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铨为什么会被说是脖子最硬的人?原因是什么

胡铨为什么会被说是脖子最硬的人?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31 更新时间:2023/12/24 17:04:0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个名气不大的文人,竟被评为江西千年历史上“脖子最硬的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胆识、魄力,许多人第一印象往往是横刀立马沙场浴血的武将,但是谁又敢说文人里就没有真猛士了呢?

今天咱要讲的这位,就是文人里的硬汉,他以嘴皮子为剑,笔杆子作刀,誓要跟奸相秦桧拼个你死我活,亦可谓:浑身都是胆!

这个硬汉是谁呢?他便是胡铨,江西吉安人。

说到胡铨这个名字,您可能会略感陌生,不过这都不打紧,当您听完他的事迹后,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赞。为啥这么说呢,咱们且细细道来。

胡铨在任之际,正逢秦桧、王伦和孙近三个奸臣把持朝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而宋高宗赵构不仅不加管制,反而视之为股肱之臣,更是加剧了这帮小人的嚣张气焰。

其中势力最大的秦桧,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坑杀了岳飞父子,把南宋仅有的希望的小火苗硬生生给掐死了。

面对大权独揽的秦桧,满朝文武都当起了乖宝宝,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指责,而当时官位并不算高的胡铨却率先上书:“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并请求治秦桧误国之罪。

只可惜,这本慷慨激昂的文书还没等交到皇帝手上,就在半路上被秦桧扣押了,结果,胡铨以“狂妄上书,语多凶悖,意在鼓众,劫持朝廷”的罪名,被贬出了京城。

人虽然走了,不过斗志可没有消沉,胡铨始终以扳倒秦桧这个奸相为奋斗目标。

没过多久,高宗赵构就在秦桧的劝说下接受了金国册封,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人家的傀儡皇帝。闻此恶讯的胡铨差点吐了血,于是,身在广州的他掀开了又一轮讨伐秦桧的运动。

然而,有高宗这样腐朽无能的君主提供温床,秦桧岂是那么容易就倒台的呢?所以,很快胡铨就被以“饰非横议”的罪名再次被贬。

明明是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反被倒打一耙,还背上了“诽谤他人”的黑锅。换做常人,屡屡遭受这样的打击,怕也是心灰意冷了吧,不过,胡铨可不是常人,他就是要跟秦桧干到底!正如他所说的:“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其头,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不过很可惜,还没等到胡铨实现自己的目标,秦桧就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先走一步了。

朝廷里少了秦桧这个只手遮天的奸相以后,也开始慢慢走向正轨,政治上也开始出现少有的清明。宋孝宗时期,一身浩气却被排斥多年的胡铨终于得到平反,并担任了工部员外郎、兵部侍郎等官职,终于算是熬出头了。

秦贼虽死,然而抗金大业未止,作为主战派的胡铨在任期间,极力反对和金国议和,甚至还曾一度亲自操刀,率领宋军击溃来犯之敌。只不过,骨子里就软弱的南宋朝廷,早就没有了反抗的决心,自然也就容不下胡铨这等热血铿锵的男儿。最终,由于受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胡铨在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无奈辞官回乡。

为官多年,如絮飘零,百经沧桑的胡铨虽终生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心里的热忱却从未衰减,从他辞官回家一直到他离世期间,留下了无数大气磅礴的诗篇,可能这也是他唯一能抒发心志的办法了吧。正如他当年拜谒岳飞庙时所写的那首《题岳忠武王庙》:

堪恨临淄功未就,

不知锺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议,

万姓颦眉亦可怜。

叹的不仅是岳飞之不幸,更是自己之无奈啊!

不过,这样的英雄豪杰,后世是不会忘记他的,2000年,江西的媒体评选江西千年历史上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即名列其中,被誉为“脖子最硬的人”。

标签: 胡铨宋朝

更多文章

  • 耶律淳:北辽第一任皇帝,死后谥号为孝章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耶律淳,北辽

    北辽宣宗—耶律淳(1062年—1122年),他是北辽第一任皇帝,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他曾出任为彰圣军节度使。保大二年,他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终年61岁。百官上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下面中国历史故

  • 揭秘:被侄子杀死的北辽太后萧普贤女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普贤女,辽朝

    辽国的历史上除了有像萧太后那样出色的女人外,还有一位女人也很厉害,她就是北辽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太后萧普贤女。萧普贤女是北辽开国皇帝北辽宣宗耶律淳的德妃,耶律淳去世后,她被推举为太后开始主政北辽。在她当政期间,共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击败宋军的打击。第二件处死李处温父子,第三件,城亡之际,选择投奔天祚

  • 宋太祖次子赵德昭:有皇帝之数 却没有皇帝之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德昭,赵匡胤,自杀,

    赵德昭并不是正牌的废太子,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被封为太子,但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名义上的长子,他还是有机会当上皇帝的。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宋太祖执政期间,为了防止唐末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再次出现,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等许多手段,逐步削弱了武将的

  • 宋朝果然很有料:赵德昭神秘死亡的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德昭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为了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他要替这些将士们说句话,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了。那么,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三点足矣。首先,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按照惯例,只要打了胜仗,就应该犒赏三军,即使打了一个败仗,也要发些抚恤金啥的,要

  • 揭秘:大宋朝八贤王赵德昭神秘死亡的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德昭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为了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他要替这些将士们说句话,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了。那么,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三点足矣。首先,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按照惯例,只要打了胜仗,就应该犒赏三军,即使打了一个败仗,也要发些抚恤金啥的,要

  • 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事实证明赵德昭并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弟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和弟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储君之位都是父亲传给自己的儿子居多的,但是为什么赵匡胤却要传给自己的弟弟呢?难道是因为赵匡胤其实更偏爱弟弟吗?其实不见得,宋朝建国初期,是以五代十国的乱世为背景,是一个以能力,以武力说话的年代,但是赵匡胤的

  • 赵德昭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德昭,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德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是华夏封建时代四位最杰出的皇帝,但四个王朝里北宋是却不是大一统王朝,一个没有统一天下的朝代,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赵匡胤再活5年一定会统一天下。但最令人不解和疑惑的就是赵匡胤驾崩以及为何不传

  • 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25岁时皇位被夺,28岁选择了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德昭,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次子,他上面有个哥哥,不过哥哥在5岁时得病死了,赵德昭实际上是当做太子被老赵加以培养的。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生前并没立德昭为太子,甚至没来得及封儿子为王老赵就“挂”了。出现这种结果都是老赵死得太突

  •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以前学《中国文学史》,当翻到宋代时,开篇总写的是这王禹偁,诗有《村行》,词有《点绛唇》,记有《小竹楼》,传有《唐妪传》,集有《小畜集》,可以说是宋初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记得当年一个人呆在川北大山中过清明节时,虽然知道杜牧那最著名的"雨纷纷",但口中吟诵地却是王禹偁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

  • 王禹偁到底有多聪明 他的学识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做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在官场。王禹偁,北宋人,出身寒微,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但是这位寒门的孩子却天资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宰相毕士安当年做过济州的从事,也就是王禹偁的家乡,听说有个如此聪明的孩子赶紧召来一见,当场让他做一首《磨诗》,王禹偁张口就来“但存心里正,无限眼下愁。若人轻着力,便是转