管在哪个时候都是很无敌的存在,能够打败一切的敌人,让哪些贪官污吏,佞臣奸臣以及额把流氓无所遁形,统统在这三个人面前原形毕露,演绎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其实从《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以及各种影视剧中可以看

  • 揭秘:包拯的好帮手公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包拯的故事。———不畏权贵。王逵任转运使时,因搜刮老百姓引发动乱后,派士兵抓捕参与动乱者拷问,酷刑之下导致很多善良的民众或伤或亡,老百姓把他恨死了,纷纷向上陈诉冤情。但王逵不仅有宰相陈执中、贾昌朝等罩

  • 包拯含泪斩杀公孙策,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包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情节发生在老版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奉命南巡,经过太湖的时候发现一具浮尸,这具浮尸身着官差衣服,由此牵扯出一桩大案和一段父女相认的故事。包拯和当地的刘巡抚配合调查此事,在调查的过程中,包拯接连不断的遭到了刺客的暗杀,每次都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