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

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3/12/26 9:43:2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提起宋代诗林逋,人们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梅妻鹤子”。林逋,字君复,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林逋以湖山为伴,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为“梅妻鹤子”。病逝后,宋仁宗赐谥“和靖”,所以,后人又称其为和靖先生、林和靖。

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的林和靖,诗写梅花可谓是意在胸中、情在笔端,其最著名的咏梅诗,为《山园小梅二首》,影响最大的,是第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妍丽开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和靖先生笔下的梅花是淡雅和娴静的: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因为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发。

林逋是个文艺多面手,善绘事,可惜他的画作均已失传。另外,喜书法,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书法存世作品仅三件。林逋最擅长的领域,还是写诗,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他的诗,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但是,大多数诗稿没能保留,流传下来的只有三百余首。

写诗之外,还能词,只是,流传下来的词稀少,只有《霜天晓角·冰清霜洁》、《点绛唇·金谷年年》以及《相思令·吴山青》三首。这三首词中,《相思令·吴山青》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位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他的人生貌似是与爱情无缘。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歌者,他的创作生命中,不可能没有爱情。从《诗经》的《关雎》起,爱情就成为与诗歌共生的古老而又永恒主题。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的这首《长相思·吴山青》,全词上片起兴,点明送别,下片写情,寄托离恨,语言直白,蓄意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词牌“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吴山,泛指钱塘江北岸的群山,古属吴国;越山,泛指钱塘江南岸的群山,古属越国。词中的主人公,就是吴越间人,也是林逋所熟悉的生命之乡。

全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这种难舍之情,令人每回读来,都感动情伤。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运用了《诗经》中回环咏唱即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

,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

清初词人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评价林逋的这首《长相思·吴山青》时说:“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长相思·吴山青》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曲,传唱千年而不衰。

标签: 林逋宋朝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写下一首爱情词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林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

  • 林逋:终身未娶妻的诗人,却写出凄美的爱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你们知道林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林逋虽然拒绝官场,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当地官员诗文相交,甚至还留下了与范仲淹、梅尧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气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专门赐予金帛,还让当地官府好好照顾这位隐士。林逋既不推辞,也不自傲,依然故我。按理来说,隐归隐,个人问题总该解决吧

  • 林逋:真正的隐士高人,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林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隐士,是古代一种高尚之人的称呼,他们大多文采斐然,有很高文化造诣。他们寄情山水不与外界联系,但是很多是因为仕途坎坷才去隐居,或是没有遇到真正的英主,算不上真正的隐士。要说真正的隐士,要说宋朝的林逋,他才是真正的隐士,不贪名

  • 包拯为什么要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青天,又不得不提起公孙策。公孙策是《包青天》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与展昭齐名,他们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是文,他是包拯的师爷,主要负责给包拯出谋划策,辅助参与侦查疑案悬案;展昭是武,深入虎穴捉拿犯罪嫌疑人是他的特长。说起公孙策,70后和80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范鸿轩版本的公孙策,

  • 公孙策却差一点死在了包拯的手里是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

    包拯、展昭和公孙策这三个人就是职场上的铁三角关系,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一个能断案,这个组合不管在哪个时候都是很无敌的存在,能够打败一切的敌人,让哪些贪官污吏,佞臣奸臣以及额把流氓无所遁形,统统在这三个人面前原形毕露,演绎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其实从《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以及各种影视剧中可以看

  • 揭秘:包拯的好帮手公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包拯的故事。———不畏权贵。王逵任转运使时,因搜刮老百姓引发动乱后,派士兵抓捕参与动乱者拷问,酷刑之下导致很多善良的民众或伤或亡,老百姓把他恨死了,纷纷向上陈诉冤情。但王逵不仅有宰相陈执中、贾昌朝等罩

  • 包拯含泪斩杀公孙策,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包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情节发生在老版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奉命南巡,经过太湖的时候发现一具浮尸,这具浮尸身着官差衣服,由此牵扯出一桩大案和一段父女相认的故事。包拯和当地的刘巡抚配合调查此事,在调查的过程中,包拯接连不断的遭到了刺客的暗杀,每次都被南

  •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策,包拯

    还不知道:包拯杀公孙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来在一次南巡中,包拯遇到了一件命案,而就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包拯却一再遭人刺杀,这个刺杀他的人叫江龙,还口口声声是为了弟弟报仇,他的弟弟就是以前被包拯斩杀的恶霸。包拯为何含泪斩了他的得力助手公孙策?其实原因很简单

  • 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出自哪里?公孙策犯了什么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公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以下说法全为戏说,请勿当历史来看。首先《三侠五义》中并没有提及公孙策死的桥段,更没有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源于金超群版《包公奇案》的第二单元“怒铡公孙”。当然在这部电视剧中,包拯虽是挥泪斩公孙策,但是

  • 《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公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人都知道,在各种有关包拯的传说中,公孙策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不仅是包拯的好友,同时还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两人搭档之下,很多案件可以说都是迎刃而解的。然而还有一些说法,说公孙策最终是被包拯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